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护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031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护坡,解决生态护坡中生态袋与底部护坡斜面之间存在的结合强度不高并容易局部坍塌、溃缩的问题。在该主体工程斜坡上沿水平横向彼此间隔的设置生态护坡区和硬化区;所述生态护坡区是由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钢丝网、回填土、联结扣和生态袋组成的,其中,所述钢丝网两侧分别与对应的硬化区进行固定连接,注塑成型的所述联结扣包括联结部和受拉部,联结部上下表面分别设置锥状凸起,受拉部具有螺旋钉孔,螺旋钉穿过螺旋钉孔和钢丝网并将该受拉部固定在主体工程上。护坡工程主体采用生态袋结构,在浇水后植物生长形成生态护坡,且通过结构强化使得该护坡的抗溃缩、抗塌方性能提高。抗塌方性能提高。抗塌方性能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护坡


[0001]该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施工


技术介绍

[0002]几种生态护坡主要有:植被护坡、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护坡、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和水泥生态种植基护坡。
[0003]以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护坡为例,现有技术中采用土工生态袋堆叠的方式进行施工,该土工生态袋内填充的为营养土,并撒播有植物种子,施工后进行浇水,即可在土工生态袋内长出绿植。
[0004]关于生态袋的知识,例如,CN115500175A公开了一种用于山体修复的生态袋,包括聚丙烯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袋体、水溶性纤维制成的种子兜,所述种子兜缝合在所述袋体上,所述种子兜内侧通过可降解胶粘贴有植物种子、过磷酸钙以及硫酸铜的均匀混合物,所述袋体内装填有种植基质。
[0005]上述的生态袋与护坡之间处于堆叠状态,受力状态并非良好,在暴雨、河道冲刷的过程中存在生态袋被冲刷问题,容易造成生态护坡的局部坍塌、溃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护坡,解决目前生态护坡中生态袋与底部护坡斜面之间存在的结合强度不高并容易局部坍塌、溃缩的问题。
[0007]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水利工程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工程、生态护坡区和硬化区,其中,主体工程为夯实体,并在该主体工程斜坡上沿水平横向彼此间隔的设置生态护坡区和硬化区;所述生态护坡区是由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钢丝网、回填土、联结扣和生态袋组成的,其中,所述钢丝网两侧分别与对应的硬化区进行固定连接,注塑成型的所述联结扣包括联结部和受拉部,联结部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与上下生态袋连接的锥状凸起,并具有将该锥状凸起一分为二的缺口,以及在锥状凸起的外表面设置有倒刺;所述受拉部具有螺旋钉孔,螺旋钉穿过螺旋钉孔和钢丝网并将该受拉部固定在主体工程上。
[0009]进一步地优化,联结部上表面的锥状凸起和下表面的锥状凸起为错位布置,该错位布置与上述的生态袋之间的错位堆叠具有对应之妙,因此,提高握持力。
[0010]所述螺旋钉的锚固深度不小于20厘米。
[0011]所述螺旋钉为注塑件,且该螺旋钉上的螺旋凸起高度不低于2厘米,使得其与土体具有足够的握持力。
[0012]进一步地,所述生态袋的上侧面上设置有开窗结构,该开窗结构的表现形式可以为圆形或者方形或者矩形,其作用是有利于袋内植物幼苗的穿过该开窗结构破土而出,解决了传统生态袋植物幼苗穿透该无纺布材质具有困难的问题,有利于植株的快速生长。
[0013]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网为镀锌铁丝网,当镀锌钢丝网的幅面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
向不足时,可以采用彼此搭接的方式并使用土工绳进行拼接,可满足较宽幅度的覆盖。
[0014]其中联结部为矩形的轮廓,所述受拉部为人字形轮廓。
[0015]在护坡主体工程底部设置坡脚排水沟,顶部设置坡顶排水沟。
[0016]所述硬化区为钢筋混凝土浇筑体。
