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梳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582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纤维梳理机,碳纤维梳理机包括输入系统、多锡林系统、分梳系统和输出系统;输入系统用于输入待梳理的碳纤维,多锡林系统包括多个锡林,各锡林依次设置,用于引导碳纤维移动,分梳系统包括多个工作辊,各工作辊设在各锡林的上方和下方,工作辊和锡林抵接,锡林和工作辊上均套设有针布,输出系统包括道夫、内杂辊、外杂辊和剥取辊,道夫与最末端的锡林抵接,道夫、内杂辊、外杂辊和剥取辊依次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碳纤维的高效梳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碳纤维的高效梳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碳纤维的高效梳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梳理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梳理机
,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梳理机。

技术介绍

[0002]在干法针刺非织造布的成网生产中,梳理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工序,梳理机的主要作用是将经过开松的纤维团进一步打散、混合均匀,并利用成对罗拉表面的针布间的相互运动将纤维梳理开,再利用自身的卷曲和摩擦形成一张均匀的纤维网。最后,纤维网经过铺叠交叉成网毯后供针刺机固结,从而产生出质量上乘的非织造布。
[0003]碳纤维针刺毡是利用碳纤维为原料经过开松、梳理、预针刺、成网、后处理等工序制成的一种非织造材料。它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常被用作高端制品的结构材料和防护材料。在制作碳纤维针刺毡时,首先需要使用梳理机对碳纤维进行梳理处理,使其变得柔软且纤维间互不缠绕。然后通过预针刺工序将纤维网卷绕成密实的毡状,并加固纤维间的连接。接着进行成网工序,将毡状物拉直并成为一个均匀的网状物。最后进行后处理工序,包括涂覆树脂、加压固化、表面处理、切割等工序,使其达到所需的性能指标。碳纤维针刺毡可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建筑等领域,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材料。
[0004]传统的梳理机,梳理机的结构部件中包有金属针布,利用大量针齿与纤维间的相互作用来消除纤维间的横向联系,从而使纤维束分离成单根纤维状态。然而,对于碳纤维这种高性能纤维材料,其硬度和韧性均较高,尤其在经过预针刺后其密度更加紧实,因此传统的梳理机难以将碳纤维毡卷解开。另外,碳纤维还具有易断裂、易捻曲等特点,容易在传统梳理机的针齿中断裂或扭曲,从而损失材料的质量和效益,而针刺辊体自身也会因为碳纤维较高的硬度和脆性容易产生挠度和动态平衡问题,影响到梳理效果和机器的正常运行。因此,为了梳理碳纤维材料,需要特制碳纤维梳理机来满足其特殊材料性质和针刺效果要求。随着技术发展,出现了一些碳纤维梳理机,如公开号CN203007512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无纺碳纤维布梳理机,通过设置一个锡林和道夫对碳纤维进行整理和梳理,然而此种结构梳理效率较低,又如公开号CN207016908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加工碳纤维毡的罗拉式梳理机,通过预处理开松系统、主梳理系统和道夫凝聚输出系统对碳纤维进行反复分梳和剥取并输出,此种结构的罗拉式梳理机,仍然存在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纤维梳理机,解决目前的碳纤维梳理机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碳纤维梳理机,包括输入系统、多锡林系统、分梳系统和输出系统;所述输入系统用于输入待梳理的碳纤维,所述多锡林系统包括多个锡林,各所述锡林依次设置,用于引导碳纤维移动,所述分梳系统包括多个工作辊,各所述工作辊设在各所述锡林的上方和
下方,所述工作辊和所述锡林抵接,所述锡林和所述工作辊上均套设有针布,所述输出系统包括道夫、内杂辊、外杂辊和剥取辊,所述道夫与最末端的所述锡林抵接,所述道夫、内杂辊、外杂辊和剥取辊依次设置。
[0008]进一步优选,所述输入系统包括喂料帘,所述喂料帘设在最前端的所述锡林一侧,用于向所述锡林输送碳纤维原料,所述喂料帘前侧连接有防金属装置和皮帘称重系统。
[0009]进一步优选,所述锡林设有六个,记为第一锡林、第二锡林、第三锡林、第四锡林、第五锡林和第六锡林,其中,所述第一锡林、第二锡林、第三锡林、第四锡林并排依次抵接设置,所述第五锡林和所述第六锡林设在所述第四锡林斜上方,所述第五锡林与所述第四锡林抵接,所述第六锡林和所述第五锡林并排抵接设置。
[0010]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锡林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锡林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三锡林逆时针转动,所述第四锡林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五锡林逆时针转动,所述第六锡林顺时针转动。
[0011]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锡林上套设有第一锡林针布,所述第一锡林针布的针布齿左旋设置,所述第二锡林上套设有第二锡林针布,所述第二锡林针布的针布齿右旋设置,所述第三锡林上套设有第三锡林针布,所述第三锡林针布的针布齿左旋设置,所述第四锡林上套设有第四锡林针布,所述第四锡林针布的针布齿右旋设置,所述第五锡林上套设有第五锡林针布,所述第五锡林针布的针布齿左旋设置,所述第六锡林上套设有第六锡林针布,所述第六锡林针布的针布齿右旋设置。
