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润滑系统中的污染物来源的综合监测分析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8076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润滑系统的监测和分析方法。一种液压润滑系统中的污染物来源的综合监测分析方法,它包括:收集油泥状物质;将油泥进行充分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在电子天平上准确称取2~6克油泥,加入到锥形瓶中,然后加入液体石蜡;并放入少量玻璃珠;加热至100℃使油泥全部溶解或悬浮在溶剂中;将所得稀释液冷却至室温进行光谱分析;取已混合均匀的油泥用有机溶剂溶解后,再用滤纸过滤,并用溶剂将滤纸上残留的固体物洗涤烘干;将得到的固体物进行X射线荧光能谱分析,分析其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含量;判断油泥状物质来源。本发明专利技术综合应用多种分析技术,快速而准确地诊断出污染物的来源,并提出相应的检修和维护措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润滑系统的监测和分析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液压润滑系统中的污 染物的监测和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冶金设备所处的工况条件比较复杂,因而其液压润滑系统的故障率相当高, 其中油液出现污染物的情况非常普遍(例如,在液压系统中约有80%的故障是由于液压油 被污染而造成的)。据分析,油液的污染物大致有如下三个来源(1)机器和油液系统安装(使用前) 带来的,如焊渣、切屑、铁锈、砂子、棉、磨料等);(2)设备运转时从外界混入的,如尘埃、水 等;(3)机器运转时,系统内部产生的,如金属磨粒、锈、油变质后的生成物等。在日常的使 用和维护过程中,如何快速判断液压润滑系统污染物的来源,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使系统 尽快恢复正常,是长期困扰技术人员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液压润滑系统中的污染物来源的综合监测分 析方法。本专利技术综合应用多种分析技术,快速而准确地诊断出污染物的来源,并提出相应的 检修和维护措施,能及时地为生产厂找到故障原因并迅速排除故障。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各种液压系统,通过油料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荧光能谱等多种分 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快速而准确地诊断出了污染物的来源主要在于抗磨和防锈添加剂的降 解,并提出相应的检修和维护措施,及时地为生产厂找到故障原因并迅速排除故障,减少停 机时间,降低对轧机生产线的干扰,受到了现场技术人员的好评。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它包括1.从液压润滑系统的过滤器或油箱底部收集油泥状物质,装在密闭容器中。2.用玻璃棒将油泥进行充分搅拌,使之混合均勻,以便取得具有代表性的样品。3.在电子天平上准确称取2 6克油泥(根据样品量确定),加入到250ml锥形 瓶中,然后按照1 9的比例加入液体石蜡(即油泥1份,液体石蜡9份)。4.往瓶中进入少量玻璃珠(15 20颗)。5.将锥形瓶放到平板电炉上加热至100°C左右,并不停地摇动,必要时可以放到 漩涡振荡器上进行振荡,要求油泥全部溶解或悬浮在溶剂中,且没有明显的块状物存在。该 加热过程所需时间大约需要0. 5 1小时。6.将5中所得稀释液冷却至室温后,进行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步骤与润滑油的光谱分析方法一致,但要求在分析前将油样放至漩涡振荡器上充分振荡,使之混合均勻。7.取已混合均勻的油泥20 30g,用有机溶剂(如石油醚、甲苯、四氯乙烯、无水 酒精等)溶解后,再用滤纸过滤,并用溶剂将滤纸上残留的固体物洗涤3次,再放入80 90°C的烘箱中烘干。烘干过程所需时间约1 3小时。8.将7中得到的固体物进行X射线荧光能谱分析,分析其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含量。9.油泥状物质来源的判断方法(1)根据6得到的元素浓度,与该液压润滑系统所用新油的元素浓度进行对比,可 以初步判断油泥状物质来源于润滑剂本身劣化产物还是外界的污染或系统中摩擦副的磨 损颗粒。(2)根据8所测定的固体物元素含量,则可以判断出油泥状物质的真正来源,其对 应关系见表1。