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板定位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467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板定位技术领域,公开了太阳能板定位电路,包括防盗追踪器、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第二电压转换单元、储能单元、第一防反单元和第二防反单元;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将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转换为第一输出电压,第一输出电压分别输入到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第一防反单元,第二电压转换单元将第一输出电压转换为第二输出电压,第二输出电压的幅值小于第一输出电压的幅值,第二输出电压分别输入到储能单元和第二防反单元,第一防反单元和第二防反单元与防盗追踪器的电源端电连接;在使用时,当太阳能电池板上固定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后,无论太阳能电池板是否被盗,无论太阳能电池板在白天还是在夜间,防盗追踪器都有电源输入,能实现定位。能实现定位。能实现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板定位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板定位
,具体涉及太阳能板定位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储量的不断减少以及气候变暖危机的出现,新能源的发展对于调整能源使用结构和保护环境方面至关重要。在新能源中,太阳能由于其具有普遍性即没有地域限制,无论海洋还是陆地,无论高山或者岛屿,均可直接开发和利用。
[0003]在太阳能的采用过程中,需要用到太阳能板做能源转换即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目前在太阳能板安装完成后,由于在某些偏远地区或者太阳能板安装面积很大的区域或者在乡下区域会存在监控不足的情况,即存在太阳能板被盗的风险。为了在太阳能板被盗后仍能被寻找到,现有技术都会在太阳能板上额外布置防盗追踪器,这种跟踪器能够通过移动、电信或者联通等商用网络向有固定IP地址的服务器发送自身经纬度位置信息,从而将自己的位置信息发送给后台。
[0004]然而这种防盗追踪器在实际使用时都是通过电池来进行供电,而电池电量有限,且受使用温度影响,一旦在电池无电或者温度过低时,防盗追踪器便不能正常使用,给太阳能板的找回和公安破案带来不便;另外如果布置大容量的电池则会增加太阳能板的部署成本,而且大容量电池体积过大,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很容易被拆除掉。例如授权公开号为CN212570010U的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太阳能板防盗跟踪电路装置就是采用电池和外部电源综合向防盗追踪器供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是提供了太阳能板定位电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太阳能板防盗电路由于采用电池供电或者采用电池加外部电源综合供电的方式,存在防盗追踪器不能正常使用或者部署成本高的问题。
[000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太阳能板定位电路,包括防盗追踪器、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第二电压转换单元、储能单元、第一防反单元和第二防反单元;所述第一防反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防反单元包括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被配置于将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转换为第一输出电压,所述第一输出电压分别输入到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和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单元被配置于将第一输出电压转换为第二输出电压,所述第二输出电压的幅值小于所述第一输出电压的幅值,所述第二输出电压分别输入到所述储能单元和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均与所述防盗追踪器的电源端电连接。
[0007]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第一电压转换单元是将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转换为第一输出电压,无论太阳能板是否被盗,在太阳能板的正常使用过程中即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时,第一电压转换单元都会输出第一输出电压,而第一输出电压一方面通过第一防反
单元向防盗追踪器供电,另一方面通过第二电压输出单元向储能单元充电,因此只要太阳能板在使用中,防盗追踪器就能正常工作,实现太阳能板的定位;另外对于夜间太阳能电池板不能正常使用,储能单元通过第二防反单元向防盗追踪器供电,确保防盗追踪器能正常使用。
[0008]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防反单元包括二极管D2,二极管D2的正极为第一防反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二极管D2的负极为第一防反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防反单元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正极为第二防反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二极管D1的正极为第二防反单元的第二输出端。
[0009]在实际使用时,由于二极管D1的正向导通功能,在第一电压转换单元输出第一输出电压时,不用担心第一输出电压经第一防反单元向防盗追踪器供电时还向储能单元供电;实现在第一电压转换单元正常工作时防盗追踪器的供电和储能单元充电的隔离,保证防盗追踪器的工作不会受储能单元充电的影响;当储能单元向防盗追踪器供电时,由于二极管D2的正向导通功能,可以避免储能单元的输出电压输入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从而对第一电压转换单元进行保护。
[0010]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单元包括第一电容E1和第二电容E2,所述第一电容E1的负极通过第二电容E2接地,所述第一电容E1的正极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电连接。
[0011]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包括二极管D5和滤波单元,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被配置于与太阳能板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滤波单元和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
[0012]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滤波单元可以对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电压进行滤波,避免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电压异常波动影响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正常使用。
[0013]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包括转换芯片W2、电感L1、电容C1、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和二极管D6;
[0014]转换芯片W2的一号引脚通过电容C6与转换芯片W2的八号引脚电连接;转换芯片W2的二号引脚被配置于输入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转换芯片W2的四号引脚通过电容C5接地;
[0015]转换芯片W2的八号引脚分别与二极管D6的负极和电感L1一端电连接,电感L1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一端、电容C9一端、电容C1一端、第一输入端和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转换芯片W2的七号引脚、二极管D6的正极、电容C9另一端和电容C1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3另一端分别与转换芯片W2的五号引脚和电阻R4一端电连接,电阻R4另一端接地;
[0016]转换芯片W2的六号引脚分别与电容C7一端和电容C8一端电连接,电容C7另一端通过电阻R2接地,电容C8另一端接地。
[0017]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单元包括转换芯片W1和电容C2,所述转换芯片W1包括输入端IN、输出端OUT和接地端,所述输入端IN被配置于输入第一输出电压,所述接地端接地,所述输出端OUT通过电容C2接地,所述输出端OUT被配置于输出第二输出电压。
[001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本技术还包括电阻R1和二极管D3,所述输出端OUT依次通过电阻R1和二极管D3与所述储能单元和第二输入端电连接。
[0019]在实际使用时,通过二极管D3可以避免储能单元在向防盗追踪器供电时,储能单元的输出电压输入到转换芯片W1的输出端OUT,从而实现储能单元供电时储能单元与第二
电压转换单元的隔离,对第二电压转换单元进行保护。
[002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电压转换单元将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转换为第一输出电压,只要太阳能板在正常使用时,第一输出电压一方面通过第一防反单元向防盗追踪器供电,而不是在白天还依赖电池供电,另一方面通过第二电压转换单元向储能单元供电,在夜间太阳能电池板不工作时储能单元向防盗追踪器供电;因此当太阳能电池板上固定有本技术后,无论太阳能电池板是否被盗,无论太阳能电池板在白天还是在夜间,防盗追踪器都有电源输入,能实现定位,没有通过电池供电时电量不足的风险,而且由于储能单元的辨识度低,本技术没有外部电源供电时被拆掉的风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太阳能板定位电路,包括防盗追踪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第二电压转换单元、储能单元、第一防反单元和第二防反单元;所述第一防反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防反单元包括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被配置于将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转换为第一输出电压,所述第一输出电压分别输入到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和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单元被配置于将第一输出电压转换为第二输出电压,所述第二输出电压的幅值小于所述第一输出电压的幅值,所述第二输出电压分别输入到所述储能单元和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均与所述防盗追踪器的电源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板定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反单元包括二极管D2,二极管D2的正极为第一防反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二极管D2的负极为第一防反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防反单元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正极为第二防反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二极管D1的正极为第二防反单元的第二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板定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包括第一电容E1和第二电容E2,所述第一电容E1的负极通过第二电容E2接地,所述第一电容E1的正极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板定位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极管D5和滤波单元,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被配置于与太阳能板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滤波单元和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长文贺琳曾为员年伟陈铭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同玺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