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混悬移液装置及染色体畸变检测液纯化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5524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化混悬移液装置及染色体畸变检测液纯化方法,采用注射器组件的针体插入离心管内,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活动件的底板上的针筒,固定连接在第二活动件上并配合针筒的活塞杆,控制第一驱动系统运行使第一活动件下移进而带动注射器组件下移至预设高度,控制第二驱动系统运行使第二活动件上移进而带动活塞杆上移至指定高度;使第二活动件以“先下移后上移”的方式反复运动设定次数/设定时间。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不仅能够有效且快速的将反应液与待检测液、首次离心后的沉淀物混匀,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而且能够显著提高染色体畸变检测液纯化效率,还能够在混匀过程中避免局部或部分沉淀物附着/粘附在离心管内壁。附在离心管内壁。附在离心管内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化混悬移液装置及染色体畸变检测液纯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检测液纯化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混悬移液装置及染色体畸变检测液纯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生物医学检测过程中,其关键步骤包括对生物检测液的纯化处理,典型的操作方式如离心处理后取沉淀物。以染色体畸变检测液纯化为例,传统的实施步骤为:先将待检测液(培养血液)注入离心管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属于反应液)并混匀/混悬,然后进行首次离心处理,然后抽走上清液;接着,再次往离心管内加入适量的混合酸(甲醇和冰醋酸混合液,也属于反应液)并混匀/混悬,然后进行二次离心处理,然后抽走上清液。然而,采用这种传统方案需对每个离心管进行单独吸除上清液,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很低,且不便于吸取离心管内不同体积的上清液。
[0003]现有文献CN207632780U提供了一种可调式多通道负压吸引器头,包括:吸引器头主体及其负压接口,设置在吸引器头主体内的移液吸管和可连接在吸引器头主体底部的调节模块,移液吸管的另一端伸出吸引器头主体的底部且穿过调节模块,移液吸管与负压接口相连通。尽管采用该方案能够满足吸取不同体积离心管液体的要求并显著降低批量移液的重复性操作,但其仍然无法显著提高染色体畸变检测液纯化效率。更关键地是,在染色体畸变检测液纯化过程中,最繁琐的工序和最大的难点在于无法有效且快速的将反应液与待检测液、首次离心后的沉淀物混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混悬移液装置及染色体畸变检测液纯化方法,至少能够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无法有效且快速的将反应液与待检测液、首次离心后的沉淀物混匀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智能化混悬移液装置,包括若干个呈阵列布置的针管,每个针管能够插入离心管内,采用注射器组件的针体作为所述针管,注射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活动件的底板上的针筒,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二活动件上并配合针筒的活塞杆,第二活动件位于底板上方,第一驱动系统连接第一活动件,第二驱动系统连接第二活动件,第一驱动系统和第二驱动系统均连接控制器,控制器的处理模块执行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功能:控制第一驱动系统运行使第一活动件下移进而带动注射器组件下移至预设高度,控制第二驱动系统运行使第二活动件上移进而带动活塞杆上移至指定高度。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活动件两侧端通过第一导向柱配合在框架上的第一导向孔中;第一活动件顶端通过丝杠连接第一驱动电机,或者,第一活动件顶端连接的伸缩器作为所述第一驱动系统。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活动件通过第二导向柱配合在第一活动件上的第二导向孔
中;第二驱动系统设置在第二活动件上方,第二驱动系统采用伸缩器并固定在第一活动件的顶板上。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活动件通过第二导向柱配合在第一活动件上的第二导向孔中;第二驱动系统包括连接在第一活动件的顶板上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丝杠二连接在第一活动件的底板上,第二活动件螺纹配合在丝杠二上并作为丝杠二的活动螺母。
[0010]为了能够更顺利地完成反应液与待检测液、首次离心后的沉淀物混匀,所述的针筒下部固定设置有挡部,当针管插入离心管内预设高度时,挡部刚好盖合在离心管的管口处,由挡部、离心管的管壁和针筒下部共同围合成闭式空间,在挡部上设置有排气针管。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通孔,活塞杆穿过该通孔,所有的离心管插装在管架上,管架能够放置在底板正下方。作为更优选,管架上均匀布置有30

40个离心管安装孔。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活动件采用矩形框体,框架也采用矩形框体,第二活动件采用平板,驱动系统的动力源采用伺服电机。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挡部采用硅胶塞,在硅胶塞上插装有第二针管和第三针管,第二针管和第三针管的下端插入离心管内指定位置,第二针管外接液料加注系统,第三针管外接上清液抽吸系统,液料加注系统和上清液抽吸系统分别连接控制器。
[0014]一种采用前述智能化混悬移液装置的染色体畸变检测液纯化方法,步骤包括:步骤1,将若干个离心管插装在管架上,将待检测血液注入离心管中;步骤2,将注射器组件的针筒吸入反应液,步骤3,将经步骤1结束后的管架放置在底板正下方;步骤4,控制第一驱动系统运行使第一活动件自初位置下移进而带动注射器组件下移,直到针管下端移动到设定高度位置,然后控制第一驱动系统暂停;步骤5,控制第二驱动系统运行,使第二活动件以“先下移后上移”的方式反复运动设定次数/设定时间;步骤6,控制第一驱动系统运行使第一活动件回到初始位置;步骤7,取出管架上的离心管,并进行首次离心处理;步骤8,将经首次离心处理后的离心管再次插装在管架上,并放置在底板正下方;步骤9,再次执行步骤4;步骤10,控制第二驱动系统运行使第二活动件上移进而带动活塞杆上移至指定高度,此过程中,离心管内的上清液被抽走,被抽走的上清液弃掉;步骤11,重复执行步骤2