表1固体物中常见元素与可能来源的关系表权利要求一种,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从液压润滑系统的过滤器或油箱底部收集油泥状物质,装在密闭容器中;二,将油泥进行充分搅拌,使之混合均匀;三,在电子天平上准确称取2~6克油泥,加入到锥形瓶中,然后按照1∶9的比例加入液体石蜡,即油泥1份,液体石蜡9份;四,往锥形瓶中进入少量玻璃珠;五,将所述锥形瓶加热至100℃,并不停地摇动,使油泥全部溶解或悬浮在溶剂中,且没有明显的块状物存在;六,将五中所得稀释液冷却至室温后,进行光谱分析;七,取五中已混合均匀的油泥20~30g,用有机溶剂溶解后,再用滤纸过滤,并用溶剂将滤纸上残留的固体物洗涤3次,再放入80~90℃的烘箱中烘干;烘干过程所需时间1~3小时;八,将七中得到的固体物进行X射线荧光能谱分析,分析其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含量;九,判断油泥状物质来源;(1)根据六得到的元素浓度,与该液压润滑系统所用新油的元素浓度进行对比,判断油泥状物质来源于润滑剂本身劣化产物还是外界的污染或系统中摩擦副的磨损颗粒;(2)根据八所测定的固体物元素含量,判断出油泥状物质的真正来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 征在于,所述五还包括将锥形瓶放到漩涡振荡器上进行振荡,整个加热过程所需时间需要 0. 5 1小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 在于,光谱分析步骤与润滑油的光谱分析方法一致,并在分析前将油样放至漩涡振荡器上 振荡,使之混合均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 在于,所述七中的有机溶剂包括石油醚、甲苯、四氯乙烯、或无水酒精。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 在于,所述六中光谱分析所测定的元素浓度与新油相比没有明显变化,而且所述八所测定 固体物中各元素浓度也均在正常范围内,则判断固体物来源于基础油的氧化或聚合产物; 此时需用以下步骤作进一步验证a.将固体物放在铁谱显微镜下观察,固体物属于非晶体类有机化合物;b.将已干燥好的少量固体物放在不锈钢药勺上,再放至酒精灯上灼烧,待燃烧完全后, 药勺上的固体物将消失或痕量残留物;c.将此固体物进行红外分析,其红外谱图上特征峰位置与新油的特征峰位置基本一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 在于,所述九之(2)中,所述固体物中常见元素与来源的关系见下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其特征 在于,固体物中元素主要为铁元素,需要借助铁谱显微镜对固体颗粒形貌进行分析i颗粒为银白色发亮的金属颗粒,判断其来源是系统中的钢质摩擦副出现磨损而产生 的钢质颗粒;ii颗粒的为非金属材质的红色氧化物或黑色氧化物时,则判断铁元素来源于外界氧化 铁颗粒的污染。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润滑系统的监测和分析方法。一种,它包括收集油泥状物质;将油泥进行充分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在电子天平上准确称取2~6克油泥,加入到锥形瓶中,然后加入液体石蜡;并放入少量玻璃珠;加热至100℃使油泥全部溶解或悬浮在溶剂中;将所得稀释液冷却至室温进行光谱分析;取已混合均匀的油泥用有机溶剂溶解后,再用滤纸过滤,并用溶剂将滤纸上残留的固体物洗涤烘干;将得到的固体物进行X射线荧光能谱分析,分析其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含量;判断油泥状物质来源。本专利技术综合应用多种分析技术,快速而准确地诊断出污染物的来源,并提出相应的检修和维护措施。文档编号G01N21/35GK101936831SQ20091005425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日专利技术者刘仁德 申请人:上海宝钢工业检测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润滑系统中的污染物来源的综合监测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从液压润滑系统的过滤器或油箱底部收集油泥状物质,装在密闭容器中;二,将油泥进行充分搅拌,使之混合均匀;三,在电子天平上准确称取2~6克油泥,加入到锥形瓶中,然后按照1∶9的比例加入液体石蜡,即油泥1份,液体石蜡9份;四,往锥形瓶中进入少量玻璃珠;五,将所述锥形瓶加热至100℃,并不停地摇动,使油泥全部溶解或悬浮在溶剂中,且没有明显的块状物存在;六,将五中所得稀释液冷却至室温后,进行光谱分析;七,取五中已混合均匀的油泥20~30g,用有机溶剂溶解后,再用滤纸过滤,并用溶剂将滤纸上残留的固体物洗涤3次,再放入80~90℃的烘箱中烘干;烘干过程所需时间1~3小时;八,将七中得到的固体物进行X射线荧光能谱分析,分析其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含量;九,判断油泥状物质来源;(1)根据六得到的元素浓度,与该液压润滑系统所用新油的元素浓度进行对比,判断油泥状物质来源于润滑剂本身劣化产物还是外界的污染或系统中摩擦副的磨损颗粒;(2)根据八所测定的固体物元素含量,判断出油泥状物质的真正来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仁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钢工业检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