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翼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177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尾翼总成及车辆,尾翼总成包括尾翼安装板和尾翼,尾翼安装板的第一侧用于与车辆顶棚连接,尾翼安装板的第二侧用于与车辆的后风窗连接;尾翼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尾翼安装板的第三侧连接,尾翼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尾翼安装板的第四侧连接,且尾翼与尾翼安装板之间形成有空腔;尾翼总成还包括导流部,导流部安装于尾翼安装板朝向尾翼的一侧,使得来自车辆顶棚的气流流向空腔经过导流部时,通过导流部的导向流向尾翼。由此,能够通过导流部改变流场的流动方向,引导高速气流远离车辆的后风窗,恢复原有低速尾涡结构,降低了后风窗表面的气流流速,降低了车辆的声源噪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翼总成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整车降风阻风噪
,特别涉及一种尾翼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OEM)越来越多,新势力和传统车型竞争白热化,除了一些高端车企,传统OEM和涌现的新势力造型越来越博人眼球。但是,造型设计师为满足完美的造型结构,增加的设计特征会牺牲部分整车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NVH)性能。比如,在现有的SUV车型的设计中,增加的镂空尾翼,虽然增加了造型的美观性,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在车辆高速行驶的工况下,尾翼镂空区域会形成噪声源,车内乘客特别是后排可明显感知噪音大,大大影响了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引起客户抱怨,降低车辆的品质感豪华感,对车辆的品牌形象会产生负面影响。2、该尾翼镂空区域影响风阻系数,对车辆的续航会产生不利影响,降低了车辆的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上设置的镂空尾翼,在车辆高速行驶的工况下,尾翼镂空区域会形成噪声源,使得车内乘客明显感知到噪音,存在大大影响了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引起客户抱怨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尾翼总成,包括尾翼安装板和尾翼,尾翼安装板的第一侧用于与车辆顶棚连接,尾翼安装板的第二侧用于与车辆的后风窗连接;尾翼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尾翼安装板的第三侧连接,尾翼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尾翼安装板的第四侧连接,且尾翼与尾翼安装板之间形成有空腔;尾翼总成安装于车辆时,尾翼安装板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三侧与第四侧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
[0005]尾翼总成还包括导流部,导流部安装于尾翼安装板朝向尾翼的一侧,使得来自车辆顶棚的气流流向空腔经过导流部时,通过导流部的导向流向尾翼。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车辆的尾翼总成中设置用于导流的导流部,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使得来自车辆顶棚的气流,在流向尾翼与尾翼安装板之间形成的空腔经过导流部的时候,通过导流部的导向流向车辆的尾翼。由此,能够通过导流部改变流场的流动方向,引导高速气流远离车辆的后风窗,恢复原有低速尾涡结构,降低了后风窗表面的气流流速,降低了车辆的声源噪声,增加了用户的体验感。
[000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的尾翼总成,导流部包括至少一个导流条,至少一个导流条设置于空腔内。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流部中设置至少一个导流条,并将导流条设置于空腔内,能够更好地通过导流条的导向作用,将来自车辆顶棚的流向空腔的气流导向车辆的尾翼,远离车辆的后风窗,降低车辆后风窗产生的噪声。
[000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的尾翼总成,至少一个导流条中每一个导流条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导流面、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其中每一个导流条通过第一连接面与尾翼安装板固定连接,导流面朝向尾翼设置,以在来自车辆顶棚的气流流向空腔经过导流条时,通过导流条的导流面的导向流向尾翼,第二连接面为导流条中远离车辆顶棚的表面。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流条的第一连接面与尾翼安装板固定连接,使得导流条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并且,通过导流面能够更好地将来自车辆顶棚的气流导向尾翼,降低车辆后风窗产生的噪声。
[001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的尾翼总成,尾翼总成还包括中间连接件,中间连接件的一端与尾翼的中部朝向尾翼安装板的一侧连接,中间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尾翼安装板连接;并且至少一个导流条包括两个导流条,两个导流条的第一端相向设置,且分别与中间连接件的两侧连接;两个导流条的第二端相背设置,且分别与尾翼的一端和另一端连接。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中间连接件将尾翼安装板与尾翼的中部进行连接,既能增加尾翼连接的牢固性,也提升了车辆尾翼结构的美观性。
[00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的尾翼总成,两个导流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呈弧面设置。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个导流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呈弧面设置,增加了导流条对气流的导向作用,而且使得尾翼结构更加美观。
[00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的尾翼总成,两个导流条相对于中间连接件左右对称设置。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的尾翼总成,尾翼沿车辆的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呈具有导流机翼特征的翼型结构。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尾翼的横截面设置为具有导流机翼特征的翼型结构,使得经过导流部的导向流向尾翼的气体,能够通过尾翼的翼型结构更加方便地流向远离车辆后风窗的位置,而不会由于尾翼的阻挡,再次流向后风窗。翼型结构的尾翼与导流部的配合使用,能够更加有效地引导高速气流远离车辆的后风窗,降低后风窗表面的气流流速,降低车辆的声源噪声,增加了用户的体验感。
[001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的尾翼总成,导流部与尾翼安装板一体成型。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设置尾翼安装板的注塑件的时候,只需要对尾翼安装板注塑件根据导流部的形状进行局部结构特征的优化,增加局部结构,在制作尾翼安装板的时候,便能实现导流部与尾翼安装板一体成型。不需要改变原有生产工艺,通过一体成型,无需增加导流部的安装工序,工艺工序简单,精度高,成本低。设置出的带有导流部的尾翼安装板,能够有效降低车辆的声源噪声,增加了用户的体验感。
[002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的尾翼总成,尾翼安装板上连接导流部的位置处与尾翼安装板的第二侧之间的距离大于0cm且小于10cm。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流部设置在与尾翼安装板的第二侧之间的距离大于0cm且小于10cm处,能够对车辆后风窗处由于流场产生的气流引起的噪声起到较好的降噪作
用。
[002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尾翼总成。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本技术提供的尾翼总成,在车辆的尾翼总成中设置用于导流的导流部,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使得来自车辆顶棚的气流,在流向尾翼与尾翼安装板之间形成的空腔经过导流部的时候,通过导流部的导向流向车辆的尾翼。由此,能够通过导流部改变流场的流动方向,引导高速气流远离车辆的后风窗,恢复原有低速尾涡结构,降低了后风窗表面的气流流速,降低了车辆的声源噪声,增加了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尾翼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尾翼总成的后视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翼总成,包括尾翼安装板和尾翼,所述尾翼安装板的第一侧用于与车辆顶棚连接,所述尾翼安装板的第二侧用于与车辆的后风窗连接;所述尾翼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尾翼安装板的第三侧连接,所述尾翼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尾翼安装板的第四侧连接,且所述尾翼与所述尾翼安装板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尾翼总成安装于车辆时,所述尾翼安装板的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与所述第四侧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总成还包括导流部,所述导流部安装于所述尾翼安装板朝向所述尾翼的一侧,使得来自所述车辆顶棚的气流流向所述空腔经过所述导流部时,通过所述导流部的导向流向所述尾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翼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包括至少一个导流条,所述至少一个导流条设置于所述空腔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翼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流条中每一个导流条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导流面、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其中每一个所述导流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尾翼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导流面朝向所述尾翼设置,以在来自所述车辆顶棚的气流流向所述空腔经过所述导流条时,通过所述导流条的所述导流面的导向流向所述尾翼,所述第二连接面为所述导流条中远离所述车辆顶棚的表面。4.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小锦吴雪明关鹏童荣辉顾彦孙建喜田威相龙洋刘庆汉左辉辉吴尘琛江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