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时检测4类17种热加工危害物的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14578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同时检测4类17种热加工危害物的方法,包括:在样品中加入正己烷,混匀后丢弃正己烷相,用二甲基酮和超声辅助提取丙烯酰胺、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spectrometry,UPLC

MS/MS)同时检测4类17种热加工危害物的检测方法,具体包括丙烯酰胺、5

羟甲基糠醛、13种杂环胺和2种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
[0005]实现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同时检测4类17种热加工危害物的检测方法,所述4类17种热加工危害物包括:丙烯酰胺、5

羟甲基糠醛、13种杂环胺:2

氨基
‑3‑
甲基咪唑[4,5

f]喹啉(IQ)、2

氨基

3,8

二甲基咪唑[4,5

f]喹啉(MeIQx)、1

甲基

9H

吡啶[3,4

b]吲哚(Harman)、9H

吡啶[3,4

b]吲哚(Norharman)、2

氨基

9H

吡啶[2,3

b]吲哚(AαC)、2

氨基
‑3‑
甲基

9H

吡啶[2,3

b]吲哚(MeAαC)、3

氨基

1,4

二甲基

5H

吡啶[4,3

b]吲哚乙酸酯(Trp

P

1)、3

氨基
‑1‑
甲基

5H

吡啶[4,3

b]吲哚乙酸酯(Trp

P

2)、2

氨基
‑6‑
甲基二吡啶并[1,2

α:3'2'

d]咪唑氢氯酸盐(Glu

P

1)、2

氨基二吡啶并[1,2

α:3'2'

d]咪唑氢氯酸盐(Glu

P

2)、2

氨基
‑1‑
甲基
‑6‑
苯咪唑[4,5

b]吡啶(PhIP)、2

氨基

1,6

二甲基咪唑[4,5

b]吡啶(DMIP)、2

氨基
‑5‑
苯基吡啶(Phe

P

1)、2种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羧甲基赖氨酸(CML)、羧乙基赖氨酸(CEL),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0007]S1:在样品中加入正己烷,涡旋混匀后超声处理,离心,丢弃正己烷相以除去脂质;加入二甲基酮,用超声辅助提取丙烯酰胺、5

羟甲基糠醛和游离杂环胺,离心,收集二甲基酮层上清液,加入混合内部标准品溶液,净化干燥后,用初始流动相复溶;
[0008]S2:将步骤S1离心余下的沉淀物转移到另一管中,加入四氢硼酸钠还原;加入氢氯酸水解;水解产物中加入混合内部标准品溶液,通过固相萃取小柱(Oasis MCX),用氨化甲醇洗脱,干燥后,用初始流动相复溶;
[0009]S3: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混合标准工作溶液,建立17种物质的标准曲线;步骤S1、步骤S2复溶得到的产物分别或混合后采用UPLC

MS/MS分析,内部标准品法定量;
[0010]其中步骤S1复溶的产物用于检测丙烯酰胺、5

羟甲基糠醛、13种杂环胺(AA、HMF和13种游离HAs);步骤S2复溶的产物用于检测13种结合HAs和2种结合AGEs。
[0011]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
[0012]步骤S1中,所述样品为待测的热加工食品样品,按每克样品加入10mL正己烷的比例,涡旋,超声5~15分钟,离心丢弃正己烷相,以除去脂质。
[0013]该步骤可重复三次。
[0014]步骤S1中,每克样品加入10mL二甲基酮并涡旋1~2分钟,采用超声辅助提取10~30分钟后,将混合物以5000~20000rpm连续离心5~20分钟。
[0015]步骤S1中,所述混合内部标准品溶液的终浓度为200~1000μg/L;加入的净化物质为无水硫酸镁(MgSO4)和N

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
[0016]可选地,所述混合内部标准品溶液加入体积为每克样品20μL,内部标准品溶液浓度为50mg/L 13
C3‑
AA、10mg/L 13
C6‑
HMF和10mg/L 4,7,8

