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网格面集成竹子成材的技术,能进一步合理地、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发挥竹材的特长。该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各种规格,各种形状的网格面框架把自然原竹集合成材,即使是十几毫米的细小竹子,也能集合成有用之材。由该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构建的住宅,可做到不用一块砖、一片瓦,而且能把可再生资源与废料、废渣的利用完美地结合起来,为地震频发、灾后重建地区提供一种既节能又环保,既质轻又坚固,抗冲击力及抗地震能力强的廉价住房建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网格面框架,将自然原竹集合成材---棒材、柱材、梁材、板 材、楼面、屋面、及墙体等建材的技术方案。
技术介绍
5,12汶川特大地震,顷刻将美丽的家园变成了废墟,变成了地狱,把温馨可爱的家 变成了埋葬自己亲人的坟墓。这一幕惨烈而悲壮的场景,让国人痛彻心扉。虽然地震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大自然破坏力,但当灾害来临时,把损失与遇难人数 尽量减少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为此全国各地正在为四川重建家园的援建项目中,提供了很多抗震样板房。学校 重建方面,有利用国外用在几十层高层建筑上的先进减震技术。民居重建方面,有用钢筋水 泥框架结构的,也有用木材框架结构的……等。但是没有看到有关利用竹材、在重建家园的 抗震建筑中、发挥应有作用的报道。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就知道用竹编竹笼,内装石块堆 积建成水坝。正是它们默默地支撑着、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不被洪水冲垮。今天在震后重建 家园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四川丰富的竹资源优势,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呢?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申请号200910046753. 5,一种全新的竹材应用技术,所描述的竹片构成的网 格面框架,在作为轻质承重体时,为了提高框架的承受能力,我们利用自然小原竹为支撑 件,效果非常理想。在这个试验过程中,(试验所用框架,长800mm、高650mm、宽150mm、重约 3公斤,包括7根支撑小原竹)我们惊喜地发现了一个现象支撑在两个网格面中间,原本 单独的、不合群的、细小而不起眼的竹子,这时似乎成了一个整体,与网格面框架稳固地结 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坚固而质轻的承重体,而且能够承受巨大的外界压力。在800mm长, 150mm宽的框架侧面,估计能承受大于700公斤的外界压力。我们试着在这个面上,站立三 个成人约重215公斤左右,框架丝毫没有一点变形的迹象。这一现象的发现、启发我们提出 了一个新的方案,也就是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利用网格面集合各种自然原竹,使之集合成材。本 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各种不同规格,各种不同形状的网格面,把各种粗细、长短不同的自 然原竹集合成各种我们需要的有用之材一棒材、柱材、梁材、板材、楼面、屋面及墙体等建 材的技术方案。使不成材的废材、小材,真真成为有用之材、大材、栋梁之材,不仅能替代木 材,而且能替代砖材与钢材。尤其是在墙体材料方面,用本专利技术集合成的竹材复合墙体,能 从根本上挑战黏土实心砖的主导地位。实施方案这里仅以竹片构成的网格面框架集成法,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过程。当然也可以 根据具体工艺要求,利用金属、工程塑料等其它材质的网格面或结构件,来集成自然原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结合附图加以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方块流程图附图2用自然原竹加工成的竹筒示意图附图3用方形网格面集成原竹的平面示意图附图4用圆形网格面集成原竹的平面示意图附图5用网格面集成原竹构成的复合中间层保温墙体的主体示意图附图1是实施过程的方块流程图。流程中1.选材一可根据具体工艺要求,选择不同粗、细、长、短的自然原竹。由于本专利技术 的技术方案,能将小到十几毫米的竹子集合成材,因此选材范围广,资源来源非常丰富。2.