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烧结炉的水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737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烧结炉的水冷却结构,水冷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冷却水通道和下冷却水通道,上冷却水通道包括多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第一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的左端和第二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的右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每两个第偶数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左端采用第一连接管连通,每两个第奇数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左端采用第二连接管连通,每两个第奇数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右端采用第三连接管连通,每两个第偶数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右端采用第四连接管连通,最后一个与第一进水管连通的上冷却水通道单元上设置有第一出水管,最后一个与第二进水管连通的上冷却水通道单元上设置有第二出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冷却效果好。用新型的冷却效果好。用新型的冷却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烧结炉的水冷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烧结炉的水冷却结构,属于烧结炉


技术介绍

[0002]烧结构是工件处理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工件在烧结炉内烧结后,需要经过水冷却结构进行水冷处理,现有的水冷却结构包括水冷本体,水冷本体上开有贯穿其两侧的工件通道,用于工件的输送。
[0003]为了实现水冷的目的,授权公告号是CN21057002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烧结炉用的水冷却结构,包括水冷本体,水冷本体上沿其长度方向开有供工件通过的工件通道,工件通道的一端是工件入口,另一端是工件出口,水冷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多个上冷却水通道和下冷却水通道,上冷却水通道包括多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上冷却水通道单元的首尾依次连通,上冷却水通道靠近工件出口的一端是上冷却水进口,用于向上冷却水通道内添加冷却水,靠近工件入口的一端是上冷却水出口,用于排出上冷却水通道内的冷却水,下冷却水通道包括多个下冷却水通道单元,下冷却水通道单元的首尾依次连通,下冷却水通道靠近工件出口的一端是下冷却水进口用于向下冷却水通道内添加冷却水,靠近工件入口的一端是下冷却水出口,用于排出下冷却水通道内的冷却水。
[0004]上述专利中上冷却水通道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在相邻的两个上冷却水通道之间的部分,由于无冷却水流过,故在相邻的上冷却水通道之间的部分无冷却水与水冷本体交换热量,降低了工件上部的冷却效果,同样的道理,上述专利中下冷却水通道亦间隔设置,其中间的间隔部分无法与水冷本体交换热量,使工件的下部冷却效是较差,从而整体上使工件的冷却效果较差,工件的冷却效果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烧结炉的水冷却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烧结炉的水冷结构的冷却效果差的技术缺陷。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用于烧结炉的水冷却结构,包括水冷本体,水冷本体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工件通过的工件通道,工件通道的一端是工件入口,并且水冷本体上位于工件入口的一端与烧结炉的出口连通,工件通道的另一端是工件出口,水冷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冷却水通道和下冷却水通道,上冷却水通道与下冷却水通道的结构相同,分别自水冷本体的顶部与底部与水冷本体换热,上冷却水通道包括多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多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的长度方向与工件通道的长度方向垂直,相邻的两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相贴合,其中第一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的左端和第二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的右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自第二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起,每两个第偶数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为一组,其左端采用第一连接管连通,自第三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起,每两个第奇数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为一组,其左端采用第二连接管连通,自第一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起,每两个第奇数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为一组,其右端
采用第三连接管连通,自第四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起,每两个第偶数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为一组,其右端采用第四连接管连通,最后一个与第一进水管连通的上冷却水通道单元上设置有第一出水管,最后一个与第二进水管连通的上冷却水通道单元上设置有第二出水管,第一进水管充入的冷却水流经各第奇数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并与水冷本体换热后,由第一出水管排出,第二进水管充入的冷却水流经各第偶数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并与水冷本体换热后,由第二出水管排出。本技术中的水冷本体的顶部和底部与上冷却水通道和下冷却水通道的接触面更大,使水冷却通道的顶部和底部基本分别全部铺满上冷却水通道和下冷却水通道,在使用状态下,上冷却水通道和下冷却水通道内的冷却水与水冷本体的接触面更大,更有利于与水冷本体交换热量,从而提高对工件的冷却效果。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连接管的两端朝向上冷却水通道单元的方向弯曲,并分别与两个上冷却水通道连通,第三连接管的结构与第一连接管的结构相同。本技术中整体呈“凵”形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方便其与上冷却水通道单元的连通。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向上弯曲后再朝向上冷却水通道单元的方向弯曲,并分别与两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连通,第四连接管的结构与第二连接管的结构相同。本技术中第二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先向上弯曲再水平弯曲,在使用状态下可以有效的避开第一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避免各连接管在连接上冷却水通道单元时产生相互干涉。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下冷却水通道与上冷却水通道对称的设置在水冷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并且与水冷本体焊接固定。本技术中下冷却水通道与上冷却水通道对称设置,使水冷本体顶部和底部的温度更均匀,进一步的提高本技术的冷却效果。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冷却水通道单元包括“冂”状的通道本体和两个由多属板制成的端板,通道本体的长度方向与工件通道的长度方向垂直,并且通道本体的两侧壁底端与水冷本体的上表面焊接固定,两个端板分别设置在通道本体的两端处,用于从通道本体的两端对其密封,端板在使用状态下用于与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及第四连接管连通。本技术中通道本体的截面形状为“冂”形,使冷却水在其中的流动更顺畅,设置端板,不仅提高上冷却水通道端部的密封性,防止漏水,而且便于与进水管、出水管和连接管的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水冷本体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连接法兰,用于在使用状态下与烧结炉相连。本技术在水冷本体两端设置连接法兰,方便在使用状态下与烧结炉的连接。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上冷却水通道和下冷却水通道铺满水冷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增大了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工件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4]图2是图1的P向视图。
[0015]图3是图1的A

