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实验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解水制氢专用钛烧结毡网。其技术方案包括网层,固定于网层上侧的烧结毡,还包括:上部糅合层,上部糅合层固定贴合于烧结毡顶面中部;纵向钛管,纵向钛管纵向等距排布于烧结毡顶面,纵向钛管底面与烧结毡内侧连通;横向钛管,横向钛管横向等距排布于烧结毡顶面,纵向钛管与横向钛管交叉连接,上部糅合层糅合粘结于纵向钛管和横向钛管中部上侧;送气钛管,送气钛管固定连接于纵向钛管和横向钛管端部,送气钛管与纵向钛管和横向钛管内侧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水泡的堆积破裂较慢影响氢气的生成效率,同时送气钛管能够将内侧送出的氢气直接刺破,提高氢气的生成效率。提高氢气的生成效率。提高氢气的生成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解水制氢专用钛烧结毡网
[0001]本技术涉及实验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电解水制氢专用钛烧结毡网。
技术介绍
[0002]电解水制氢是利用电分子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从而完成氢气的生成,制作氢气,电解水制氢过程中,电极端对水中产生反应生成的氧气和氢气会附着在电极端外侧,随着更多的氢气生成,氢气会成为水泡受到水的浮力向上侧移动,最后在水面破裂将氢气送出。
[0003]氢气在从电极端成为气泡受到浮力向上侧漂浮后,大量的氢气气泡会堆积在水面,而随着水泡的大量出现,会造成氢气在漂浮到水面时无法快速破裂,从而影响氢气的生成效率。
[0004]因此,需要一种电解水制氢专用钛烧结毡网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电解水制氢专用钛烧结毡网,用于解决上述氢气浮到水面无法快速破裂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电解水制氢专用钛烧结毡网,包括网层,固定于网层上侧的烧结毡,还包括:
[0007]上部糅合层,所述上部糅合层固定贴合于烧结毡顶面中部;
[0008]纵向钛管,所述纵向钛管纵向等距排布于烧结毡顶面,所述纵向钛管底面与烧结毡内侧连通;
[0009]横向钛管,所述横向钛管横向等距排布于烧结毡顶面,所述纵向钛管与横向钛管交叉连接,所述上部糅合层糅合粘结于纵向钛管和横向钛管中部上侧;
[0010]送气钛管,所述送气钛管固定连接于纵向钛管和横向钛管端部,所述送气钛管与纵向钛管和横向钛管内侧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送气钛管远离纵向钛管和横向钛管的一端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送气钛管内侧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纵向钛管和横向钛管交叉位置开设有对应的组合卡槽,所述纵向钛管底面连接横向钛管的位置嵌合于组合卡槽内侧。
[0013]优选的,所述纵向钛管和横向钛管顶部固定有糅合封层,所述糅合封层底面烧结于上部糅合层顶面外壁。
[0014]优选的,所述糅合封层顶面固定有结毡复层,所述结毡复层外壁端部开设有与送气钛管对应的送气管槽,所述送气钛管嵌合于送气管槽内壁。
[0015]优选的,所述烧结毡和结毡复层之间固定有密封条,所述送气钛管端部位于密封条上侧。
[0016]优选的,所述密封条连接送气钛管的位置开设有内凹密封条,所述送气钛管位于
内凹密封条内侧。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8]本技术在电解水的表面安装有钛烧结毡网,并在烧结毡的中部增设有上部糅合层以及纵横向钛管,能够使电极端产生的氢气泡漂浮到水面时,通过烧结毡底面的网层将气泡吸收,之后氢气会进入到烧结毡内侧,而烧结毡内部的上部糅合层将纵横向钛管完全密封,即可让氢气直接进入纵横向钛管内侧,随纵横向钛管端部的送气钛管送出,避免了水泡的堆积破裂较慢影响氢气的生成效率,同时送气钛管能够将内侧送出的氢气直接刺破,提高氢气的生成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给出本技术一种电解水制氢专用钛烧结毡网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中部剖视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的密封条位置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的纵向钛管端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网层;2、烧结毡;3、上部糅合层;4、纵向钛管;5、横向钛管;6、送气钛管;7、出气口;8、组合卡槽;9、糅合封层;10、结毡复层;11、送气管槽;12、密封条;13、内凹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图1