[0017]所述硬化区为踏步梯,梯边设置竖向排水沟。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护坡工程主体采用生态袋结构,在浇水后植物生长形成生态护坡,且通过结构强化,该强化包括钢丝网强化、螺旋钉强化、联结扣强化、植物根系强化,使得该护坡更抗溃缩、抗塌方,提高了生态护坡中生态袋与底部护坡斜面之间存在的结合强度。具体效果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生态护坡区的竖直面图。
[0020]图2为硬化区的竖直面图。
[0021]图3为本护坡工程的俯视图。
[0022]图4为螺旋钉的主视图。
[0023]图5为镀锌钢丝网的搭接示意图。
[0024]图6为生态袋的俯视图。
[0025]图7为生态袋的立面图。
[0026]图8为联结扣的立体图。
[0027]图9为联结扣的侧视图。
[0028]图10为本护坡工程的成型效果图。
[0029]图中:
[0030]A生态护坡区,B硬化区,
[0031]00主体工程,01坡脚排水沟,02坡顶排水沟,03沟槽盖板,
[0032]10联结扣,11联结部,111锥状凸起,112缺口,113倒刺,12受拉部,121螺旋钉孔,
[0033]20螺旋钉,21螺母,
[0034]30生态袋,31开窗结构,
[0035]40镀锌铁丝网,41土工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在新修建的水利护坡工程中,主体工程一般采用就地取土、人工堆积的办法成型,具体来说,该主体工程一般由粘性土夹砂土、腐土等经过局部夯实成型,其坡度与工程图纸一致,该主体工程具有一定的基础持力,能基本保持在一定的稳定状态。
[0037]本实施例中,护坡的上空俯视可见,参考图3,包括生态护坡区A和硬化区B,其中硬化区在本实施例中表现形式为步行梯,兼有上下行的辅助功能。一般来说,该硬化区为钢筋混凝土浇筑结构。
[0038]以下参照附图1至附图10对本技术的实施过程及构造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9]在护坡主体工程00的底部设置坡脚排水沟01,顶部设置坡顶排水沟02,该坡脚排水沟和坡顶排水沟都用于排水,并在需要通行的位置设置沟槽盖板03,该沟槽盖板无需全
覆盖坡脚排水沟,该段落所述的坡脚排水沟为常见配置。在有些水利工程中,该坡脚排水沟可以不配置,即,护坡坡脚可能为河道的河床部位。
[0040]本实施例中,增加了锚杆组件,并对联结扣进行了重新设计,具体来说,参考图8和图9,联结扣10包括联结部11、受拉部12,其中联结部11为矩形的轮廓,并在该矩形的联结部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锥状凸起111,该锥状凸起为中空结构或实心结构,并具有将该锥状凸起一分为二的缺口112,该缺口使得锥状凸起一分为二,使得锥状凸起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及在锥状凸起的外表面设置有倒刺113,倒刺有效的刺长度部小于三厘米,以便与生态袋无纺布之间具有足够的握持力。受拉部为自该联结部向一侧延伸的结构,且两部分之间为一体注塑成型的。
[0041]进一步地优化,上表面的锥状凸起和下表面的锥状凸起并非是对称的设置,而是错位布置,该错位布置与上述的生态袋之间的错位堆叠具有对应之妙,提高握持力。
[0042]受拉部12的远端具有一个圆形的螺旋钉孔121,该螺旋钉孔用于和螺旋钉20配合,具体来说,该螺旋钉孔位置具有较小的轮廓(相对于联结部轮廓),且该部位直接通过螺旋钉固定在主体工程上,具体来说,参考图3,将该螺旋钉20组件固定在主体工程00上,然后,将联结扣的螺旋钉孔穿入在该螺旋钉顶部,并将联结扣布置在合适位置,最后使用紧固螺母21紧固。紧固后,进行上一层生态袋30的堆叠,堆叠后,再次进行联结扣的安装。
[0043]本步骤上,螺旋钉的锚固深度根据主体工程的土质设计,一般来说,选择长度不小于20厘米的螺旋钉即可。
[0044]所谓的螺旋钉20,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工程、生态护坡区和硬化区,其中,主体工程为夯实体,并在该主体工程斜坡上沿水平横向彼此间隔的设置生态护坡区和硬化区;所述生态护坡区是由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钢丝网、回填土、联结扣和生态袋组成的,其中,所述钢丝网两侧分别与对应的硬化区进行固定连接,注塑成型的所述联结扣包括联结部和受拉部,联结部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与上下生态袋连接的锥状凸起,并具有将该锥状凸起一分为二的缺口,以及在锥状凸起的外表面设置有倒刺;所述受拉部具有螺旋钉孔,螺旋钉穿过螺旋钉孔和钢丝网并将该受拉部固定在主体工程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结部上表面的锥状凸起和下表面的锥状凸起为错位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钉的锚固深度不小于20厘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建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水工道桥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