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毛后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7360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烧毛后处理装置,包括后处理箱体和去毛机构,后处理箱体底端设有进布口,顶端设有出布口,后处理箱体内部安装有传布辊机构,后处理箱体内形成有从下至上的进布路径,后处理箱体内设有去毛区,去毛机构安装在去毛区位置,去毛机构包括毛刷组和拍打架,毛刷组设于拍打架的前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先扫后拍的双重去毛模式,通过毛刷组和拍打架结构能同时对布料的正反两面进行去毛处理,一次流转就能完成双面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去毛效率高,去毛效果好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有吸毛组件,能快速吸走清理下的绒毛,防止绒毛再度粘附到布料上,能有效保证去毛质量的稳定。定。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毛后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棉纺织面料的印染前处理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烧毛后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烧毛是棉纺织类面料印染前的一道重要处理工艺。棉纺织类面料的布面上会存在很多的细小绒毛,这些绒毛往往长短不一,光洁度差,易沾污,不经过烧毛处理的话,在后序染整加工中易出现掉毛现象,导致印染出现瑕疵,因此,目前棉纺织类面料在印染前都需要先经过烧毛处理工序。
[0003]烧毛处理在工厂中通过烧毛机来实现,经过烧毛处理后的布料,其正反两面还是会存在残余绒毛附着的现象,因此烧毛后的布料还需要经过后处理作业(正反面的去毛清理),目前企业使用的后处理设备一次只能单面清理,要双面清理的话,需要增加设备数量,需要增加布料行程,对此,该设备存在去毛效率不高的问题,而且目前企业使用的后处理设备只是采用吹气式去毛模式,一些附着较牢固的残余绒毛很难被有效吹下,对此,该设备还存在去毛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因此对烧毛后处理设备进行技术改进是目前企业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烧毛后处理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烧毛后处理装置,包括后处理箱体和去毛机构,所述后处理箱体底端设有进布口,顶端设有出布口,所述后处理箱体内部安装有传布辊机构,所述后处理箱体内形成有从下至上的进布路径,所述后处理箱体内设有去毛区,所述去毛机构安装在去毛区位置,所述去毛机构包括毛刷组和拍打架,所述毛刷组设于拍打架的前道。
[0007]所述传布辊机构包括第一辊组、第二辊组、第三辊组和第四辊组,所述第一辊组安装在接近进布口的位置,所述第二辊组安装在接近出布口的位置,所述第三辊组和第四辊组呈上下一直线设置安装,所述第三辊组和第四辊组之间形成布料的竖直传递段,所述去毛区位于竖直传递段位置。
[0008]所述毛刷组包括两个去毛刷,两个所述去毛刷对称安装在布料的左右两侧。
[0009]所述拍打架转动安装在后处理箱体内,布料从拍打架内部通过,所述去毛机构还包括拍打动力组件,所述拍打动力组件与拍打架传动连接。
[0010]所述拍打架包括两个转盘,两个所述转盘上都连接有轴头,两个所述转盘通过轴头转动连接在后处理箱体内壁上,两个所述转盘对称安装,两个所述转盘之间对称安装有两根拍打辊,布料从两根所述拍打辊之间通过。
[0011]所述拍打动力组件包括动力盒、电机和旋转轴,所述动力盒安装在后处理箱体外壁上,所述电机安装在动力盒上,所述电机输出轴上连接有主动齿轮,两个所述旋转轴转动
插装在后处理箱体外壁上,两个所述旋转轴对称安装在主动齿轮的两侧,两个所述旋转轴的一端都延伸到动力盒内,并都连接有传动齿轮,两个传动齿轮都与主动齿轮啮合,两个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都延伸到后处理箱体内,并都连接有扇形驱动齿轮,两个扇形驱动齿轮同向、同角度安装,靠近所述拍打动力组件的轴头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扇形驱动齿轮在旋转过程中能与外螺纹啮合。
[0012]所述去毛机构还包括吸毛组件,所述吸毛组件设于毛刷组下方位置,所述吸毛组件包括两个回收斗,两个所述回收斗对称安装在布料的左右两侧,所述回收斗上都连接有真空吸管。
[0013]所述后处理箱体外壁上连接有对接法兰座,所述对接法兰座安装在进布口位置。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了先扫后拍的双重去毛模式,通过毛刷组和拍打架结构能同时对布料的正反两面进行去毛处理,一次流转就能完成双面处理,本技术具有去毛效率高,去毛效果好的优点,本技术设计有吸毛组件,能快速吸走清理下的绒毛,防止绒毛再度粘附到布料上,能有效保证去毛质量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后处理箱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拍打架的俯视安装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拍打动力组件的传动结构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扇形驱动齿轮的传动布局图。