A剖视图。
[0016]图4是图1的B

B剖视图。
[0017]图5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水冷本体;2、工件通道;3、上冷却水通道;4、下冷却水通道;5、上冷却水通道单元;6、第一进水管;7、第二进水管;8、第一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10、第三连接管;11、第四连接管;12、第一出水管;13、第二出水管;14、连接法兰。
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1]如图1至图6所示的用于烧结炉的水冷却结构,包括水冷本体1,水冷本体1外表面的截面形状是矩形,水冷本体1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工件通过的工件通道2,工件通道2的截面形状为圆角矩形状,该工件通道2的一端是工件入口,并且水冷本体1上位于工件入口的一端与烧结炉的出口连通,烧结炉处理后的工件经工件入口进入工件通道2,并在工件通道2内输送并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烧结炉的水冷却结构,包括水冷本体(1),水冷本体(1)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工件通过的工件通道(2),工件通道(2)的一端是工件入口,并且水冷本体(1)上位于工件入口的一端与烧结炉的出口连通,工件通道(2)的另一端是工件出口,其特征在于:水冷本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冷却水通道(3)和下冷却水通道(4),上冷却水通道(3)与下冷却水通道(4)的结构相同,分别自水冷本体(1)的顶部与底部与水冷本体(1)换热,上冷却水通道(3)包括多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5),多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5)的长度方向与工件通道(2)的长度方向垂直,相邻的两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5)相贴合,其中第一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5)的左端和第二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5)的右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管(6)和第二进水管(7),自第二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5)起,每两个第偶数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5)为一组,其左端采用第一连接管(8)连通,自第三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5)起,每两个第奇数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5)为一组,其左端采用第二连接管(9)连通,自第一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5)起,每两个第奇数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5)为一组,其右端采用第三连接管(10)连通,自第四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5)起,每两个第偶数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5)为一组,其右端采用第四连接管(11)连通,最后一个与第一进水管(6)连通的上冷却水通道单元(5)上设置有第一出水管(12),最后一个与第二进水管(7)连通的上冷却水通道单元(5)上设置有第二出水管(13),第一进水管(6)充入的冷却水流经各第奇数个上冷却水通道单元(5)并与水冷本体(1)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庆叶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金陵节能炉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