‑
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解水制氢专用钛烧结毡2网,包括网层1,固定于网层1上侧的烧结毡2,还包括:
[0027]上部糅合层3,所述上部糅合层3固定贴合于烧结毡2顶面中部;
[0028]纵向钛管4,所述纵向钛管4纵向等距排布于烧结毡2顶面,所述纵向钛管4底面与烧结毡2内侧连通;
[0029]横向钛管5,所述横向钛管5横向等距排布于烧结毡2顶面,所述纵向钛管4与横向钛管5交叉连接,所述上部糅合层3糅合粘结于纵向钛管4和横向钛管5中部上侧;
[0030]送气钛管6,所述送气钛管6固定连接于纵向钛管4和横向钛管5端部,所述送气钛管6与纵向钛管4和横向钛管5内侧连通;
[0031]所述送气钛管6远离纵向钛管4和横向钛管5的一端开设有出气口7,所述出气口7与送气钛管6内侧连通;
[0032]使用时,将本装置放入电机水制氢仪器内侧,放置时,烧结毡2以及结毡复层10之间的密封条12会贴合在仪器内壁,将仪器内壁的水面顶部进行密封,之后启动电解水制氢即可进行氢气的生成;
[0033]在氢气生成后,氢气会成为水泡在水中漂浮,之后贴合在网层1底面,随着网层1吸收,氢气进入烧结毡2内侧,由于烧结毡2顶部的纵向钛管4以及横向钛管5之间采用上部糅合层3密封,氢气只能够进入纵向钛管4以及横向钛管5内侧,随着氢气的不断进入,纵向钛管4以及横向钛管5内侧的空气就会被排出,内侧的氢气就会经过纵向钛管4以及横向钛管5
端部连接的送气钛管6直接输送到电解水仪器顶部的水面上侧,随着不断的氢气从送气钛管6送出,大量的氢气会堆积在水面上,当氢气完全将电电解水仪器的水面位置堆满后,氢气就会在电解水的推送下,向外侧流动,从而实现氢气的收集。
[0034]本实施例中,在电解水的表面安装有钛烧结毡2网,并在烧结毡2的中部增设有上部糅合层3以及纵横向钛管5,能够使电极端产生的氢气泡漂浮到水面时,通过烧结毡2底面的网层1将气泡吸收,之后氢气会进入到烧结毡2内侧,而烧结毡2内部的上部糅合层3将纵横向钛管5完全密封,即可让氢气直接进入纵横向钛管5内侧,随纵横向钛管5端部的送气钛管6送出,避免了水泡的堆积破裂较慢影响氢气的生成效率,同时送气钛管6能够将内侧送出的氢气直接刺破,提高氢气的生成效率。
[0035]实施例二
[0036]如图1
‑
4所示,基于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纵向钛管4和横向钛管5交叉位置开设有对应的组合卡槽8,所述纵向钛管4底面连接横向钛管5的位置嵌合于组合卡槽8内侧;
[0037]所述纵向钛管4和横向钛管5顶部固定有糅合封层9,所述糅合封层9底面烧结于上部糅合层3顶面外壁;
[0038]所述糅合封层9顶面固定有结毡复层10,所述结毡复层10外壁端部开设有与送气钛管6对应的送气管槽11,所述送气钛管6嵌合于送气管槽11内壁;
[0039]所述烧结毡2和结毡复层10之间固定有密封条12,所述送气钛管6端部位于密封条12上侧;
[0040]所述密封条12连接送气钛管6的位置开设有内凹密封条13,所述送气钛管6位于内凹密封条13内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水制氢专用钛烧结毡网,包括网层(1),固定于网层(1)上侧的烧结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部糅合层(3),所述上部糅合层(3)固定贴合于烧结毡(2)顶面中部;纵向钛管(4),所述纵向钛管(4)纵向等距排布于烧结毡(2)顶面,所述纵向钛管(4)底面与烧结毡(2)内侧连通;横向钛管(5),所述横向钛管(5)横向等距排布于烧结毡(2)顶面,所述纵向钛管(4)与横向钛管(5)交叉连接,所述上部糅合层(3)糅合粘结于纵向钛管(4)和横向钛管(5)中部上侧;送气钛管(6),所述送气钛管(6)固定连接于纵向钛管(4)和横向钛管(5)端部,所述送气钛管(6)与纵向钛管(4)和横向钛管(5)内侧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水制氢专用钛烧结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气钛管(6)远离纵向钛管(4)和横向钛管(5)的一端开设有出气口(7),所述出气口(7)与送气钛管(6)内侧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水制氢专用钛烧结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钛管(4)和横向钛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浦江县畅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