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37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换热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具有集水结构,集水结构用于收集冷凝水;第一储液箱,集水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储液箱的进口连通,第一储液箱具有漏斗状的出水结构;第二储液箱,出水结构的出液口与第二储液箱连通,第二储液箱可拆卸地设置在壳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热设备存在冷凝水不方便处理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设备相关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换热设备具有温度调节的功能,例如空调,在空调的使用过程中,尤其是整体式空调器在冬季运行制热模式下,室外侧的冷凝器通过换热或者高温除霜、融冰时会产生冷凝水顺着翅片滑落并聚集到底盘内。由于使用需求,整体式空调器室外侧的冷凝水不需要水管安装和直接排放、滴落到地面或建筑物上,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0
°
时,聚集在底盘内的冷凝水会结冰,存在损坏高速运转中的风叶和风叶上设置的打水圈,造成空调器无法正常工作。
[0003]由上可知,现有技术中的换热设备存在冷凝水不方便处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热设备存在冷凝水不方便处理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换热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具有集水结构,集水结构用于收集冷凝水;第一储液箱,集水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储液箱的进口连通,第一储液箱具有漏斗状的出水结构;第二储液箱,出水结构的出液口与第二储液箱连通,第二储液箱可拆卸地设置在壳体上。
[0006]进一步地,第一储液箱位于第二储液箱的上方。
[0007]进一步地,换热设备还包括第一缓流组件,第一缓流组件设置在第一储液箱的内部,第一缓流组件位于出水结构的一侧,冷凝水经进口、第一缓流组件、出水结构流向第二储液箱,第一缓流组件用于对由进口进入的冷凝水进行导向和缓流。r/>[0008]进一步地,第一储液箱的底面具有出水结构的进液口区域和安装第一缓流组件的安装区域。
[0009]进一步地,第一缓流组件包括引水筋板,引水筋板与第一储液箱的内壁面连接,引水筋板具有引水面,引水面用于将进口流入的冷凝水进行分流。
[0010]进一步地,引水筋板具有交叉设置的第一引水板和第二引水板,第一引水板和第二引水板配合形成朝向进口设置的第一引水区域和第二引水区域,第一引水区域的内壁面为第一引水面,第二引水区域的内壁面为第二引水面,冷凝水经第一引水区域和第二引水区域流向出水结构。
[0011]进一步地,第一引水板和第二引水板呈十字型布置。
[0012]进一步地,第一储液箱包括第一箱体,第一箱体安装在壳体上;第一箱盖,第一箱体与第一箱盖可拆卸地连接,第一缓流组件设置在第一箱体和/或第一箱盖上。
[0013]进一步地,出水结构的出液口位于第二储液箱的进液口的正上方;和/或换热设备包括连通管,连通管的一端与出液口连通,连通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储液箱的进液口连通。
[0014]进一步地,第二储液箱包括第二缓流组件,第二储液箱的进液口通过第二缓流组件与第二储液箱的内腔连通,第二缓流组件用于对出水结构进入的冷凝水进行导向和缓流。
[0015]进一步地,第二缓流组件包括接水槽,接水槽形成在第二储液箱上,接水槽具有出水口,出水口与第二储液箱的内腔连通。
[0016]进一步地,接水槽的底面沿朝向出水口的方向高度逐渐降低,以形成斜面,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0
°
至50
°

[0017]进一步地,第二缓流组件还包括挡水筋板,挡水筋板设置在第二储液箱的内部,挡水筋板的至少一部分与出水口正对并间隔设置,且挡水筋板与出水口之间形成过流间隙,以使出水口流出的冷凝水沿过流间隙、挡水筋板流入第二储液箱的内腔中。
[0018]进一步地,挡水筋板具有呈T字型布置的板状部和凸起部,板状部与出水口间隔设置,凸起部朝向出水口和/或背离出水口的一端,板状部的至少一端与第二储液箱的侧面间隔设置以形成供冷凝水流动的过流通道。
[0019]进一步地,第二储液箱包括第二箱体;第二箱盖,第二箱盖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二箱体上,接水槽设置在第二箱体和/或第二箱盖上。
[0020]进一步地,第二储液箱具有排水孔,换热设备还包括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将第二储液箱的内腔分隔为待过滤区域和过滤区域,第二储液箱的进液口与待过滤区域连通,排水孔与过滤区域连通。
[0021]进一步地,待过滤区域与过滤区域沿水平方向排列。
[0022]进一步地,过滤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立杆,至少两个立杆间隔设置,且至少两个立杆中的两个立杆分别与第二储液箱的侧面连接;横杆,横杆安装在第二储液箱的底面上且与立杆连接,横杆与立杆配合围成滤网支架;过滤网,过滤网安装在滤网支架上。
[0023]进一步地,换热设备还包括液位感应装置,液位感应装置设置在第二储液箱内;和/或换热设备还包括检测板,检测板与液位感应装置电连接,液位感应装置具有液位检测端,液位检测端设置在第二储液箱的内腔的顶部,以用于在检测到第二储液箱内的冷凝水处于满水状态时发送提示信息给检测板,检测板提示第二储液箱处于满水状态。
[0024]进一步地,换热设备还包括安装盒,安装盒安装在壳体上,安装盒具有安装口,第二储液箱由安装口滑动设置在安装盒的内部。
[0025]进一步地,换热设备包括滑动组件,第二储液箱与安装盒通过滑动组件滑动连接。
[0026]进一步地,滑动组件包括沿安装盒深度方向延伸的滑条和与滑条滑动配合的滑槽,滑条和滑槽两者中的其中之一设置在安装盒的内壁面上,两者中的另一个设置在第二储液箱的外壁面上。
[0027]进一步地,安装盒的侧壁上设置有弹性筋条,弹性筋条用于与第二储液箱抵接;和/或。
[0028]进一步地,第二储液箱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凸筋;和/或第二储液箱上设置有把手;和/或壳体上设置有避让第二储液箱上的排水孔的过孔。
[0029]进一步地,壳体具有底盘,底盘上形成有集水槽,集水结构还包括水泵和输送管路,水泵将集水槽内的冷凝水经输送管路传输给第一储液箱。
[0030]进一步地,集水槽内还设置有排水阀,壳体上设置有雨水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外部
