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井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井井盖。包括井盖、井圈,所述井圈下部的外圈连接有防护圈,所述井圈的内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井圈的内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井盖的一端连接有连接卡块,所述井盖上壁内侧设置有泄压通孔,所述井盖上壁内侧开设有操作槽,所述操作槽的内壁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侧设置有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底层槽的设置,能够减轻井盖的重量,进而便于将井盖提起,通过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加强板的设置,用于提高井盖的使用强度,进而提高电力井井盖使用的安全性,通过泄压通孔的设置,便于电力井内部的泄压,通过过滤网的设置,避免杂质进入电力井的内部。免杂质进入电力井的内部。免杂质进入电力井的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井井盖
[0001]本技术涉及井盖设备
,具体为一种电力井井盖。
技术介绍
[0002]电力井就是电缆电线敷设的预留通道。例如建筑物内部需要有电路,电力井就是为通过这些管线而在建筑物内部的设置的井道,通过它将这些电缆送入各户各单元。电力井分为强电、弱电,强电是照明、动力,弱电主要是通信、监控、数据等低压部分。
[0003]在用于电力电信工程的井盖上,一般还需要注明井下管道的用途和管养单位及电话等信息,由于电力井的特殊性,电力井道与铺设电缆和光缆的管道需要连通,与污水井不完全相同,电力井需要进行检修,因此需要方便启闭,现有的井盖通常采用孔洞与撬棍的形式进行井盖的启闭,这样不便于操作,同时由于电力井应尽量避免杂物进入井道中,井盖上开设孔洞增加了杂物进入井道的可能性,从而使得杂物进入管道对电缆或光缆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井井盖,解决井盖上开设孔洞增加了杂物进入井道的可能性,从而使得杂物进入管道对电缆或光缆造成影响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力井井盖,包括井盖、井圈,所述井圈下部的外圈连接有防护圈,所述井圈的内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井圈的内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井盖的一端连接有连接卡块,所述井盖上部内侧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内壁连接有第一绝缘层,所述井盖上部内侧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内壁连接有第二绝缘层,所述井盖上壁内侧设置有泄压通孔,所述井盖上壁内侧开设有操作槽,所述操作槽的内壁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侧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连接有把手,所述井盖下部内侧开设有底层槽,所述底层槽的内壁分别连接有第一护板、第二护板,所述第一护板的两端对称连接有加强板。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底层槽的设置,能够减轻井盖的重量,进而便于将井盖提起,通过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加强板的设置,用于提高井盖的使用强度,进而提高电力井井盖使用的安全性,通过泄压通孔的设置,便于电力井内部的泄压,通过过滤网的设置,避免杂质进入电力井的内部。
[0007]为了能够对电力井井盖的安装固定: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圈的高度是井圈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防护圈的下底面与井圈的下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位置。
[0009]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使用电力井井盖时,先将防护圈放置于预先挖掘好的位置,然后在井圈的周围浇注混凝土,并使浇注的混凝土完全覆盖防护圈,且同时使浇注混凝土的顶部与井圈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进而形成对电力井井盖的安装固定。
[0010]为了提高井盖与井圈连接的密封性: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槽为长方形结构的凹型槽,所述连接
槽共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槽的尺寸与连接卡块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安装槽的尺寸与井盖的尺寸相匹配,所述连接卡块通过连接件与连接槽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槽的内壁连接有密封圈。
[0012]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连接槽与连接卡块的设置,用于井盖与井圈的转动连接,通过密封圈的设置,用于提高井盖与井圈连接的密封性。
[0013]为了能够增加电力井井盖的绝缘性能: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均为回字形结构的凹型槽,所述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均为回字形结构的橡胶垫,所述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的上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路。
[0015]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的设置,用于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的安装,通过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的设置,能够增加电力井井盖的绝缘性能。
[0016]为了能够通过把手提起井盖的转动: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槽共设置有两个,所述操作槽为沿着井盖高度方向延伸的矩形凹槽,所述把手为开口向下的U型杆状设置,所述操作槽内壁对称开设有长方形结构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宽度大于滑块的宽度,所述把手的两端均与滑块固定连接。
[0018]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需要将井盖提起时,握住把手并向上逐渐拉起,然后把手带动滑块在滑动槽里面的滑动,进而通过把手提起井盖的转动。
[0019]为了便于电力井内部的泄压: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加强板三者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护板与第二护板连接成十字形结构,所述泄压通孔的内壁连接有过滤网。
[0021]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底层槽的设置,能够减轻井盖的重量,进而便于将井盖提起,通过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加强板的设置,用于提高井盖的使用强度,进而提高电力井井盖使用的安全性,通过泄压通孔的设置,便于电力井内部的泄压,通过过滤网的设置,避免杂质进入电力井的内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中井盖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中底层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中井圈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中井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井盖;2、防护圈;3、连接槽;4、安装槽;5、井圈;6、连接卡块;7、第一卡槽;8、第二卡槽;9、第一绝缘层;10、第二绝缘层;11、泄压通孔;12、过滤网;13、操作槽;14、滑动槽;15、滑块;16、把手;17、底层槽;18、第一护板;19、第二护板;20、加强板;21、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
‑
5所示,一种电力井井盖,包括井盖1、井圈5,所述井圈5下部的外圈连接有防护圈2,所述井圈5的内侧开设有连接槽3,所述井圈5的内侧开设有安装槽4,所述井盖1的一端连接有连接卡块6,所述井盖1上部内侧设置有第一卡槽7,所述第一卡槽7的内壁连接有第一绝缘层9,所述井盖1上部内侧设置有第二卡槽8,所述第二卡槽8的内壁连接有第二绝缘层10,所述井盖1上壁内侧设置有泄压通孔11,所述井盖1上壁内侧开设有操作槽13,所述操作槽13的内壁开设有滑动槽14,所述滑动槽14的内侧设置有滑块15,所述滑块15的顶部连接有把手16,所述井盖1下部内侧开设有底层槽17,所述底层槽17的内壁分别连接有第一护板18、第二护板19,所述第一护板18的两端对称连接有加强板20。
[0031]实施例2:
[0032]如图1、图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电力井井盖,包括井盖1、井圈5,所述井圈5下部的外圈连接有防护圈2,所述井圈5的内侧开设有连接槽3,所述井圈5的内侧开设有安装槽4,所述井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井井盖,包括井盖(1)、井圈(5),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圈(5)下部的外圈连接有防护圈(2),所述井圈(5)的内侧开设有连接槽(3),所述井圈(5)的内侧开设有安装槽(4),所述井盖(1)的一端连接有连接卡块(6),所述井盖(1)上部内侧设置有第一卡槽(7),所述第一卡槽(7)的内壁连接有第一绝缘层(9),所述井盖(1)上部内侧设置有第二卡槽(8),所述第二卡槽(8)的内壁连接有第二绝缘层(10),所述井盖(1)上壁内侧设置有泄压通孔(11),所述井盖(1)上壁内侧开设有操作槽(13),所述操作槽(13)的内壁开设有滑动槽(14),所述滑动槽(14)的内侧设置有滑块(15),所述滑块(15)的顶部连接有把手(16),所述井盖(1)下部内侧开设有底层槽(17),所述底层槽(17)的内壁分别连接有第一护板(18)、第二护板(19),所述第一护板(18)的两端对称连接有加强板(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井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圈(2)的高度是井圈(5)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防护圈(2)的下底面与井圈(5)的下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井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3)为长方形结构的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华,章杰,石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国电长源电力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