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深孔注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5158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隧道深孔注浆方法,其中,在隧道的挑顶寻找涌水点位,在所述涌水点位钻孔,用以形成隔水层;在所述隔水层注入止水浆;在所述挑顶的侧壁进行钻孔、清孔以及验孔,以形成注浆孔;然后在所述注浆孔内安装导管,在所述导管内放置钢筋笼;通过直接在挑顶的侧壁钻孔,以形成用于灌注混凝土的注浆孔,然后在注浆孔内安装导管和钢筋笼,使注浆孔在注入混凝土后,经过混凝土的凝结,形成用于支撑隧道的支护结构,且此种方法无需在挑顶处架设模板,压缩施工隧道的支护结构的周期时间,而且此支护结构也能满足隧道的支撑要求。在所述导管内注入浆体,在注浆时将所述导管缓慢移出所述注浆孔,待所述注浆孔内的浆体塞满后,将所述导管完全拔出。述导管完全拔出。述导管完全拔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深孔注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护坡施工的
,特别涉及一种隧道深孔注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实际进行开挖施工时,一般都需对隧道进行提前支护或开挖后及时支护。在进行隧道施工后,经常面临施工工期紧且施工难度大的问题,需要加快施工进度。其中,在遇到围岩以页岩为主地质时,页岩土质软弱、破碎、富水,遇水容易软化,导致隧道施工难度加大,尤其在横洞洞身和出口工作面。现有的注浆方法一般在隧道的顶部支起模板,在隧道顶部喷射防水砂浆,然后在灌注混凝土,然而在注浆前安装模板需要较长的时间,导致隧道施工周期加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隧道深孔注浆方法,旨在无需在隧道的挑顶安装模板即可完成注浆,且提高隧道施工的周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隧道深孔注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一:在隧道的挑顶寻找涌水点位,在所述涌水点位的下端钻孔,用以形成隔水层;在所述隔水层注入止水浆;
[0006]步骤二:在所述挑顶的侧壁进行钻孔、清孔以及验孔,以形成注浆孔;然后在所述注浆孔内安装导管,在所述导管内放置钢筋笼;
[0007]步骤三:在所述导管内注入浆体,在注浆时将所述导管缓慢移出所述注浆孔,待所述注浆孔内的浆体塞满后,将所述导管完全拔出,且采用止浆塞封住所述注浆孔的孔口,以使所述注浆孔内形成用于支撑所述隧道的支护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注浆方法包括,采用压力为8~15mpa的注浆泵连接所述导管,所述导管的直径为35~50mm,所述导管的侧壁设有多个导浆孔,相邻所述导浆孔之间的距离为28~35cm。
[0009]优选的,所述注浆方法包括:沿所述挑顶的弧面进行定位放线,依据挑顶的弧面加工钢架,在所述钢架的侧壁开设多个导孔,所述导孔的孔径为60~70mm,相邻所述导孔之间的距离为28~35cm,所述导管通过所述导孔进入至所述注浆孔中。
[0010]优选的,所述注浆方法包括:在注浆孔的混凝土凝固后,在所述挑顶处开设2~4个检查孔,以观测所述支护结构的涌水量。
[0011]优选的,所述注浆方法包括:在所述钻孔中,钻孔的深度为4~5m,钻杆采用朝上倾斜设置,所述钻杆的倾斜的水平夹角为1~3
°

[0012]优选的,所述注浆方法包括:采用多次拔出所述钻杆,每次所述钻杆拔出的幅度小于20cm,且匀速拔杆。
[0013]优选的,所述注浆方法包括:在所述清孔时,采用L型加压风管清理所述注浆孔内的碎渣。
[0014]优选的,所述注浆方法包括:在注浆时,先在出水量较大的所述涌水点位附近的注浆孔注浆。
[0015]优选的,所述注浆方法包括:所述注浆开始时的流速为22~40L/min,所述注浆结束时的流速为11L/min。
[001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步骤一:在隧道的挑顶寻找涌水点位,在所述涌水点位的下端钻孔,用以形成隔水层;在所述隔水层注入止水浆;通过步骤一可以阻隔隧道内的渗水点,避免在注浆时,水渗透至注浆孔中,避免影响注浆孔内混凝土的凝结强度,同时可以避免隧道的支护结构出现软化的现象。步骤二:在所述挑顶的侧壁进行钻孔、清孔以及验孔,以形成注浆孔;然后在所述注浆孔内安装导管,在所述导管内放置钢筋笼;通过步骤二直接在挑顶的侧壁钻孔,以形成用于灌注混凝土的注浆孔,然后在注浆孔内安装导管和钢筋笼,使注浆孔在注入混凝土后,经过混凝土的凝结,形成用于支撑隧道的支护结构,且此种方法无需在挑顶处架设模板,从而压缩施工隧道的支护结构的周期时间,而且此支护结构也能满足隧道的支撑要求。步骤三:在所述导管内注入浆体,在注浆时将所述导管缓慢移出所述注浆孔,待所述注浆孔内的浆体塞满后,将所述导管完全拔出,且采用止浆塞封住所述注浆孔的孔口,以使所述注浆孔内形成用于支撑所述隧道的支护结构。通过步骤三,可以利用导管将混凝土注入至注浆孔中,采用边灌边退的方式取出此导管,避免导管被混凝土黏住;此导管将混凝土引导至注浆孔中,使挑顶处形成混凝土的支护结构,提高隧道的支撑强度,避免出现坍塌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隧道深孔注浆方法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一。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隧道深孔注浆方法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二。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隧道深孔注浆方法一实施例中钻杆的示意图。
[0021]附图标号说明:
[0022]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隧道61涌水点位2挑顶7注浆孔3导管71导孔31导浆孔8钢架4钢筋笼9钻杆5隔水层10检查孔6岩页层
ꢀꢀ
[0023]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6]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7]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隧道1深孔注浆方法。参照图1至图3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该隧道1深孔注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步骤一:在隧道1的挑顶2寻找涌水点位61,在所述涌水点位61的下端钻孔,用以形成隔水层5;在所述隔水层5注入止水浆;
[0029]步骤二:在所述挑顶2的侧壁进行钻孔、清孔以及验孔,以形成注浆孔7;然后在所述注浆孔7内安装导管3,在所述导管3内放置钢筋笼4;
[0030]步骤三:在所述导管3内注入浆体,在注浆时将所述导管3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深孔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隧道的挑顶寻找涌水点位,在所述涌水点位的下端钻孔,用以形成隔水层;在所述隔水层注入止水浆;在所述挑顶的侧壁进行钻孔、清孔以及验孔,以形成注浆孔;然后在所述注浆孔内安装导管,在所述导管内放置钢筋笼;在所述导管内注入浆体,在注浆时将所述导管缓慢移出所述注浆孔,待所述注浆孔内的浆体塞满后,将所述导管完全拔出,且采用止浆塞封住所述注浆孔的孔口,以使所述注浆孔内形成用于支撑所述隧道的支护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方法包括:采用压力为8~15mpa的注浆泵连接所述导管,所述导管的直径为35~50mm,所述导管的侧壁设有多个导浆孔,相邻所述导浆孔之间的距离为28~35c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方法包括:沿所述挑顶的弧面进行定位放线,依据挑顶的弧面加工钢架;在所述钢架的侧壁开设多个导孔,所述导孔的孔径为60~70mm,相邻所述导孔之间的距离为28~35cm,所述导管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鹏宋鹏杰范振芳刘子焱呼金潼李强柴伟刚侯振华廖建峰杨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