[0020]图中:后处理箱体1、进布口11、出布口12、去毛区13、对接法兰座14、传布辊机构2、第一辊组21、第二辊组22、第三辊组23、第四辊组24、进布路径3、竖直传递段31、去毛机构4、毛刷组41、去毛刷411、拍打架42、转盘421、轴头422、外螺纹4221、拍打辊423、拍打动力组件43、动力盒431、电机432、主动齿轮433、旋转轴434、传动齿轮435、扇形驱动齿轮436、吸毛组件44、回收斗441、真空吸管442。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中的“左”、“右”等描述均是以图1为参照方向:
[0022]如图1~图5所示,一种烧毛后处理装置,包括后处理箱体1和去毛机构4,后处理箱体1底端设有进布口11,布料从进布口11输入,顶端设有出布口12,布料从出布口12输出,后处理箱体1内部安装有传布辊机构2,传布辊机构2起到布料在箱体内部的传递作用,后处理箱体1内形成有从下至上的进布路径3,后处理箱体1内设有去毛区13,去毛机构4安装在去毛区13位置,进布路径3通过去毛区13,通过去毛机构4来实现布面的去毛处理,去毛机构4包括毛刷组41和拍打架42,毛刷组41设于拍打架42的前道,本实用采取先刷后拍的双重去毛模式,先将粘附的绒毛刷落或刷松,然后再经过布面的拍打,形成对布料的震动,将残余绒毛彻底处理掉,本技术能实现布料的一次通过,双面处理,相对于现有设备而言,本技术的去毛效率更高,去毛效果更好,能大幅降低作业返工率。
[0023]如图2所示,传布辊机构2包括第一辊组21、第二辊组22、第三辊组23和第四辊组
24,第一辊组21安装在接近进布口11的位置,起到进布口11位置的布料传递作用,第二辊组22安装在接近出布口12的位置,起到出布口12位置的布料传递作用,第三辊组23和第四辊组24呈上下一直线设置安装,第三辊组23和第四辊组24之间形成布料的竖直传递段31,布料经过竖直传递段31时呈竖立状态,去毛区13位于竖直传递段31位置,这样便于去毛区13的去毛机构4对布料进行双面处理(由于该位置的布料是竖立状态通过,去毛机构4刷落或拍落的绒毛会自然下落,这样就能解决绒毛会二次吸附到布面上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去毛作业质量)。
[0024]如图2所示,毛刷组41包括两个去毛刷411,两个去毛刷411对称安装在布料的左右两侧,两个去毛刷411刷毛分别与布料的正反两面相接触,在布料通过时,能同时对布料的正反两面形成刷理效果,一些附着力不高的绒毛会被直接刷落,一些附着的牢固的绒毛也会被刷松,方便后续震动拍落。
[0025]如图2和图3所示,拍打架42转动安装在后处理箱体1内,布料从拍打架42内部通过,去毛机构4还包括拍打动力组件43,拍打动力组件43与拍打架42传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毛后处理装置,包括后处理箱体(1)和去毛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箱体(1)底端设有进布口(11),顶端设有出布口(12),所述后处理箱体(1)内部安装有传布辊机构(2),所述后处理箱体(1)内形成有从下至上的进布路径(3),所述后处理箱体(1)内设有去毛区(13),所述去毛机构(4)安装在去毛区(13)位置,所述去毛机构(4)包括毛刷组(41)和拍打架(42),所述毛刷组(41)设于拍打架(42)的前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毛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布辊机构(2)包括第一辊组(21)、第二辊组(22)、第三辊组(23)和第四辊组(24),所述第一辊组(21)安装在接近进布口(11)的位置,所述第二辊组(22)安装在接近出布口(12)的位置,所述第三辊组(23)和第四辊组(24)呈上下一直线设置安装,所述第三辊组(23)和第四辊组(24)之间形成布料的竖直传递段(31),所述去毛区(13)位于竖直传递段(31)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毛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刷组(41)包括两个去毛刷(411),两个所述去毛刷(411)对称安装在布料的左右两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毛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打架(42)转动安装在后处理箱体(1)内,布料从拍打架(42)内部通过,所述去毛机构(4)还包括拍打动力组件(43),所述拍打动力组件(43)与拍打架(42)传动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烧毛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打架(42)包括两个转盘(421),两个所述转盘(421)上都连接有轴头(422),两个所述转盘(421)通过轴头(422)转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友吴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禾盛印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