TriMeIQx。加入混合内部标准品溶液后用无水MgSO4和PSA净化。
[0017]加入AA、HMF和HAs对应的内部标准品
13
C3‑
AA、
13
C6‑
HMF和4,7,8

TriMeIQx,有两点作用:其一是消除基质效应的干扰,减少掩蔽或增强效应,造成含量低估或高估;其二是校正前处理过程造成的损失,避免含量低估。
[0018]其中,无水MgSO4的作用是吸附样品中的水分,促进目标分析物转移至有机相,提高萃取效率;PSA的作用是吸附部分杂质,净化提取液。每克样品二者的加入量可分别为
4.0g和0.03g。
[0019]步骤S2中,将离心后余下的沉淀物转移到聚四氟乙烯管中用于结合态HAs和AGEs分析。本方法可以同步转化结合态HAs和AGEs,实现准确定量,减少前处理的时间成本和有机试剂的投入。
[0020]步骤S2中,还原操作为:用pH 9.2的硼酸盐缓冲液和1M四氢硼酸钠(0.1M氢氧化钠溶解)溶液处理10~15小时。还原溶液用氯仿

甲醇混合溶液沉淀蛋白。
[0021]该还原步骤旨在减少果糖赖氨酸,从而避免其在酸水解过程中形成新的AGEs,造成含量高估。
[0022]具体可以采用如下操作:称量1g样品,在4℃下使用10mL硼酸盐缓冲液(0.2M,pH 9.2)和5mL四氢硼酸钠(1M,溶于0.1M氢氧化钠溶液)还原12小时。还原溶液优选用10mL氯仿

甲醇(2:1,v/v)混合溶液沉淀蛋白。
[0023]步骤S2中,水解操作为:在6M氢氯酸中水解20~28小时。冷却至室温后,过滤蛋白水解产物并用超纯水稀释。
[0024]更优选地,采用的水解条件是加入10mL 6M氢氯酸,在110℃水解24小时。
[0025]所述固相萃取小柱,可以是Oasis MCX,或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时检测4类17种热加工危害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4类17种热加工危害物包括:丙烯酰胺、5

羟甲基糠醛、13种杂环胺:2

氨基
‑3‑
甲基咪唑[4,5

f]喹啉(IQ)、2

氨基

3,8

二甲基咪唑[4,5

f]喹啉(MeIQx)、1

甲基

9H

吡啶[3,4

b]吲哚(Harman)、9H

吡啶[3,4

b]吲哚(Norharman)、2

氨基

9H

吡啶[2,3

b]吲哚(AαC)、2

氨基
‑3‑
甲基

9H

吡啶[2,3

b]吲哚(MeAαC)、3

氨基

1,4

二甲基

5H

吡啶[4,3

b]吲哚乙酸酯(Trp

P

1)、3

氨基
‑1‑
甲基

5H

吡啶[4,3

b]吲哚乙酸酯(Trp

P

2)、2

氨基
‑6‑
甲基二吡啶并[1,2

α:3'2'

d]咪唑氢氯酸盐(Glu

P

1)、2

氨基二吡啶并[1,2

α:3'2'

d]咪唑氢氯酸盐(Glu

P

2)、2

氨基
‑1‑
甲基
‑6‑
苯咪唑[4,5

b]吡啶(PhIP)、2

氨基

1,6

二甲基咪唑[4,5

b]吡啶(DMIP)、2

氨基
‑5‑
苯基吡啶(Phe

P

1)、2种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羧甲基赖氨酸(CML)、羧乙基赖氨酸(CEL);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样品中加入正己烷,涡旋混匀后超声处理,离心,丢弃正己烷相以除去脂质;加入二甲基酮,用超声辅助提取丙烯酰胺、5

羟甲基糠醛和游离杂环胺,离心,收集二甲基酮层上清液,加入混合内部标准品溶液,净化干燥后,用初始流动相复溶;S2:将步骤S1离心后余下的沉淀物转移到另一管中,加入四氢硼酸钠还原;加入氢氯酸水解;水解产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雨辰魏思宇陈芳杨馨孙国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