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型地下水修复结构及其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水修复
,特别是一种环保型地下水修复结构及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地下水修复是指采用抽提、气提、生物修复、渗透反应墙等技术使受污染的地下水恢复到原有水质。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地下水污染时有发生。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工作的开展对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0003]渗透反应墙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适用于地下水污染的原位修复技术,又称为活性渗滤墙。它是在污染物区域下游设置具有高渗透性的活性材料墙体,使得污染羽中的污染物被截留并得到处理,地下水得到净化。
[0004]现有的用于地下水污染治理的隔水漏斗导水门式渗透反应墙通常为整体不可拆卸的墙体,安装过后想要进行维护或者检测,必须整体拆卸,但是渗透反应墙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并不是所有区域都积累大量地下水中的有害污染物,整体拆卸墙体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和任务难度,费时费力,造成可渗透反应墙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现有的墙体内部通常是平铺层叠设置净化层,渗透过程长度通常是墙体的厚度,导致净化修复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渗透墙体维护不便以及净化修复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环保型地下水修复结构及其设备。
[0006]一种环保型地下水修复结构,包括
[0007]主筒体,所述主筒体设置为底部开口的筒体结构;
[0008]所述主筒体的内腔中通过第一环形隔板、第二环形隔板将主筒体内腔由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型地下水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筒体(1),所述主筒体(1)设置为底部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主筒体(1)的内腔中通过第一环形隔板(11)、第二环形隔板(12)将主筒体(1)内腔由内至外分隔为第一腔体(101)、第二腔体(102)和第三腔体(103);所述第一环形隔板(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孔组(104),用于连通第一腔体(101)与第二腔体(102);所述第二环形隔板(12)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孔组(105),用于连通第二腔体(102)与第三腔体(103);所述第一腔体(101)的前端壁上镂空设置有第三孔组(106),用于连通第一腔体(101)与主筒体(1)外部;所述第一腔体(101)的内部设置有螺旋叶片(13),将第一腔体(101)划分为螺旋通道(107);所述主筒体(1)的尾部设置有封盖(14),所述封盖(14)用于封闭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修复筒体(2),所述修复筒体(2)可拆卸地贴合插接在第三腔体(103)中;修复芯(3),所述修复芯(3)嵌合设置在修复筒体(2)中;尾盖(4),可拆卸地设置安装在主筒体(1)的尾部;所述尾盖(4)上镂空设置有第四孔组(43),用于连通第三腔体(103)与主筒体(1)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地下水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组(104)、第二孔组(105)、第三孔组(106)和第四孔组(43)为等径孔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地下水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筒体(1)的外壁设置有限位凸条(15),所述限位凸条(15)至少设置为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保型地下水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条(15)的尾部延伸出主筒体(1)的外壁尾部且于内侧设置有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飞,胡昊波,胡志林,殷利明,谢玉利,黄健峰,李春花,邹晶,万美春,田茂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环国投重庆环保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