断料、整形、粗加工一根据工艺要求,将选择后的竹子截取一定的长度,将弯曲 部分整直、去枝、叶及外节等。3.前期处理、整型及表面处理一我们将在竹材应用技术之三详细说明。4.精加工一把经前期处理后的原竹,加工出与网格面的形状及构成网格面的竹 片相互连接处,相匹配的槽口。5.竹筒一根据工艺要求精加工后的自然原竹。附图2就是最常见的竹筒示意 图,竹筒上面的槽口形状与尺寸,必须与网格面的形状及构成网格面的竹片尺寸相匹配,竹 筒的长短、粗细,根据具体工艺要求而定。6.竹材网格面一由竹片构成的网格面。网格面的形状,可以是圆的、方的、长方 的、三角形的……等其它几何形状。7.其它材质的网格面除竹材以外,用其它材质构成的网格面。例金属、工 程塑料……等。8.框架一由网格面将自然原竹集合而成的框架结构体。附图3、4就是用网格面 将原竹集合而成的框架结构体平面示意图。附图3是利用方形网格面,将自然原竹集合而成的方柱形框架结构平面示意图。附图4是利用圆形网格面,将自然原竹集合而成的圆柱形框架结构平面示意图。附图5是由长方形的网格面将原竹集合而成的,中间层保温复合节能墙体主体示 意图。图中①、②是上下两个网格面,其主要功能是将原竹集成起来,成为主要的承重体。具 体操作非常简单,只要把加工好的竹筒,插入上下两个网格面中,将网格面中竹片与竹片互 相连接之处,嵌入竹筒的槽口即可,当上下两个网格面的竹片连接处,同时嵌入竹筒后,网 格面就能将竹筒稳稳地固定在中间。另一个功能,就是在施工中,通过上下两个网格面,能 将墙体方便地与地基和楼面固定起来,或与其它集成体连接起来。附图中③、④前后两个网 格面,主要作用是加强整个集成体的稳固性,同时可利用两个网格面,来加固前后墙面的填 充材料。图中⑤是支撑在网格面框架中的自然原竹,功能是墙体的主要承重体。根据不同 的承重要求,可灵活地选择不同的原竹,或选择不同的集成密度。9.填充一就是在集成体框架中和网格面中,根据工艺填入不同的材料。附图5 中,⑥就是填入框架中的保温材料,它与自然原竹⑤一起构成了一个,既保温又承重的中间 保温承重层。此时如无特殊工艺要求,复合墙体的主体已经完成。③、④前后两个网格面的 主要功能,除加强墙体的稳固性外,重要的是固定填充材料。此时填充的目,是保护中间层 墙体及装饰作用,它可以根据个性化的需要,及防潮、防水、防火等各种不同的要求,填充不 同内容。同时也可以根据各地资源的不同,填充不同的内容。例根据各地的资源不同,可填充煤渣、矿渣、碎石及泥土等,就是地震后,堆积如山的废墟物,也可作为填充材料加以利 用。因此可以说,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构建的复合墙体,是可再生资源与废渣、废物利用完美结合 的案例。另外,由于③、④前后两个墙面的填充材料,一般要到施工现场的施工过程中才填 充,因此能减少运输成本,减轻施工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其它梁、楼面、屋面等的构成,在此不作详细说明,因为它们的集成与墙体的构成 大同小异。当然它们的受力情况与墙体完全不同,但只要将网格面框架中间的结构根据功 能的要求稍作改动,同样能将自然原竹集合成质轻而坚固的梁、楼面和屋面……等。因此用 本专利技术技术能开发出具有很强抗震能力的民居住房,整幢建筑完全不用一块砖,不用一片 瓦,是质轻而坚固、节能有环保的房屋。有益效果仅以墙体为主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构建成的墙体,只要对框架结构稍作变化、对填充内容作一些改 变,就能非常方便地满足承重墙、非承重墙、外围护墙、内隔墙和分户墙的不同要求。2.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构建成的墙体,能将可再生资源竹材与废渣、废料等的利用完美 地结合起来。3.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构建成的墙体,无论从资源成本、生产成本、施工成本及运输成本 都具有低成本的优势。4.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构建成的墙体,无论资源采集能耗,生产、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能 耗,都具有绝对的节能环保优势。5.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构建成的墙体,能方便实现生产工厂化、标准化,施工过程装配 化,因此施工强度低,质量容易控制,可缩短施工周期。6.用本专利技术技术建造的房屋,能做到不用一块砖、不用一片瓦、是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新的竹材应用技术其特征是:利用网格面框架,将自然原竹集合成棒材、柱材、梁材、板材、楼面、屋面及墙体等建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征一,倪苏德,
申请(专利权)人:倪征一,倪苏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