[0012]进一步优选,所述工作辊设有八个,记为第一工作辊、第二工作辊、第三工作辊、第四工作辊、第五工作辊、第六工作辊、第七工作辊和第八工作辊,所述第一工作辊设在所述第一锡林上方,并与所述第一锡林和所述第二锡林抵接,所述第一工作辊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工作辊设在所述第一锡林下方,并与所述第一锡林和所述第二锡林抵接,所述第二工作辊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三工作辊设在所述第二锡林上方,并与所述第二锡林和所述第三锡林抵接,所述第三工作辊逆时针转动;所述第四工作辊设在所述第二锡林下方,并与所述第二锡林和所述第三锡林抵接,所述第四工作辊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五工作辊设在所述第三锡林上方,并与所述第三锡林和所述第四锡林抵接,所述第五工作辊逆时针转动;所述第六工作辊设在所述第四锡林上方,并与所述第四锡林和所述第五锡林抵接,所述第六工作辊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七工作辊设在所述第五锡林上方,并与所述第五锡林和所述第六锡林抵接,所述第七工作辊逆时针转动;所述第八工作辊设在所述第五锡林下方,并与所述第五锡林和所述第六锡林抵接,所述第八工作辊顺时针转动。
[0013]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工作辊上套设有第一工作针布,所述第一工作针布的针布齿右旋设置;所述第二工作辊上套设有第二工作针布,所述第二工作针布的针布齿左旋设置;所述第三工作辊上套设有第三工作针布,所述第三工作针布的针布齿右旋设置;所述第四工作辊上套设有第四工作针布,所述第四工作针布的针布齿左旋设置;所述第五工作辊上套设有第五工作针布,所述第五工作针布的针布齿右旋设置;所述第六工作辊上套设有第六工作针布,所述第六工作针布的针布齿右旋设置;所述第七工作辊上套设有第七工作针布,所述第七工作针布的针布齿右旋设置;所述第八工作辊上套设有第八工作针布,所述第八工作针布的针布齿左旋设置。
[0014]进一步优选,所述输出系统设有两套,两套所述输出系统上下设置,两套所述输出
系统中的所述道夫均与所述第六锡林抵接。
[0015]进一步优选,所述多锡林系统下方设有底部托板,所述底部托板上设有漏料孔。
[0016]进一步优选,所述底部托板包括多个弧形小托板,各所述弧形小托板依次连接。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的碳纤维梳理机,通过设置多锡林系统和分梳系统,多锡林系统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锡林,从而能够快速对碳纤维进行导向输送,并通过设置在锡林上的针布剔除碳纤维中的杂质和短纤维,同时碳纤维能够沿着针布被拉伸和梳理,而分梳系统包括多个工作辊,通过工作辊上的针布对碳纤维的纤维束进行拆分,使其更为松散,通过多个锡林与多个工作辊的配合,碳纤维中的杂质和短纤维就会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梳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系统、多锡林系统、分梳系统和输出系统;所述输入系统用于输入待梳理的碳纤维,所述多锡林系统包括多个锡林,各所述锡林依次设置,用于引导碳纤维移动,所述分梳系统包括多个工作辊,各所述工作辊设在各所述锡林的上方和下方,所述工作辊和所述锡林抵接,所述锡林和所述工作辊上均套设有针布,所述输出系统包括道夫、内杂辊、外杂辊和剥取辊,所述道夫与最末端的所述锡林抵接,所述道夫、内杂辊、外杂辊和剥取辊依次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梳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系统包括喂料帘,所述喂料帘设在最前端的所述锡林一侧,用于向所述锡林输送碳纤维原料,所述喂料帘前侧连接有防金属装置和皮帘称重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梳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锡林设有六个,记为第一锡林、第二锡林、第三锡林、第四锡林、第五锡林和第六锡林,其中,所述第一锡林、第二锡林、第三锡林、第四锡林并排依次抵接设置,所述第五锡林和所述第六锡林设在所述第四锡林斜上方,所述第五锡林与所述第四锡林抵接,所述第六锡林和所述第五锡林并排抵接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梳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锡林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锡林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三锡林逆时针转动,所述第四锡林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五锡林逆时针转动,所述第六锡林顺时针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梳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锡林上套设有第一锡林针布,所述第一锡林针布的针布齿左旋设置,所述第二锡林上套设有第二锡林针布,所述第二锡林针布的针布齿右旋设置,所述第三锡林上套设有第三锡林针布,所述第三锡林针布的针布齿左旋设置,所述第四锡林上套设有第四锡林针布,所述第四锡林针布的针布齿右旋设置,所述第五锡林上套设有第五锡林针布,所述第五锡林针布的针布齿左旋设置,所述第六锡林上套设有第六锡林针布,所述第六锡林针布的针布齿右旋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纤维梳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辊设有八个,记为第一工作辊、第二工作辊、第三工作辊、第四工作辊、第五工作辊、第六工作辊、第七工作辊和第八工作辊,所述第一工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安升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