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及其调度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5847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光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及其调度方法,包括逆变器壳体、储能组件和转换组件;所述逆变器壳体为开放式结构,且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逆变器主体,所述逆变器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光伏能板,且所述第一光伏能板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光伏板,所述储能组件与转换组件均滑动连接在逆变器壳体的内壁,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储能组件与转换组件相互靠近,使转换组件与切换后符合使用标准的储能组件电性连接,用于提高了光伏储能逆变器高效吸收太阳能的同时,又能够自适应调节将符合光伏储能逆变器使用标准的储能组件切换连接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及其调度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及其调度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光伏装机量的迅速骤增,许多国家开始对光伏系统提出许多限制要求,而且,光伏补贴不断削减,使得精确掌握光伏系统工作状态以便光伏发电的电能在本地合理的消耗掉变得尤为重要。
[0003]经检索,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721168389.6申请日:2017
‑9‑
13,公开了一种支持全信息展示的光伏储能逆变器显示模块,显示输出器上有一组子模块分别与显示屏上的相应固定显示区域连接,包括当前系统时间显示模块、逆变器工作状态显示模块、光伏电量显示模块、光伏组串A的发电功率显示模块、光伏组串B的发电功率显示模块、当前显示系统的馈网功率/电网用电功率显示模块、用户负载功率显示模块和电池充电/放电功率显示模块。可以显示功率流动的状况,反映逆变器使光伏组件单向流出能量、负载单向流入能量、磷酸铁锂储能电池与电网的能量双向流动能量,以及各方面能量的流动的实时变化情况。工况显示清晰完整,便于观察对比。
[0004]但该设备仍存在以下缺陷:虽然能够显示功率流动的状况,反映逆变器使光伏组件单向流出能量、负载单向流入能量、磷酸铁锂储能电池与电网的能量双向流动能量,但储能电池的热量无法进行自适应的冷却检测,容易将不符合使用标准的储能电池与光伏储能逆变器连接后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包括逆变器壳体、储能组件和转换组件;所述逆变器壳体为开放式结构,且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逆变器主体,所述逆变器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光伏能板,且所述第一光伏能板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光伏板,所述储能组件与转换组件均滑动连接在逆变器壳体的内壁,且所述逆变器主体、第一光伏能板、第二光伏板、储能组件和转换组件均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驱动组件,且两组所述驱动组件以第一横板的中轴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两组所述驱动组件均与储能组件、转换组件传动连接,两组所述驱动组件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且两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均与第二光伏板的底部活动抵触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储能组件包括储能壳体、若干组装配机构、辅助机构和同步电机;所述储能壳体为圆柱形结构,若干组所述装配机构均嵌入安装在储能壳体的外壁,且若干组所述装配机构以储能壳体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若干组所述装配机构内均活动卡接有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的一侧外壁嵌入安装有接线正极与接线负极,且所述接线正
极与接线负极以电池组的中轴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所述辅助机构嵌入安装在储能壳体的中轴线中心处,所述辅助机构与装配机构相互连通且配合使用,所述辅助机构的两端延伸至储能壳体的端面,且所述辅助机构的两端均与同步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同步电机远离输出端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联动块。
[0007]进一步的,所述装配机构包括第一贴合部、第二贴合部和两组第三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第二贴合部固定连接在两组所述第三贴合部的相邻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以第三贴合部的中轴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的相邻一侧壁均与电池组的外壁贴合,且所述电池组的两端均与两组所述第三贴合部的外壁贴合,所述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的结构、形状相同。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贴合部包括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所述第一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离框,且所述第一隔离框的外壁与第一横板的边缘处贴合,所述第一横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锁紧槽,所述第一横板的顶部还固定连接有第二隔离框,且所述第二隔离框套接在第一锁紧槽的外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离框的一侧外壁还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横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锁紧槽,所述第二横板的表面还开设有若干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横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一隔离框与第二隔离框的顶部,所述第一锁紧槽与第二锁紧槽尺寸相同且相互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贴合部包括贴合块;所述贴合块为矩形结构,所述贴合块的外壁且靠近电池组的一侧壁嵌入安装有若干组温度传感器,若干组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布在贴合块的拐角处,且若干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端均与电池组的外部活动贴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集风筒;所述集风筒的两端贯穿且固定连接在储能壳体的外壁,且所述集风筒的两端均与第一联动块固定连接,所述集风筒的外壁且靠近第一联动块的一端开设有若干组导热孔,所述集风筒的内壁设置有风扇,所述集风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第二电动推杆和导流管,若干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和导流管均以集风筒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若干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均传动连接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的两端均滑动贴合连接在第一锁紧槽与第二锁紧槽的内壁,且所述夹持块的两端均与电池组的外壁活动抵触连接,若干组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集风筒相互连通,且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均与第一通孔相互连通。
