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壳体冷却流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568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壳体冷却流道,包括螺旋形构造的流道本体,所述流道本体带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截面积大于第二流道的截面积,所述第一流道带有隔流板,所述隔流板将所述第一流道分隔为两个第三流道,使得在流体流动的方向上,流体流入所述第一流道时,流体能够从所述隔流板的两端分流和汇流,所述第三流道的横截面积与第二流道的横截面积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阈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现有技术的流道截面积差异过大,导致不同区域的流速不一致,保证电机可以在XY向各截面的冷却流道截面一致性,实现各位置的冷却效率的一致性,使得冷却流道的冷却效率一致性较好,同时提升冷却效率。同时提升冷却效率。同时提升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壳体冷却流道


[0001]本技术涉及3D打印
,具体涉及3D打印的水冷技术。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是新能源汽车动力部分核心部件之一,目前电机壳体冷却方式有水冷、油冷、空冷,综合考虑散热效果和技术复杂程度,多采用水冷的方式进行冷却。当前,新能源汽车电机向高功率密度、小型化、轻量化和机电一体化等方向发展,进一步造成电机内部发热量增加、有效散热空间不足,散热问题成为电机功率密度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各新能源车企一直致力于通过改进加工工艺、优化冷却水路或者二者结合的方式以获得电机壳体冷却效率的提升。
[0003]现有技术的冷却流道如图1所示,包括流道本体1,流道本体1呈螺旋形,主要由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两者的截面积存在较大差异,冷却液在内部流速不均,冷却效率差异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壳体冷却流道,以解决现有技术冷却效率差异较大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3DP铸造电机壳体冷却流道,包括螺旋形构造的流道本体,所述流道本体带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截面积大于第二流道的截面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带有隔流板,所述隔流板将所述第一流道分隔为两个第三流道,使得在流体流动的方向上,流体流入所述第一流道时,流体能够从所述隔流板的两端分流和汇流,所述第三流道的横截面积与第二流道的横截面积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阈值。
[000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将第一流道分隔为两个第三流道,进而在原较大截面位置通过增加隔流板的形式使得冷却水在第一流道中分流,并且控制各截面流道的误差小于一个阈值,保证电机可以在XY向各截面的冷却流道截面一致性,实现各位置的冷却效率的一致性,避免局部温度过高,使得冷却流道的冷却效率一致性较好,同时提升冷却效率。
[0008]进一步,所述隔流板的两端与第一流道的两端相对应。
[0009]进一步,所述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的管壁的延伸方向均为平滑曲线型。
[0010]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液流在该区域能够平稳流动,不再形成涡流。
[0011]进一步,所述流道本体布置在壳体内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清砂口,所述清砂口的位置与第三流道的位置相对应。
[0012]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清砂的效果。
[0013]进一步,所述流道本体在出水口的位置不带有清砂孔。
[001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设置了第三流道,且第三流道的管壁的延伸方向为平滑曲线型,型砂不会在流道本体内进行堆积,因此无需在出水口的位置设置清砂孔,去掉现有
技术中为了避免落砂孔与出水口干涉而加长的第二流道突出部分长度,从而使第二流道与出水口平齐,避免此处出现涡流。
[0015]进一步,所述冷却流道采用3D打印技术铸造。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避免现有技术的流道截面积差异过大,导致不同区域的流速不一致,保证电机可以在XY向各截面的冷却流道截面一致性,实现各位置的冷却效率的一致性,使得冷却流道的冷却效率一致性较好,同时提升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技术的流道本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

流道本体;11

第一流道;12

第二流道;13

进水接口;14

出水接口;15

隔流板;16

第三流道;2

壳体;3

清砂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3]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24]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机壳体冷却流道,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流道本体1,根据
技术介绍
所述的方案,流道本体1包括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第一流道11的截面积明显大于第二流道12的截面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流道11的数量为2个,且两个第一流道11的截面积不一定相同,但是相差不大,因此均为第一流道11。
[0025]在第一流道11上设置隔流板15,隔流板15将第一流道分隔为两个第三流道16,使得在流体流动的方向上,流体流入第一流道11时,流体能够分别从隔流板15的两端分流和汇流,第三流道16的横截面积与第二流道12的横截面积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阈值。阈值可根据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定义。
[0026]本实施例中,隔流板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流道11的入口和出口相对应,并且第三流道16的延伸方向为平滑的曲线。
[0027]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方式优化流道的布局及尺寸,在原较大截面位置增加水滴形的隔流板15,控制各截面流道的误差小于阈值,保证电机可以在XY向各截面的冷却流道截面一致性,实现各位置的冷却效率的一致性。同时优化冷却流道的局部结构,避免局部温度过高,使得冷却流道的冷却效率一致性较好,同时提升冷却效率。
[0028]本实施例中通过隔流板15将原来的两条第一流道11变为4条第三流道16,避免原来流道截面积差异太大,导致不同区域的流速不一致,本实施例可综合考虑冷却效率,并计算不同位置截面积,合理设置隔流板15的位置及形状、尺寸,确保流速的一致性。
[0029]同时流速情况,对第三流道16进行优化,将
技术介绍
的第一流道11的原直角形结构优化为平滑曲线过渡,使得液流在该区域能够平稳流动,不再形成涡流,提高冷却液在该处的冷却效率,避免热量的在此处聚集。同时根据现有技术,第二流道12的延伸方向也为平滑过渡的曲线。
[0030]冷却水通过进水接头13流入,出水接头14流出,本实施例中,由于对第三流道16进行了优化,型砂不会在流道本体1内部堆积,因此无需在出水口处设置清砂孔,型砂会随着冷却水流出,进而可将流道末端直接与出口齐平,使得该处不再出现涡流。结合流道的优化及原清砂口的位置,为了保证清砂效果,在壳体2上设置了清砂口3,流道本体1布置在壳体2的内部,清砂口3与第三流道16的位置相对应,确保型砂能完全清理干净。通过以上位置的调整,本方案流体仿真无涡流,换热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壳体冷却流道,包括螺旋形构造的流道本体,所述流道本体带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截面积大于第二流道的截面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带有隔流板,所述隔流板将所述第一流道分隔为两个第三流道,使得在流体流动的方向上,流体流入所述第一流道时,流体能够从所述隔流板的两端分流和汇流,所述第三流道的横截面积与第二流道的横截面积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阈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流板的两端与第一流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佳明朱茜陈浩铭秦永瑞卢有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