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出水管的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7617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出水管的固定结构,涉及单晶炉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冷却壁和水管,所述固定套顶部的两侧设置有推板,所述活动套的内部开设有弧形腔,所述弧形腔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填充物和挤压块,所述固定套的底部外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滑杆,所述活动套的顶部外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抱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抱箍,使得进出水管可以更加方便地固定于冷却壁,而且可以确保活动套因炉壳形变承担剪切力而被迫位移时,抱箍可在滑杆上位移,避免活动套两端高度不一致导致对水管的保护减弱,同时,第一连接块可以对水管底部提供稳定支撑,分担轴向拉伸。分担轴向拉伸。分担轴向拉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出水管的固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单晶炉
,具体为一种进出水管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单晶炉是一种在惰性气体环境中,用石墨加热器将多晶硅等多晶材料熔化,用直拉法生长无错位单晶的设备,在单晶炉进行多晶材料熔化过程中,冷却设备必不可少,通过冷却壁及进出水管组成的冷却水系统,对单晶炉的生产过程进行控温和散热,由于单晶炉工作的高温环境,炉壳的变形较大,造成冷却壁进出水管与炉壳之间的间隙太小,甚至进出水管接触到炉壳,导致冷却壁进出水管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使进出水管受到炉壳的剪切,以及冷却壁在长期高温负荷下工作可能会引起变形,导致冷却壁和进出水管的连接处容易受到轴向拉伸,从而造成进出水管漏水的现象,对使用造成影响,故此需要一种进出水管的固定结构解决以上问题。
[0003]现有的进出水管固定结构,多采用保护套形式,在进出水管的外侧加一层保护套,以期分担进出水管承受的的各种力,但因保护套本身为整体结构,且保护套套管外部为固化耐材,单晶炉炉壳在使用中热膨胀会产生位移,保护套套管受力后会通过其与进出水管接触的位置,将力传导至进出水管,剪切力仍存在于保护套套管与进出水管的接触部位,且轴向拉伸情况并未缓解,现有对保护套进行优化的结构又太过复杂,安装和使用不便。
[0004]于是,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进出水管的固定结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出水管的固定结构,以解决保护套无法缓解轴向拉伸、无法彻底缓冲进出水管承受的剪切力以及保护套安装不便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进出水管的固定结构,包括冷却壁和水管,所述水管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顶部的两侧设置有推板,所述水管的顶部设置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的内部开设有弧形腔,所述弧形腔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填充物和挤压块,所述固定套的底部外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冷却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壁的上方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滑杆,所述活动套的顶部外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延伸至活动槽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抱箍。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进出水管可以更加方便地固定于冷却壁,而且可以确保活动套因炉壳形变承担剪切力而被迫位移时,抱箍可在滑杆上位移,避免活动套两端高度不一致导致对水管的保护减弱,同时,第一连接块可以对水管底部提供稳定支撑,分担轴向拉伸。
[000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呈空心半圆环结构,且所述活动套与固定套的结构相一致。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固定套和活动套共同构成水管的保护结构,固定套
为水管提供有力支撑,活动套使得水管的上方存在一定空间。
[0010]进一步的,所述水管的底部与固定套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与推板固定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固定套与推板的固定,从而使得炉壳形变对水管外侧的固定套和活动套产生挤压时,推板可顺利推动挤压块在弧形腔内位移。
[0012]进一步的,所述抱箍与滑杆相卡合滑移,所述抱箍与固定块固定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二连接块固定块的一端延伸至活动槽内后,通过抱箍固定于滑杆,完成活动套与冷却壁的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挤压块与弧形腔相卡合滑移,所述挤压块远离弧形腔的一端与推板固定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炉壳形变对水管外侧的固定套和活动套产生挤压时,推板可顺利推动挤压块在弧形腔内位移。
[0016]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填充物为陶瓷海绵材料。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陶瓷海绵材料克服了陶瓷固有的脆性,使得弹性填充物具有更佳的弹性以及耐超高温的特性。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抱箍,使得进出水管可以更加方便地固定于冷却壁,而且可以确保活动套因炉壳形变承担剪切力而被迫位移时,抱箍可在滑杆上位移,避免活动套两端高度不一致导致对水管的保护减弱,同时,第一连接块可以对水管底部提供稳定支撑,分担轴向拉伸;
[0020]2、本技术通过设置挤压块和弹性填充物,使得炉壳形变对水管外侧的固定套和活动套产生挤压时,推板可顺利推动挤压块在弧形腔内位移,水管和活动套之间的空腔为水管提供了一定的缓冲,避免炉壳形变挤压水管,导致水管承受过大的剪切力,从而对进出水管提供很好地保护。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抱箍和滑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图2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冷却壁;2、水管;3、固定套;4、活动套;5、弧形腔;6、弹性填充物;7、推板;8、挤压块;9、第一连接块;10、螺栓;11、第二连接块;12、固定块;13、抱箍;14、活动槽;15、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
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30]一种进出水管的固定结构,如图所示1

6,包括冷却壁1和水管2,水管2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套3,固定套3顶部的两侧设置有推板7,水管2的顶部设置有活动套4,活动套4的内部开设有弧形腔5,弧形腔5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填充物6和挤压块8,固定套3的底部外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块9,第一连接块9与冷却壁1通过螺栓10固定连接,冷却壁1的上方开设有活动槽14,活动槽14的内部设置有滑杆15,活动套4的顶部外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块11,第二连接块11延伸至活动槽14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上设置有抱箍13,使得进出水管可以更加方便地固定于冷却壁1,而且可以确保活动套4因炉壳形变承担剪切力而被迫位移时,抱箍13可在滑杆15上位移,避免活动套4两端高度不一致导致对水管2的保护减弱,同时,第一连接块9可以对水管2底部提供稳定支撑,分担轴向拉伸,同时,炉壳形变对水管2外侧的固定套3和活动套4产生挤压时,推板7可顺利推动挤压块8在弧形腔5内位移,水管2和活动套4之间的空腔为水管2提供了一定的缓冲,避免炉壳形变挤压水管2。
[0031]参阅图1、2和3,固定套3呈空心半圆环结构,且活动套4与固定套3的结构相一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出水管的固定结构,包括冷却壁(1)和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2)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套(3),所述固定套(3)顶部的两侧设置有推板(7),所述水管(2)的顶部设置有活动套(4),所述活动套(4)的内部开设有弧形腔(5),所述弧形腔(5)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填充物(6)和挤压块(8),所述固定套(3)的底部外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块(9),所述第一连接块(9)与冷却壁(1)通过螺栓(10)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壁(1)的上方开设有活动槽(14),所述活动槽(14)的内部设置有滑杆(15),所述活动套(4)的顶部外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块(11),所述第二连接块(11)延伸至活动槽(14)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上设置有抱箍(13)。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民施超强孙思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杭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