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电子装置
[0001]本申请属于有机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包含该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电致发光材料(OLED)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具有超薄、自发光、视角宽、响应快、发光效率高、温度适应性好、生产工艺简单、驱动电压低、能耗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柔性显示、固态照明和车载显示等行业。
[0003]目前,对于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而言,磷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且主要用于移动电话、车载等显示设备。然而,关于绿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仍然存在发光效率降低和寿命缩短等问题,从而导致器件性能下降。因此,磷光主体材料必须要解决这些效率或寿命问题,需要不断地开发高效率,长寿命,适于量产的用于有机发光器件的新材料。
[0004]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包含该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电子装置,所述有机化合物可以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电子装置的性能,例如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提升器件效率和寿命。
[0006]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如式1所示的结构:
[0007][0008]其中,*表示连接位点;
[0009]X选自C(R3R4)、O或S;
[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有机化合物具有如式1所示的结构:其中,*表示连接位点;X选自C(R3R4)、O或S;A为碳原子数为6
‑
12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L1选自单键、碳原子数为6
‑
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碳原子数为3
‑
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亚杂芳基;Ar1选自碳原子数为6
‑
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碳原子数为3
‑
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各R1和R2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的选自氘、卤素基团、氰基、碳原子数为1
‑
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
‑
10的氘代烷基、碳原子数为1
‑
10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为6
‑
2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6
‑
20的氘代芳基、碳原子数为3
‑
20的杂芳基;n1为R1的个数,选自0、1、2、3、4、5、6或7,当n1大于1时,任意两个R1相同或不同;n2为R2的个数,选自0、1、2、3、4、5、6或7,当n2大于1时,任意两个R2相同或不同;R3和R4分别独立的选自氢、氘、碳原子数为1
‑
1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1
‑
10的氘代烷基;所述A中的取代基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的选自氘、卤素基团、氰基、碳原子数为1
‑
4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
‑
4的氘代烷基、碳原子数为1
‑
4的卤代烷基或苯基;所述L1和Ar1中的取代基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的选自氘、卤素基团、氰基、碳原子数为1
‑
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
‑
10的氘代烷基、碳原子数为1
‑
10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为6
‑
2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3
‑
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3
‑
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
‑
20的氘代芳基、碳原子数为6
‑
20的卤代芳基、碳原子数为18
‑
24的三芳基硅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有机化合物选自式1
‑
1、式1
‑
2、式1
‑
3、式1
‑
4、式1
‑
5和式1
‑
6所示的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选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天天,张孔燕,李昕轩,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