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模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6525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5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模板结构,包括混凝土楼板,设置在混凝土楼板内部的钢架,设置在钢架底部的模板,所述钢架的表面缠绕有位于混凝土楼板内部的钢缆,所述钢缆的底端依次贯穿混凝土楼板和模板并延伸至模板的底部,所述模板底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固定钢缆的结构,用于固定钢缆的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板正面的转轮,转轮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位于连接板内侧的双向螺杆,双向螺杆表面的前侧与后侧均螺纹连接有螺套,模板底部的左侧与右侧均设置有挤压块,挤压块的顶部与钢缆的表面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现有模板的结构功能性,提高安装效率,减少占用空间,便于用户进行拆装。便于用户进行拆装。便于用户进行拆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模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新型模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
[0003]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悬空的楼板进行浇筑建造,为了防止泥浆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泄露的现象,所以需要利用模板对楼板的底部进行支撑密封,但是现有模板的结构较为单一,其安装方式较为繁琐,需要与地面进行支撑连接,占用大量空间,而且不便于用户进行拆装。
[0004]因此,需要对模板结构进行设计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模板结构,具备便于装拆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模板的结构较为单一,其安装方式较为繁琐,需要与地面进行支撑连接,占用大量空间,而且不便于用户进行拆装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模板结构,包括混凝土楼板;
[0007]设置在混凝土楼板内部的钢架;
[0008]设置在钢架底部的模板;
[0009]所述钢架的表面缠绕有位于混凝土楼板内部的钢缆,所述钢缆的底端依次贯穿混凝土楼板和模板并延伸至模板的底部,所述模板底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固定钢缆的结构。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用于固定钢缆的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板正面的转轮,所述转轮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位于连接板内侧的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表面的前侧与后侧均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模板底部的左侧与右侧均设置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的顶部与钢缆的表面接触,所述挤压块的内侧与螺套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表面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曲柄。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挤压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位于限位槽内部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限位槽滑动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套设有位于限位槽内部的胶套,所述胶套的外表面与限位槽的内壁接触。
[00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位于双向螺杆底部的导向条,所述螺套的底部延伸至导向条的内部并与导向条滑动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挤压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胶垫,所述胶垫的顶部与钢缆的表面接触。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1、本技术能够提高现有模板的结构功能性,提高安装效率,减少占用空间,便于用户进行拆装。
[0017]2、本技术通过设置挤压块、双向螺杆、螺套、连接块和曲柄,能够对钢缆进行挤压固定,防止钢缆与模板脱离接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局部结构主视剖面示意图。
[0021]图中:1、混凝土楼板;2、钢架;3、模板;4、钢缆;5、连接板;6、转轮;7、双向螺杆;8、螺套;9、挤压块;10、连接块;11、曲柄;12、限位槽;13、限位杆;14、胶套;15、导向条;16、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模板结构,包括混凝土楼板1;
[0024]设置在混凝土楼板1内部的钢架2;
[0025]设置在钢架2底部的模板3;
[0026]钢架2的表面缠绕有位于混凝土楼板1内部的钢缆4,钢缆4的底端依次贯穿混凝土楼板1和模板3并延伸至模板3的底部,模板3底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连接板5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固定钢缆4的结构。
[0027]参考图2,用于固定钢缆4的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板5正面的转轮6,转轮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位于连接板5内侧的双向螺杆7,双向螺杆7表面的前侧与后侧均螺纹连接有螺套8,模板3底部的左侧与右侧均设置有挤压块9,挤压块9的顶部与钢缆4的表面接触,挤压块9的内侧与螺套8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0,连接块10的表面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曲柄11。
[002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挤压块9、双向螺杆7、螺套8、连接块10和曲柄11,能够对钢缆4进行挤压固定,防止钢缆4与模板3脱离接触。
[0029]参考图1,连接板5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2,挤压块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位于限位槽12内部的限位杆13,限位杆13与限位槽12滑动连接。
[003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槽12和限位杆13,能够对挤压块9进行支撑,提高挤压块9与连接板5的连接稳定性。
[0031]参考图1,限位杆13的表面套设有位于限位槽12内部的胶套14,胶套14的外表面与限位槽12的内壁接触。
[003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胶套14,能够对限位杆13进行防
护,减少限位杆13与连接板5在接触摩擦时产生的磨损。
[0033]参考图2,连接板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位于双向螺杆7底部的导向条15,螺套8的底部延伸至导向条15的内部并与导向条15滑动连接。
[003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导向条15,能够对螺套8进行限位,防止螺套8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倾斜。
[0035]参考图3,挤压块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胶垫16,胶垫16的顶部与钢缆4的表面接触。
[003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胶垫16,能够提高挤压块9的固定效果,增加挤压块9与钢缆4之间的摩擦力。
[003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用户首先在未浇筑混凝土的钢架2表面缠绕钢缆4,然后将钢缆4贯穿模板3并延伸至模板3的底部,然后用户转动转轮6,转录带动双向螺杆7旋转,双向螺杆7利用螺纹推动螺套8向内侧移动,螺套8在移动过程中利用曲柄11推动挤压块9向外侧移动,当挤压块9与钢缆4接触时,达到对钢缆4进行限位的效果。
[0038]综上所述:该新型模板结构,能够提高现有模板3的结构功能性,提高安装效率,减少占用空间,便于用户进行拆装。
[00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模板结构,包括混凝土楼板(1);设置在混凝土楼板(1)内部的钢架(2);设置在钢架(2)底部的模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架(2)的表面缠绕有位于混凝土楼板(1)内部的钢缆(4),所述钢缆(4)的底端依次贯穿混凝土楼板(1)和模板(3)并延伸至模板(3)的底部,所述模板(3)底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固定钢缆(4)的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固定钢缆(4)的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板(5)正面的转轮(6),所述转轮(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位于连接板(5)内侧的双向螺杆(7),所述双向螺杆(7)表面的前侧与后侧均螺纹连接有螺套(8),所述模板(3)底部的左侧与右侧均设置有挤压块(9),所述挤压块(9)的顶部与钢缆(4)的表面接触,所述挤压块(9)的内侧与螺套(8)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梅张胜召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蚌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