一种自动络筒机出筒导向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80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纺纱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自动络筒机出筒导向机,包括导向机本体,所述导向机本体内腔左右两侧的前后端活动连接有传动转轴,左右两侧所述传动转轴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有输送带,所述导向机本体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圆盘块,所述圆盘块的背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和弹力弹簧,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输送带、圆盘块、络筒本体、电机、涡轮和涡杆之间的配合,使得装置具有便于稳定输送络筒的优点,此时第二固定块将会滑落到导向机本体的内腔的右侧,从而实现对络筒本体的导向作用,同时使得络筒本体在输送时不会晃动,方便了操作人员的使用。的使用。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络筒机出筒导向机


[0001]本技术属于纺纱
,具体是一种自动络筒机出筒导向机。

技术介绍

[0002]纺纱行业,自动络筒机的使用越来越多,其是通过络筒将容量较少的管纱连接起来以形成容量更大的纱筒,且能够清除纱线上的瑕疵,以改善纱线的均匀度和光洁度,提高织物的质量,络筒作为纺纱的最后一道工序和织造的首道工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自动络筒机实现从络筒到手痛的全程自动化,在线筒成筒后进行收筒,因此就会用到自动络筒机出筒导向装置。
[0003]目前在纺纱的最后一道工序中,常常需要使用到络筒出筒装置,而现有的络筒出筒装置是将络筒放置在输送带上,从而实现对络筒的导向输送,但在输送的过程中,由于缺少限位结构,使得络筒在输送带上不能稳定的输送,进而不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因此提出一种自动络筒机出筒导向机,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络筒机出筒导向机,具有便于稳定输送络筒和便于取出收集的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络筒机出筒导向机,包括导向机本体,所述导向机本体内腔左右两侧的前后端活动连接有传动转轴,左右两侧所述传动转轴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有输送带,所述导向机本体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圆盘块,所述圆盘块的背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和弹力弹簧,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表面固定连连接有络筒本体,左侧两个所述传动转轴的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涡轮,所述涡轮,所述导向机本体顶部的右侧额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导向机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电机输出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涡杆。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络筒本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片,所述弹片的数量为六个,所述弹片等角度安装在络筒本体的外表面,导向机本体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弧块,所述导向机本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收集斜板。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两个所述圆盘块的外侧与输送带的外表面接触,所述圆盘块外表面呈圆饼状。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弹力弹簧的另一端与络筒本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表面与弹力弹簧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弹力弹簧的外表面与第一连接杆的内腔活动套接。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涡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涡杆的外表面与导向机本体右侧内腔的前后端活动连接。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块,所述涡杆外表面
的右侧与涡轮外表面的左侧相啮合。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导向机本体内腔左侧的底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直径大于圆盘块的直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输送带、圆盘块、络筒本体、电机、涡轮和涡杆之间的配合,使得装置具有便于稳定输送络筒的优点,通过将络筒放置在第二固定块之中,此时第二固定块将会滑落到导向机本体的内腔的右侧,此时运行电机,将会使得涡杆发生旋转,进而使得涡轮带动传动转轴发生旋转,同时带动输送带发生旋转,进而带动络筒本体向左移动,从而实现对络筒本体的导向作用,同时使得络筒本体在输送时不会晃动,方便了操作人员的使用。
[0014]2、本技术通过弧块、收集斜板和导向机本体左侧底部开口的配合,通过输送带的旋转,从而使得络筒本体向左移动,由于弧块弧面的阻挡作用,进而使得络筒本体从开口处掉落在收集斜板的内腔之中,由于收集斜板内腔的底部呈斜坡状,进而使得的络筒本体从第二固定块的右侧滚出,从而便于操作人员的取出收集,方便了操作人员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弹力弹簧处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电机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正剖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导向机本体;2、传动转轴;3、输送带;4、圆盘块;5、第一连接杆;6、第一连接杆;7、弹力弹簧;8、络筒本体;9、弹片;10、收集斜板;11、第一固定块;12、电机;13、涡轮;14、第二固定块;15、弧块;16、涡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络筒机出筒导向机,包括导向机本体1,导向机本体1内腔左右两侧的前后端活动连接有传动转轴2,左右两侧传动转轴2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有输送带3,导向机本体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圆盘块4,圆盘块4的背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和弹力弹簧7,第一连接杆5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6的外表面固定连连接有络筒本体8,左侧两个传动转轴2的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涡轮13,涡轮13,导向机本体1顶部的右侧额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1,第一固定块1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2,导向机本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4,电机12输出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涡杆16。
[0023]通过将络筒放置在第二固定块14之中,此时第二固定块14将会滑落到导向机本体1的内腔的右侧,此时运行电机12,将会使得涡杆16发生旋转,进而使得涡轮13带动传动转
轴2发生旋转,同时带动输送带3发生旋转,进而带动络筒本体8向左移动,从而实现对络筒本体8的导向作用,同时使得络筒本体8在输送时不会晃动,方便了操作人员的使用。
[0024]如图2、3所示,两个圆盘块4的外侧与输送带3的外表面接触,圆盘块4外表面呈圆饼状;
[0025]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圆盘块4的外侧与输送带3之间的摩擦,从而使得络筒本体8向右移动
[0026]如图3所示,弹力弹簧7的另一端与络筒本体8的内腔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6的外表面与弹力弹簧7的内腔固定连接,弹力弹簧7的外表面与第一连接杆5的内腔活动套接;
[0027]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络筒本体8从第二固定块14处放入,由于重力和第二固定块14内腔的限位作用,进而使得络筒本体8滑落到第二固定块14内腔的底部,此时两侧的圆盘块4将会被两侧的输送带3挤压,此时弹力弹簧7将会被压缩,通过两侧输送带3的旋转带动络筒本体8向左移动。
[0028]如图4所示,涡杆1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涡杆16的外表面与导向机本体1右侧内腔的前后端活动连接;
[0029]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导向机本体1顶部两侧凸耳的作用,从而对涡杆16进行限位,使得涡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络筒机出筒导向机,包括导向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本体(1)内腔左右两侧的前后端活动连接有传动转轴(2),左右两侧所述传动转轴(2)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有输送带(3),所述导向机本体(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圆盘块(4),所述圆盘块(4)的背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和弹力弹簧(7),所述第一连接杆(5)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6),所述第二连接杆(6)的外表面固定连连接有络筒本体(8),左侧两个所述传动转轴(2)的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涡轮(13),所述涡轮(13),所述导向机本体(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1),所述第一固定块(1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2),所述导向机本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4),所述电机(12)输出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涡杆(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络筒机出筒导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络筒本体(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片(9),所述弹片(9)的数量为六个,所述弹片(9)等角度安装在络筒本体(8)的外表面,所述导向机本体(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凤阳刘小华王晓平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大盛麻业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