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绝缘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形变绝缘板,包括绝缘板本体、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微结构,绝缘板本体相对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呈“V”形状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具有间隔形成支架,之间具有间隔能够提供形变空间,在压缩时向内形变,将绝缘板本体支起,绝缘板本体间隔在箱体与电池组之间,使得绝缘板本体与箱体之间具有间隔,从而在碰撞后对压力进行缓冲,并为箱体提供形变空间,能够保护箱体内的电池组,向外凸起的若干组微结构使得电池组与绝缘板本体之间形成网格状间隔,避免热量聚集散发较慢,从而为电池组提供散热空间,有效提升电池组的散热效果。池组的散热效果。池组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形变绝缘板
[0001]本技术涉及绝缘
,尤其涉及一种可形变绝缘板。
技术介绍
[0002]绝缘板采用胶类绝缘材料制作,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电池装置通常包括箱体和置于箱体内的电池组,电池组可包括多个串并联设置的单体电池,其中,当电池组装配于箱体内后,由于单体电池的壳体以及电池装置的箱体一般均为金属材料,为防止单体电池发生漏电时传导至箱体,可在电池组和箱体之间设置绝缘板,以保证两者之间的绝缘性能;
[0003]经研究发现,现有的绝缘板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0004]现有的绝缘板为矩形平板状,绝缘板铺设在箱体与电池组之间,虽然能够防止单体电池发生漏电时传导至箱体,但是在受外部碰撞时,压力直接从箱体传导至电池组上,无法进行缓冲,导致电池组容易在碰撞后受损,影响使用的安全性;
[0005]此外,绝缘板平面铺设在箱体与电池组之间,绝缘板表面较为光滑,与电池组的摩擦力较小,容易导致电池组之间滑动位移,并且绝缘板贴合在电池组的表面,导致电池组产生的热量聚集,使得热量散发较慢,影响电池组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可形变绝缘板。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可形变绝缘板,包括绝缘板本体、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微结构,所述绝缘板本体相对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绝缘板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绝缘板本体位于第一接触面相反的另一面设置有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靠近电池组,所述第二接触面靠近箱体,所述绝缘板本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绝缘板本体位于第一接触面的表面设置有微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绝缘板本体、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呈矩形状,且绝缘板本体、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为绝缘材料制成。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连接板竖直安装在绝缘板本体的两端,第一连接板与绝缘板本体在第二接触面的外端形成凹槽。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呈向外倾斜设置,且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整体呈“V”形状。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向上延伸,且第二连接板的顶部位于绝缘板本体的下端处。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触面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组微结构,且若干组微结构整体呈网格状整列分布。
[0014]优选的,所述微结构向外凸起,且微结构呈圆柱状。
[0015]有益效果:
[0016]1‑
整体呈“V”形状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具有间隔形成支架,之间具有间隔能够提供形变空间,在压缩时向内形变,将绝缘板本体支起,绝缘板本体间隔在箱体与电池组之间,使得绝缘板本体与箱体之间具有间隔,从而在碰撞后对压力进行缓冲,并为箱体提供形变空间,能够保护箱体内的电池组;
[0017]2‑
向外凸起的微结构能够与电池组的表面接触,提升与电池组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电池组不易滑动,同时使电池组与绝缘板本体之间形成间隔,若干组微结构使得电池组与绝缘板本体之间形成网格状间隔,避免热量聚集散发较慢,从而为电池组提供散热空间,有效提升电池组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图1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微结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例说明:1
‑
绝缘板本体;2
‑
第一连接板;3
‑
第二连接板;4
‑
微结构;101
‑
第一接触面;102
‑
第二接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照图1
‑3[0023]实施例一
[0024]一种可形变绝缘板,包括绝缘板本体1、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和微结构4,绝缘板本体1相对的第一接触面101和第二接触面102,绝缘板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接触面101,绝缘板本体1位于第一接触面101相反的另一面设置有第二接触面102,第一接触面101靠近电池组,第二接触面102靠近箱体,绝缘板本体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板2,第一连接板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3。
[0025]本实施例中,绝缘板本体1、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均呈矩形状,且绝缘板本体1、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均为绝缘材料制成,矩形的绝缘板本体1使得第一接触面101能够平整的贴合在电池组的表面。
[0026]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2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连接板2竖直安装在绝缘板本体1的两端,第一连接板2与绝缘板本体1在第二接触面102的外端形成凹槽,将绝缘板本体1间隔在箱体与电池组之间,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形成支架,将绝缘板本体1支起,使得绝缘板本体1与箱体之间具有间隔,第二接触面102靠近箱体。
[0027]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3呈向外倾斜设置,且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整体呈“V”形状,整体呈“V”形状的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之间具有间隔形成支架,之间具有间隔能够提供形变空间,在压缩时向内形变,从而在碰撞后对压力进行缓冲,并为箱体提供形变空间,能够保护箱体内的电池组。
[0028]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3向上延伸,且第二连接板3的顶部位于绝缘板本体1的下端处。
[0029]实施例二
[0030]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之间的区别在于:绝缘板本体1位于第一接触面101的表面设置有微结构4。
[0031]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面101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组微结构4,且若干组微结构4整体呈网格状整列分布,若干组微结构4使得电池组与绝缘板本体1之间形成网格状间隔,避免热量聚集散发较慢,从而为电池组提供散热空间,有效提升电池组的散热效果。
[0032]本实施例中,微结构4向外凸起,且微结构4呈圆柱状,向外凸起的微结构4能够与电池组的表面接触,提升与电池组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电池组不易滑动,同时使电池组与绝缘板本体1之间形成间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形变绝缘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板本体(1)、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和微结构(4),所述绝缘板本体(1)相对的第一接触面(101)和第二接触面(102),所述绝缘板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接触面(101),所述绝缘板本体(1)位于第一接触面(101)相反的另一面设置有第二接触面(102),所述第一接触面(101)靠近电池组,所述第二接触面(102)靠近箱体,所述绝缘板本体(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板(2),所述第一连接板(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3),所述绝缘板本体(1)位于第一接触面(101)的表面设置有微结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形变绝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本体(1)、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均呈矩形状,且绝缘板本体(1)、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均为绝缘材料制成。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焕儒,林芦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权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