环境是否下雨并在检测到下雨时发送排水信号,雨水检测装置与排水阀连接,以在排水阀接收到排水信号时打开排水。
[0031]进一步地,换热设备为整体式空调器。
[0032]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换热设备包括壳体、第一储液箱和第二储液箱,壳体具有集水结构,集水结构用于收集冷凝水,集水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储液箱的进口连通,第一储液箱具有漏斗状的出水结构,出水结构的出液口与第二储液箱连通,第二储液箱可拆卸地设置在壳体上。
[0033]由上可知,本申请的换热设备将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通过集水结构进行收集,本申请通过设置有第一储液箱和第二储液箱,以形成双储液箱的结构,通过双储液箱以对多余的冷凝水进行收集。其中,第一储液箱采用漏斗状的出水结构向第二储液箱供液,以实现液体充分流入至第二储液箱的内部,第二储液箱可实现集中排放冷凝水,实现冷凝水的集中处理,避免冷凝水随意排放影响环保;第二储液箱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上,以在需要将冷凝水进行集中处理时,将第二储液箱由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集水结构(101),所述集水结构(101)用于收集冷凝水;第一储液箱(20),所述集水结构(101)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储液箱(20)的进口(201)连通,所述第一储液箱(20)具有漏斗状的出水结构(230);第二储液箱(30),所述出水结构(230)的出液口(231)与所述第二储液箱(30)连通,所述第二储液箱(3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箱(20)位于所述第二储液箱(30)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设备还包括:第一缓流组件(50),所述第一缓流组件(50)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液箱(20)的内部,所述第一缓流组件(50)位于所述出水结构(230)的一侧,所述冷凝水经所述进口(201)、所述第一缓流组件(50)、所述出水结构(230)流向所述第二储液箱(30),所述第一缓流组件(50)用于对由所述进口(201)进入的冷凝水进行导向和缓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箱(20)的底面具有所述出水结构(230)的进液口区域和安装所述第一缓流组件(50)的安装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流组件(50)包括引水筋板,所述引水筋板与所述第一储液箱(20)的内壁面连接,所述引水筋板具有引水面,所述引水面用于将所述进口(201)流入的所述冷凝水进行分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筋板具有交叉设置的第一引水板和第二引水板,所述第一引水板和所述第二引水板配合形成朝向所述进口(201)设置的第一引水区域和第二引水区域,所述第一引水区域的内壁面为第一引水面,所述第二引水区域的内壁面为第二引水面,所述冷凝水经所述第一引水区域和所述第二引水区域流向所述出水结构(23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水板和所述第二引水板呈十字型布置。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箱(20)包括:第一箱体(210),所述第一箱体(210)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第一箱盖(220),所述第一箱体(210)与所述第一箱盖(220)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缓流组件(50)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210)和/或所述第一箱盖(220)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结构(230)的出液口(231)位于所述第二储液箱(30)的进液口的正上方;和/或所述换热设备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液口(231)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液箱(30)的进液口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液箱(30)包括第二缓流组件,所述第二储液箱(30)的进液口通过所述第二缓流组件与所述第二储液箱(30)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缓流组件用于对所述出水结构(230)进入的所述冷凝水进行导向和缓流。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流组件包括接水槽(311),所述接水槽(311)形成在所述第二储液箱(30)上,所述接水槽(311)具有出水口,所
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储液箱(30)的内腔连通。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槽(311)的底面沿朝向所述出水口的方向高度逐渐降低,以形成斜面,所述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0
°
至50
°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流组件还包括:挡水筋板(330),所述挡水筋板(330)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液箱(30)的内部,所述挡水筋板(330)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出水口正对并间隔设置,且所述挡水筋板(330)与所述出水口之间形成过流间隙,以使所述出水口流出的所述冷凝水沿所述过流间隙、所述挡水筋板(330)流入所述第二储液箱(30)的内腔中。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筋板(330)具有呈T字型布置的板状部和凸起部,所述板状部与所述出水口间隔设置,所述凸起部朝向所述出水口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源聂源基潘文彬仲明凯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