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7020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6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行走组件,行走组件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的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包括电机组件;电池组件,电池组件用于为电动全地形车提供能量;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驱动桥组件和传动轴;传动组件还包括偏置传动组件,偏置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设置为传动连接;第一轴的轴线与第二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等于30mm且小于等于300mm。通过在电动全地形车上设置偏置传动组件,能够对根据电动全地形车的整车部件设置需求,对驱动力的传输路径进行相应的设置,便于实现电动全地形车的紧凑化和集成化。集成化。集成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全地形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0002]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能够行走自如。全地形车的英文是All Terrain Vehicle(适合所有地形的交通工具),缩写是ATV,又称“全地形四轮越野机车”,车辆简单实用,越野性能好。ATV能够与地面产生更大的摩擦力而且能降低车辆对地面的压强,使其容易行驶于沙滩、河床、林道、溪流,以及恶劣的沙漠地形,可载送人员或运输物品。
[0003]在全球电动化的趋势下,全地形车电动化也成为节能减排号召下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但是全地形车的电动化意味着全地形车在搭载传统的驱动系统和传动系统的同时还需配备电池组件,为全地形车储存能量,且续航能力越长的全地形车意味着电池组件的体积和重量都会相应增加。在有限的空间上对相关部件的位置进行合理的布局属于需要重点攻克的内容,但是驱动力传输路径的对于整车的空间占据较大,如果不能妥善安排驱动力的传输路径,则很难对相关部件进行紧凑、合理的布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空间充足且布局紧凑的电动全地形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动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行走组件,行走组件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的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包括电机组件;电池组件,电池组件用于为电动全地形车提供能量;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驱动桥组件和传动轴;传动组件还包括偏置传动组件,偏置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设置为传动连接;第一轴的轴线与第二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等于30mm且小于等于300mm。
[0007]进一步地,第一轴的轴线与第二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等于50mm且小于等于150mm。
[0008]进一步地,第一轴设置在第二轴的下端。
[0009]进一步地,偏置传动组件还包括偏置壳体,第一轴和第二轴至少部分设置在偏置壳体内。
[0010]进一步地,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设置为传动连接。
[0011]进一步地,第一轴的轴线和第二轴的轴线设置为基本平行。
[0012]进一步地,偏置传动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传动轴和驱动桥组件之间;偏置传动组件一端与传动轴传动连接,偏置传动组件的另一端与驱动桥组件传动连接。
[0013]进一步地,偏置传动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驱动系统和传动轴之间;偏置传动组件
的一端与驱动系统传动连接,偏置传动组件的另一端与传动轴传动连接。
[0014]进一步地,传动轴至少部分设置在电池组件下端,偏置传动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电池组件的下端。
[0015]进一步地,偏置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偏置传动件和第二偏置传动件,第一偏置传动件设置在传动轴与驱动系统之间,第二偏置传动件至少部分设置在传动轴与驱动桥组件之间。
[0016]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在电动全地形车上设置偏置传动组件,能够对根据电动全地形车的整车部件设置需求,对驱动力的传输路径进行相应的设置,便于实现电动全地形车的紧凑化和集成化。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电动全地形车的立体图;
[0018]图2是三电设置在车架上的前轴侧立体图;
[0019]图3是三电设置在车架上的后轴侧立体图;
[0020]图4是三电设置在车架上的立体图;
[0021]图5是偏置传动组件在电动全地形车上的侧视图;
[0022]图6是偏置传动组件的剖视图;
[0023]图7是动力总成的立体图;
[0024]图8是动力总成的半剖图;
[0025]图9是动力总成处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动力传输路径图;
[0026]图10是动力总成处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动力传输路径图;
[0027]图11是动力总成壳体的爆炸图;
[0028]图12是动力总成后置的局部侧视图;
[0029]图13是驱动力传输路径的侧视图;
[0030]图14是驱动力传输路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图1至图2示出了一种电动全地形车100,其包括车架11、车身覆盖件12、行走组件13、驱动系统14、电控组件15、传动系统16和电池组件17。为了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所示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和下侧。驱动系统14和传动系统16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电池组件17至少部分与驱动系统14连接,为驱动系统14的运动提供能量;车身覆盖件12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对驱动系统14、传动系统16和电池组件17进行保护。
[0033]如图3和图4所示,驱动系统14包括电机组件141,电机组件141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电池组件17和电控组件15也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进一步地,电池组件17与电
机组件141之间设置为电连接,用于为电机组件141提供持续不断地能量来源;电机组件141与电控组件15之间设置为电连接,电控组件15用于控制电机组件141的运行状况。车架11包括沿着电动全地形车100前后分布的第一车架组件111和第二车架组件112。其中,行走组件13包括一对前行走轮131和一对后行走轮132,可选地,前行走轮131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车架组件111上,后行走轮132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车架组件112上。进一步地,行走组件13包括一对前行走轮131(见图1)和一对后行走轮132(见图1),将前行走轮131的旋转轴限定为第一轮轴1311,后行走轮132的旋转轴限定为第二轮轴1312;具体地,第一轮轴的中心线L1设置为前行走轮131的旋转中心的连线,第二轮轴的中心线L2设置为后行走轮132旋转中心的连线。传动系统16包括驱动桥组件161,可选地,驱动桥组件161包括第一驱动桥1611和第二驱动桥1612,第一驱动桥1611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车架组件111上,第二驱动桥1612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车架组件112上,电池组件17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车架组件111和/或第二车架组件112上。
[0034]如图5和图6所示,传动系统16还包括传动轴162和偏置传动组件163,可选地,偏置传动组件163可以设置在传动轴162与驱动桥组件161之间。通常,偏置传动组件163被设置为成对使用,即在本申请中,偏置传动组件163包括第一偏置传动件1631和第二偏置传动件1632。可以将第一偏置传动组件163设置在传动轴162与第一驱动桥1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所述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电机组件;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用于为所述电动全地形车提供能量;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驱动桥组件和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偏置传动组件,所述偏置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设置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等于30mm且小于等于30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等于50mm且小于等于1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设置在所述第二轴的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传动组件还包括偏置壳体,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偏置壳体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福英梁建武冯广轩侯佳卉宋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