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新康专利>正文

一种市政雨水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7668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设施技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市政雨水井。它包括主井和井盖,所述井盖设有把手,其特征是,所述把手处的井盖上设有辅助盖,所述主井周围设有副井,所述副井比主井浅,所述井盖能覆盖副井;所述主井壁上设有若干竖向的限位槽;所述井盖设有下端插入限位槽的弹性支撑装置;所述弹性支撑装置下端连接拉绳,所有拉绳汇总到一起后与牵引绳连接,所述牵引绳与辅助盖连接;所述井盖下表面设有一圈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下端设有配重圈,所述配重圈套在主井外壁上;当井盖上升到最高点时,配重圈仍然在副井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避免行人落入雨水井,也可避免这些固体物质冲入主井,造成下水道堵塞。还可以有效防止井盖被盗。造成下水道堵塞。还可以有效防止井盖被盗。造成下水道堵塞。还可以有效防止井盖被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雨水井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设施
,特别涉及一种市政雨水井。

技术介绍

[0002]雨水井是市政道路的重要组成成分,承担着城市的排水职能。但雨水井伤人事件时有发生,一方面是井盖被盗;一方面是雨量大,下水道排水不畅,造成井盖被冲跑,这个过程中,雨水中掺杂的石头木块等被冲入下水道,造成堆积,也是下水道不畅的原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防井盖丢失、保证下水道畅通、安全可靠的市政雨水井。
[0004]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市政雨水井,包括主井和井盖,所述井盖设有把手,其特征是,所述把手处的井盖上设有辅助盖,所述主井周围设有副井,所述副井比主井浅,所述井盖能覆盖副井;所述主井壁上设有若干竖向的限位槽;所述井盖设有下端插入限位槽的弹性支撑装置;所述弹性支撑装置下端连接拉绳,所有拉绳汇总到一起后与牵引绳连接,所述牵引绳与辅助盖连接;所述井盖下表面设有一圈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下端设有配重圈,所述配重圈套在主井外壁上;当井盖上升到最高点时,配重圈仍然在副井内。
[0006]所述把手处的井盖开有圆孔,圆孔处向内延伸出一圈凸缘,所述辅助盖搭在凸缘上,所述凸缘设有豁口;所述辅助盖下表面设有L型限位块。
[0007]所述弹性支撑装置包括若干弹性板,所述弹性板的下端为L型,所述限位槽为矩形。
[0008]所述弹性支撑装置包括若干弹性板,所述弹性板的下端为T型,所述限位槽包括一个中空体,所述中空体外壁为7型通孔。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技术设置了弹性支撑装置和限位槽,当雨水过多,将井盖冲离主井时,依靠弹性支撑装置和限位槽悬在空中,可避免行人落入雨水井。
[0011]本技术设置了副井和过滤网,井盖被冲离主井悬在空中时,雨水首先经过副井,雨水中掺杂的石块,木块的大的固体物沉降堆积在副井内,可避免这些固体物质冲入主井,造成下水道堵塞。
[0012]限位槽和井盖都设置了两种实施方式,其中带凸缘的井盖和中空体的限位槽的设置,形成了双重保护,可有效防止井盖被盗。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圆孔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主井,2井盖,3副井,4把手,5凸缘,6豁口,7辅助盖,8拉环,9限位块,10牵引绳,11拉绳,12弹性板,13限位槽,14通孔,15过滤网,16配重圈,17中空体,18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附图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该种市政雨水井,包括主井1和井盖2,主井1周围再开挖一个副井3,副井3井深在半米到一米之间即可,井盖2将副井3也全部覆盖。井盖2上安装一个把手4,把手4处的井盖2上开一个圆孔18,这个圆孔18的内壁中部延伸出一圈凸缘5,凸缘5上开一个豁口6,圆孔18配套一个辅助盖7,辅助盖7安装拉环8,辅助盖7搭在凸缘5上,辅助盖7下表面有一块L型的限位块9,限位块9能通过豁口6;辅助盖7下表面固定连接一根牵引绳10,牵引绳10下端连接若干根拉绳11,以三根和四根为宜,本实施例以四根为例。
[0020]在井盖2下表面安装弹性支撑装置,弹性支撑装置包括四块呈放射状均布的弹性板12(与拉绳11配套),每块弹性板12与一根拉绳11连接,弹性板12的下端可为L型(如图1所示,向外弯),可为T型(如图3所示,向两侧弯)。
[0021]弹性板12 的T型端和L型端都是单独设置的,一般应为硬质材料的块,不如木块,金属块等,以免井盖2悬空过程中被拉直。
[0022]在主井1内壁上有四个限位槽13(与弹簧板配套),限位槽13为上下方向的竖条形,其有如下两种实施方式:
[0023]当弹性板12的下端为L型时,限位槽13为矩形。
[0024]当弹性板12的下端为T型时,限位槽13是一个中空体17,这个中空体17的外壁(指人在主井1内能看到的这一面)为7型通孔14。
[0025]在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中,弹性板12的下端都位于限位槽13内。
[0026]在井盖2的下表面还安装一圈过滤网15,过滤网15的直径大于主井1的外径,也就是说过滤网15轻松套在主井1上,在过滤网15下端安装一个配重圈16,配重圈16可以是金属、木质等较重的材料,当井盖2升到最高点,完全悬在空中时,配重圈16不能脱离主井1,最好仍然位于副井3内。
[0027]使用过程如下:
[0028]对于圆孔18没有凸缘5的情况:又分两种情况:
[0029]弹性板12的下端为L型时,雨水将井盖2冲离井口悬在空中,L型的下端在矩形限位槽13内滑道顶端,对井盖2形成支撑,过滤网15随着展开,将雨水中的石块等重物过滤掉,避免其进入下水井;要打开井盖2时,只需拉住拉环8向上提拉,牵引绳10和拉绳11将弹性板12的下端拉离限位槽13,将井盖2提起即可。
[0030]弹性板12下端为T型时,雨水将井盖2冲离井口悬在空中,L型的下端在矩形限位槽13内滑道顶端,对井盖2形成支撑,过滤网15随着展开,将雨水中的石块等重物过滤掉,避免其进入下水井;要打开井盖2时,首先通过把手4将井盖2提起,弹性板12的T型下端在中空体17内上升,到达顶点后,旋转井盖2,是T型端完全处于7型通孔14顶端的位置,这时再通过拉
环8拉动辅助盖7,然后通过牵拉绳11和拉绳11的配合将弹性板12的T型下端拉离7型通孔14,再向上提井盖2即可。
[0031]对于设置有凸缘5的情况:除了提拉辅助盖时,先旋转辅助盖7,使辅助盖7脱离凸缘5的束缚外,其余与没有凸缘5的情况相同。
[0032]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雨水井,包括主井(1)和井盖(2),所述井盖(2)设有把手(4),其特征是,所述把手(4)处的井盖(2)上设有辅助盖(7),所述主井(1)周围设有副井(3),所述副井(3)比主井(1)浅,所述井盖(2)能覆盖副井(3);所述主井(1)壁上设有若干竖向的限位槽(13);所述井盖(2)设有下端插入限位槽(13)的弹性支撑装置;所述弹性支撑装置下端连接拉绳(11),所有拉绳(11)汇总到一起后与牵引绳(10)连接,所述牵引绳(10)与辅助盖(7)连接;所述井盖(2)下表面设有一圈过滤网(15),所述过滤网(15)下端设有配重圈(16),所述配重圈(16)套在主井(1)外壁上;当井盖(2)上升到最高点时,配重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新康阎子彬
申请(专利权)人:郭新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