步骤10。
[0015]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匀效果,所述的设定高度位置为首次注入到离心管内的培养血液表面。
[0016]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每当管架被移走后,都控制第二驱动系统运行,使第二活动件以“先下移后上移”的方式反复运动指定次数,将针筒内的残液排出。
[0017]另一种采用前述智能化混悬移液装置的染色体畸变检测液纯化方法,步骤包括:步骤21,直接将待检测血液注入离心管中,或者借助于液料加注系统将待检测血液注入离心管中,离心管位于底板正下方;步骤22,控制第一驱动系统运行使第一活动件自初位置下移进而带动注射器组件下移,直到针管下端移动到设定高度位置,然后控制第一驱动系统暂停;
步骤23,控制液料加注系统运行,往离心管内加入定量的反应液;步骤24,控制第二驱动系统运行,使第二活动件以“先下移后上移”的方式反复运动设定次数/设定时间;步骤25,控制第一驱动系统运行使第一活动件回到初始位置;取出管架上的离心管,并进行首次离心处理;步骤26,将经首次离心处理后的离心管再次插装在管架上,并放置在底板正下方;步骤27,再次执行步骤22;然后控制上清液抽吸系统运行,将离心管内的上清液被抽走;步骤28,一次或多次执行步骤22

步骤27。
[0018]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案,不仅能够有效且快速的将反应液与待检测液、首次离心后的沉淀物混匀(以四十组待检测液为例,只需要不到两分钟就能够完成单次混匀,而现有的单次混匀至少需要耗时约二十分钟,混匀是指除去离心处理外的从加反应液到混合均匀的过程),混匀/混悬工序得到大幅简化,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而且能够显著提高染色体畸变检测液纯化效率,还能够在混匀过程中避免局部或部分沉淀物附着/粘附在离心管内壁,具有优异的纯化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案,还能够快速、精确地将上清液移走,能够有效避免离心管内残留的上清液过多。
附图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混悬移液装置,包括若干个呈阵列布置的针管(1),每个针管(1)能够插入离心管(2)内,其特征在于:采用注射器组件的针体作为所述针管(1),注射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活动件(10)的底板(13)上的针筒(3),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二活动件(11)上并配合针筒(3)的活塞杆(12),第二活动件(11)位于底板(13)上方,第一驱动系统(14)连接第一活动件(10),第二驱动系统(15)连接第二活动件(11),第一驱动系统(14)和第二驱动系统(15)均连接控制器,控制器的处理模块执行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功能:控制第一驱动系统(14)运行使第一活动件(10)下移进而带动注射器组件下移至预设高度,控制第二驱动系统(15)运行使第二活动件(11)上移进而带动活塞杆(12)上移至指定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混悬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活动件(10)两侧端通过第一导向柱(16)配合在框架(4)上的第一导向孔(5)中;第一活动件(10)顶端通过丝杠连接第一驱动电机,或者,第一活动件(10)顶端连接的伸缩器作为所述第一驱动系统(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化混悬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第二活动件(11)通过第二导向柱(17)配合在第一活动件(10)上的第二导向孔(5)中;第二驱动系统(15)设置在第二活动件(11)上方,第二驱动系统(15)采用伸缩器并固定在第一活动件(10)的顶板上;或者,(b)所述的第二活动件(11)通过第二导向柱(17)配合在第一活动件(10)上的第二导向孔(5)中;第二驱动系统(15)包括连接在第一活动件(10)的顶板上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丝杠二连接在第一活动件(10)的底板(13)上,第二活动件(11)螺纹配合在丝杠二上并作为丝杠二的活动螺母。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化混悬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筒(3)下部固定设置有挡部(6),当针管(1)插入离心管(2)内预设高度时,挡部(6)刚好盖合在离心管(2)的管口处,由挡部(6)、离心管(2)的管壁和针筒(3)下部共同围合成闭式空间,在挡部(6)上设置有排气针管(1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化混悬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3)上设置有通孔,活塞杆(12)穿过该通孔,所有的离心管(2)插装在管架(7)上,管架(7)能够放置在底板(13)正下方;所述的第一活动件(10)采用矩形框体,框架(4)也采用矩形框体,第二活动件(11)采用平板,驱动系统的动力源采用伺服电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化混悬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部(6)采用硅胶塞,在硅胶塞上插装有第二针管(21)和第三针管(22),第二针管(21)和第三针管(22)的下端插入离心管(2)内指定位置,第二针管(21)外接液料加注系统,第三针管(22)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梦云袁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救灾防病应急处理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