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氮化铝粉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602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氮化铝粉体的制备方法,属于陶瓷粉体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将铝源、碳源、金属氯化物和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再将混合溶液加热后添加氨水,得到乳白色溶胶;最后将乳白色溶胶顺次进行冷冻干燥、煅烧处理、除碳处理,即可得到氮化铝粉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溶胶凝胶法和碳热还原法结合在一起,采用无机盐辅助的方式,降低了反应温度,以较低的成本即可制得的氮化铝粉体,并且所制备的氮化铝粉体具有较高的纯度和较好的球形度与粒度,其粒径范围为100~500nm。径范围为100~500nm。径范围为100~500n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氮化铝粉体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瓷粉体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氮化铝粉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氮化铝陶瓷因其高导热性、高介电击穿强度、高电阻率、良好的电绝缘性、无毒性以及接近硅的热膨胀系数而被用作高性能电子器件的基板和封装材料。然而,该陶瓷材料的大规模应用受到生产加工成本的严重制约,其中原材料氮化铝粉末的高价格尤为明显。
[0003]目前氮化铝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铝粉直接氮化法,碳热还原法,自蔓延高温烧结法,溶胶

凝胶法,溶液燃烧合成法,络合物分解法,化学气相合成法,等离子化学合成法以及机械化学法等。上述各种合成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研究一种低成本制备高性能氮化铝粉体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化铝粉体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备氮化铝粉体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氮化铝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将铝源、碳源、金属氯化物和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
[0008](2)将混合溶液加热后添加氨水,得到乳白色溶胶;
[0009](3)将乳白色溶胶顺次进行冷冻干燥、煅烧处理、除碳处理,即可得到氮化铝粉体。
[0010]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中,铝源、碳源、金属氯化物和水的质量体积比为2~10g:5~10g:4~80g:20~60mL。
[0011]作为优选,所述铝源包含氯化铝、硫酸铝和硝酸铝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碳源包含葡萄糖、蔗糖和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金属氯化物包含NaCl、KCl和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混合溶液加热后的温度为70~90℃。
[0013]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氨水的浓度为25~28%;
[0014]所述铝源和氨水的质量体积比为2~10g:20~40mL。
[0015]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冷冻干燥的温度为

45~

25℃,冷冻干燥的时间为12~48h。
[0016]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煅烧处理在流动气氛中进行,其中流动气氛为氨气气氛或氮气气氛;所述流动气氛的流速为1~4L/min。
[0017]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煅烧处理的温度为1400~1600℃,时间为0.5~6h。
[0018]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除碳处理在空气气氛中进行;所述除碳处理的温度为600~800℃,时间为0.5~4h。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采用溶胶凝胶法,将铝源与有机碳源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凝胶化。在高温下,该凝胶中的铝源与有机碳源均发生化学分解,从而制备出分散性良好的铝源与碳源的混合物。该混合物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氮化反应生成氮化铝粉末,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氮化铝产物转化率高等特点。
[0021](2)本专利技术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氮化铝粉体,制得的粉体具有较高的纯度和较好的球形度与粒度,其粒径范围为100~500nm,纯度达到99%以上。
[0022](3)现有技术中采用碳热还原法需在1600℃以上的温度才能制得氮化铝粉体,而本专利技术将溶胶凝胶法和碳热还原法结合在一起,采用无机盐辅助的方式,在保持溶胶凝胶法与碳热还原法优点的同时,煅烧温度在1400~1600℃的范围内即可制得性能优异的氮化铝粉体,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降低了氮化铝粉体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实施例1所制得的氮化铝粉体的XRD图;
[0024]图2为实施例1所制得的氮化铝粉体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氮化铝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1)将铝源、碳源、金属氯化物和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
[0027](2)将混合溶液加热后添加氨水,得到乳白色溶胶;
[0028](3)将乳白色溶胶顺次进行冷冻干燥、煅烧处理、除碳处理,即可得到氮化铝粉体。
[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1)中,铝源、碳源、金属氯化物和水的质量体积比为2~10g:5~10g:4~80g:20~60mL,优选为3~8g:6~9g:10~60g:30~50mL,进一步优选为4~6g:7~8g:20~50g:35~45mL。
[003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铝源包含氯化铝、硫酸铝和硝酸铝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氯化铝和/或硫酸铝,进一步优选为氯化铝;所述碳源包含葡萄糖、蔗糖和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葡萄糖和/或蔗糖,进一步优选为葡萄糖;所述金属氯化物包含NaCl、KCl和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NaCl和/或KCl,进一步优选为KCl。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2)中,混合溶液加热后的温度为70~90℃,优选为75~85℃,进一步优选为80℃。
[003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2)中,氨水的浓度为25~28%,优选为26~27%,进一步优选为27%。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氨水蒸发残渣≤0.002%。
[003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铝源和氨水的质量体积比为2~10g:20~40mL,优选为3~8g:22~38mL,进一步优选为4~6g:25~35mL。
[003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3)中,冷冻干燥的温度为

45~

25℃,优选为

40~

30℃,进一步优选为

35℃;冷冻干燥的时间为12~48h,优选为15~45h,进一步优选为20~40h。
[003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3)中,煅烧处理在流动气氛中进行,其中流动气氛为氨气气氛或氮气气氛,优选为氮气气氛;所述流动气氛的流速为1~4L/min,优选为2~3L/min,进一步优选为2L/min。
[003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3)中,煅烧处理的温度为1400~1600℃,优选为1450~
1550℃,进一步优选为1470~1530℃;时间为0.5~6h,优选为1~5h,进一步优选为2~4h。
[003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3)中,除碳处理在空气气氛中进行;所述除碳处理的温度为600~800℃,优选为650~750℃,进一步优选为700℃;时间为0.5~4h,优选为1~3h,进一步优选为2h。
[003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39]实施例1
[0040]将9.54g六水氯化铝、10g葡萄糖溶解于50mL去离子水中,然后再加入19.54g的KCl,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通过水浴加热装置加热到80℃,之后在搅拌条件下使用碱式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化铝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铝源、碳源、金属氯化物和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2)将混合溶液加热后添加氨水,得到乳白色溶胶;(3)将乳白色溶胶顺次进行冷冻干燥、煅烧处理、除碳处理,即可得到氮化铝粉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铝源、碳源、金属氯化物和水的质量体积比为2~10g:5~10g:4~80g:20~60mL。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源包含氯化铝、硫酸铝和硝酸铝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碳源包含葡萄糖、蔗糖和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金属氯化物包含NaCl、KCl和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混合溶液加热后的温度为70~90℃。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龙原楠楠宋博陈勇强范冰冰张凯邵刚卢红霞许红亮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