[0012]进一步的,所述转换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为开放式结构,且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与储能壳体的外壁贴合,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且靠近储能壳体的一侧开设有两组第一对接孔,两组所述第一对接孔以第一壳体的中轴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壳体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联动块,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两组第二对接孔,且两组所述第二对接孔均与两组第一对接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底端设置有两组导电筒,两组所述导电筒位于每组第二对接孔的顶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还固定连接有能量转换器,所述能量转换器的两侧外壁与导电筒相邻一侧壁之间均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导电筒和能量转换器均与逆变器主体电性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装配板;所述装配板的外壁且靠近逆变器壳体的一
侧开设有导向滑腔,所述导向滑腔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丝杆,且所述丝杆与第一联动块、第二联动块螺纹连接,所述丝杆的端部且远离伺服电机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导向滑腔的内壁。
[0014]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的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第一电动推杆推动两组第二光伏板,使两组第二光伏板以逆变器壳体的顶部两侧为中心转动;通过储能组件对内部的电池组进行降温检测,自适应调节符合逆变器主体使用的电池组;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储能组件与转换组件相互分离,使储能组件内符合使用标准的电池组旋转至转换组件的底部;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储能组件与转换组件相互靠近,使转换组件与切换后符合使用标准的储能组件电性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第一电动推杆推动两组第二光伏板,使两组第二光伏板以逆变器壳体的顶部两侧为中心转动,通过储能组件对内部的电池组进行降温检测,自适应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逆变器壳体(1)、储能组件(5)和转换组件(6);所述逆变器壳体(1)为开放式结构,且所述逆变器壳体(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逆变器主体(2),所述逆变器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光伏能板(3),且所述第一光伏能板(3)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光伏板(4),所述储能组件(5)与转换组件(6)均滑动连接在逆变器壳体(1)的内壁,且所述逆变器主体(2)、第一光伏能板(3)、第二光伏板(4)、储能组件(5)和转换组件(6)均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7),所述第一横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驱动组件(8),且两组所述驱动组件(8)以第一横板(7)的中轴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两组所述驱动组件(8)均与储能组件(5)、转换组件(6)传动连接,两组所述驱动组件(8)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9),且两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9)的输出端均与第二光伏板(4)的底部活动抵触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组件(5)包括储能壳体(51)、若干组装配机构(52)、辅助机构(56)和同步电机(58);所述储能壳体(51)为圆柱形结构,若干组所述装配机构(52)均嵌入安装在储能壳体(51)的外壁,且若干组所述装配机构(52)以储能壳体(51)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若干组所述装配机构(52)内均活动卡接有电池组(53),所述电池组(53)的一侧外壁嵌入安装有接线正极(54)与接线负极(55),且所述接线正极(54)与接线负极(55)以电池组(53)的中轴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所述辅助机构(56)嵌入安装在储能壳体(51)的中轴线中心处,所述辅助机构(56)与装配机构(52)相互连通且配合使用,所述辅助机构(56)的两端延伸至储能壳体(51)的端面,且所述辅助机构(56)的两端均与同步电机(58)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同步电机(58)远离输出端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联动块(5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机构(52)包括第一贴合部(521)、第二贴合部(522)和两组第三贴合部(523);所述第一贴合部(521)、第二贴合部(522)固定连接在两组所述第三贴合部(523)的相邻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一贴合部(521)与第二贴合部(522)以第三贴合部(523)的中轴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贴合部(521)与第二贴合部(522)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一贴合部(521)与第二贴合部(522)的相邻一侧壁均与电池组(53)的外壁贴合,且所述电池组(53)的两端均与两组所述第三贴合部(523)的外壁贴合,所述第一贴合部(521)与第二贴合部(522)的结构、形状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合部(521)包括第三横板(5211)和第二横板(5216);所述第三横板(52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离框(5212),且所述第一隔离框(5212)的外壁与第三横板(5211)的边缘处贴合,所述第三横板(521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锁紧槽(5213),所述第三横板(5211)的顶部还固定连接有第二隔离框(5214),且所述第二隔离框(5214)套接在第一锁紧槽(5213)的外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框(5212)的一侧外壁还开设有第一通孔(5215),所述第二横板(5216)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锁紧槽(5217),所述第二横板(5216)的表面还开设有若干组第二通孔(5218),所述第二横板(5216)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一隔离框(5212)与第二隔离框(5214)的顶部,所述第一锁紧槽(5213)与第二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耐斯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