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龙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6948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6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绞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绞龙上料装置,包括主体、支撑座、导向筒、输送绞龙、电机组、第一连接齿环、导向架结构、震动侧板和混合板,支撑座和主体固定连接,导向筒和输送绞龙配套设置,电机组和主体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齿环和导向筒固定连接,导向架结构和主体固定连接,震动侧板位于主体内部,震动侧板和主体固定连接。导向筒整体进行转动的时候,带动底部位置混合板进行转动,通过混合板从而达到带动主体内部物料进行混合的效果,同时由于混合板的高度设置低于入料口,有效的避免物料未经过混合直接进入入料口中的情况,在物料混合量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完成输送。完成输送。完成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绞龙上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绞龙的
,具体涉及一种绞龙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绞龙是螺旋输送机的俗称,用于颗粒或粉状物料的水平输送、倾斜输送、垂直输送等形式,绞龙输送方式可广泛用于化工、建材、机械、煤炭、冶金、轻工、粮食、医药、交通、水电等部门,用来输送各种各样的粉状和小块物料。如:煤粉、水泥、砂、塑料颗粒、谷类等。不适宜输送易变质、粘性大、易结块或高温、怕压、有较大腐蚀性的特殊物料。
[0003]在使用绞龙输送上料的时候,首先的目的是达到输送上料的目的,其次绞龙结构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搅拌混合效果,通常配合搅拌机构进行增强使用,通常设置为单绞龙和双绞龙结构。
[0004]但现有的绞龙上料装置在使用的时候,绞龙和外部混合结构为分离设置,难以将两者进行整合统一使用,外部的混合装置在将物料进行混合之后再通过绞龙结构进行上料输送,而只单利用绞龙结构进行上料的时候,难以快速统一的对输送物料进行混合处理,使用效果不佳。
[0005]传统的设备,绞龙和外部混合结构为分离设置,难以将两者进行整合统一使用,单利用绞龙结构进行上料的时候,难以快速统一的对输送物料进行混合处理,使用效果不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绞龙上料装置,在绞龙输送装置中配合设置同步驱动的混合结构,保证物料混合之后经过绞龙输送上料。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绞龙上料装置,包括主体、支撑座、导向筒、输送绞龙、电机组、第一连接齿环、导向架结构、震动侧板和混合板,支撑座和主体固定连接,导向筒和输送绞龙配套设置,电机组和主体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齿环和导向筒固定连接,导向架结构和主体固定连接,震动侧板位于主体内部,震动侧板和主体固定连接,导向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混合板,导向架结构包括有固定架、导向架和防护环,固定架、导向架和防护环三者固定连接,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座,输送绞龙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齿环,导向筒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入料口和导出口。
[0009]进一步的,导向架结构整体呈“L”状设置,贴合导向筒的外侧表面设置,导向架内侧表面呈弧形内凹设置。
[0010]进一步的,震动侧板设置两组,呈梯形板体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两侧位置,且震动侧板内置小型震动头。
[0011]进一步的,输送绞龙活动嵌入在导向筒中,导向筒整体垂直嵌入在主体内部,且导向筒底端活动嵌入在定位座中。
[0012]进一步的,定位座位于主体内部底端位置,和导向筒底部活动套接。
[0013]进一步的,第一连接齿环整体固定套接在导向筒的顶部位置,和电机组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0014]进一步的,电机组设置两组,分布在主体的顶部和底部位置,和外部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同时主体底部位置的电机组和第二连接齿环通过皮带连接。
[0015]进一步的,混合板设置两组,呈三角板体设置,贴合主体的底端设置,同时混合板错位连接在导向筒的底部两侧;
[0016]进一步的,混合板同时位于入料口的外侧下方位置,高度低于入料口设置,入料口和导出口分别位于导向筒的底部两侧和底部一侧位置。
[0017]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导向筒在进行转动的时候,通过导向架结构整体达到保持导向筒转动时候稳定的效果。
[0019]本技术,外部物料在进入主体内部的时候,向下活动的物料通过震动侧板进行导向输送,同时通过震动侧板达到分散物料的效果,便于后续的混合。
[0020]本技术,导向筒在顶部电机组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其底部活动套接的定位座有效的增强导向筒转动时候的稳定性。
[0021]本技术,主体顶部设置的电机组配合第一连接齿环从而达到带动导向筒整体在主体内部进行转动的效果,而电机组配合第二连接齿环达到带动输送绞龙在导向筒内部转动完成输送上料的效果。
[0022]本技术,导向筒整体进行转动的时候,带动底部位置混合板进行转动,通过混合板从而达到带动主体内部物料进行混合的效果,同时由于混合板的高度设置低于入料口,有效的避免物料未经过混合直接进入入料口中的情况,在物料混合量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完成输送。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中导向架结构连接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中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中导向筒连接正视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
主体,2

支撑座,3

导向筒,4

输送绞龙,5

电机组,6

第一连接齿环,7

导向架结构,8

震动侧板,9

混合板,10

固定架,11

导向架,12

防护环,13

定位座,14

第二连接齿环,15

入料口,16

导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1]参阅图1

4所示,一种绞龙上料装置,包括主体1、支撑座2、导向筒3、输送绞龙4、电机组5、第一连接齿环6、导向架结构7、震动侧板8和混合板9,支撑座2和主体1固定连接,导向筒3和输送绞龙4配套设置,电机组5和主体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齿环6和导向筒3固定连接,导向架结构7和主体1固定连接,震动侧板7位于主体1内部,震动侧板8和主体1固定连接,导向筒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混合板9,导向架结构7包括有固定架10、导向架11和防护环12,固定架10、导向架11和防护环12三者固定连接,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座13,输送绞龙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齿环14,导向筒3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入料口15和导出口16。
[0032]本实施例中,导向架结构7整体呈“L”状设置,贴合导向筒3的外侧表面设置,导向架11内侧表面呈弧形内凹设置;
[0033]导向筒3在进行转动的时候,通过导向架结构7整体达到保持导向筒3转动时候稳定的效果。
[0034]震动侧板8设置两组,呈梯形板体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两侧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绞龙上料装置,包括主体(1)、支撑座(2)、导向筒(3)、输送绞龙(4)、电机组(5)、第一连接齿环(6)、导向架结构(7)、震动侧板(8)和混合板(9),所述支撑座(2)和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筒(3)和输送绞龙(4)配套设置,所述电机组(5)和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齿环(6)和导向筒(3)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架结构(7)和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震动侧板(8)位于主体(1)内部,所述震动侧板(8)和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筒(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混合板(9),所述导向架结构(7)包括有固定架(10)、导向架(11)和防护环(12),所述固定架(10)、导向架(11)和防护环(12)三者固定连接,所述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座(13),所述输送绞龙(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齿环(14),所述导向筒(3)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入料口(15)和导出口(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绞龙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架结构(7)整体呈“L”状设置,贴合导向筒(3)的外侧表面设置,导向架(11)内侧表面呈弧形内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绞龙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侧板(8)设置两组,呈梯形板体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两侧位置,且震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虎张谭方立功张满乾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博达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