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针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状态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通信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系统参数,根据各子系统的系统参数分别构建各子系统对应的子向量,并根据各子向量构建通信系统的系统状态向量;分别确定系统状态向量和多个系统状态聚类结果之间的聚类距离,并根据各聚类距离,确定系统状态向量对应的目标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将目标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对应的系统预测状态,作为目标系统预测状态。采用本方法能够降低系统状态预测的计算量,同时保留系统状态预测的精度。同时保留系统状态预测的精度。同时保留系统状态预测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状态预测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
,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状态预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移动通信系统是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综合业务数字网和互联网综合组网,使“移动通信网”与“运动通信网”有机融合、取长补短,并可通过升空平台通信系统和机动卫星通信系统扩展通信覆盖范围,从而构成一体化的通信系统。相较于民用信息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呈现设备种类多、终端种类多、运行环境复杂多变的特性。
[0003]目前针对通信系统的运维状态预测技术大多集中于民用通信系统上,民用通信系统一般设置于机房中,机房内部的环境较为稳定,且设备之间间隔较远,互相之间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0004]然而,移动通信系统的运行环境比民用通信系统复杂得多,而且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各设备之间距离较近,设备运行时容易对临近的其他设备造成影响。若采用现有技术中针对民用通信系统进行运维状态预测的方式,则需要考虑到的影响因素极多,使得建模复杂,预测计算量高,移动通信系统可能无法承担系统状态预测所需的计算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针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状态预测方法及装置。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针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状态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7]获取通信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系统参数,根据各所述子系统的系统参数分别构建各所述子系统对应的子向量,并根据各所述子向量构建所述通信系统的系统状态向量,其中,所述系统参数包括运行参数和/或检测到的环境参数;
[0008]分别确定所述系统状态向量和多个系统状态聚类结果之间的聚类距离,并根据各所述聚类距离,确定所述系统状态向量对应的目标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其中,所述系统状态聚类结果中包括至少一个历史系统状态向量,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为在历史系统状态预测中构建的系统状态向量;
[0009]将所述目标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对应的系统预测状态,作为目标系统预测状态。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通信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系统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1]获取各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及各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对应的所述系统预测状态;
[0012]针对任一所述系统预测状态,对所述系统预测状态对应的各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进行层次聚类处理,得到所述系统预测状态对应的多个所述系统状态聚类结果。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系统预测状态对应的各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进行层次聚类处理,得到所述系统预测状态对应的多个所述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包括:
[0014]将各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分别作为临时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并分别确定各所述临时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对应的聚类向量;
[0015]确定所述聚类向量中每两个所述聚类向量之间的向量距离,并将各所述向量距离中最小的向量距离作为目标向量距离;
[0016]在所述目标向量距离大于向量距离阈值的情况下,将各所述临时系统状态聚类结果作为各所述系统状态聚类结果,或者;
[0017]在所述目标向量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向量距离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向量距离对应的两个聚类向量所对应的所述临时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合并为一个临时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并跳转至分别确定各所述临时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对应的聚类向量的步骤。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别确定所述系统状态向量和多个系统状态聚类结果之间的聚类距离,包括:
[0019]针对任一所述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对应的所述聚类向量,分别确定所述聚类向量的各子向量和所述系统状态向量的各所述子向量之间的子向量距离;
[0020]根据各所述子向量距离,确定所述聚类向量和所述系统状态向量之间的向量距离,并将所述向量距离作为所述系统状态向量和所述系统状态聚类结果之间的聚类距离。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通信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系统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2]在所述通信系统中存在目标子系统,和/或各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中存在目标子向量的情况下,对各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进行调整,以使得调整后的各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的各所述子向量,和所述通信系统中的各所述子系统一一对应,其中,所述目标子系统为与任一所述子向量均不存在对应关系的子系统,所述目标子向量为与任一所述子系统均不存在对应关系的子向量;
[0023]对各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重新进行聚类处理,得到多个所述系统状态聚类结果。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通信系统中存在目标子系统,和/或各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中存在目标子向量的情况下,对各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进行调整,包括:
[0025]在存在目标子系统的情况下,在各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中增加所述目标子系统对应的子向量;
[0026]在存在目标子向量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子向量从各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中删除。
[00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8]在接收到状态调整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系统状态向量对应的所述系统预测状态调整为所述状态调整指令指示的系统预测状态;
[0029]将系统预测状态调整后的所述系统状态向量作为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
[0030]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针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状态预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31]构建模块,用于获取通信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系统参数,根据各所述子系统的系统
参数分别构建各所述子系统对应的子向量,并根据各所述子向量构建所述通信系统的系统状态向量,其中,所述系统参数包括运行参数和/或检测到的环境参数;
[0032]确定模块,用于分别确定所述系统状态向量和多个系统状态聚类结果之间的聚类距离,并根据各所述聚类距离,确定所述系统状态向量对应的目标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其中,所述系统状态聚类结果中包括至少一个历史系统状态向量,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为在历史系统状态预测中构建的系统状态向量;
[0033]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对应的系统预测状态,作为目标系统预测状态。
[00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0035]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及各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对应的所述系统预测状态;
[0036]第一聚类模块,用于针对任一所述系统预测状态,对所述系统预测状态对应的各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进行层次聚类处理,得到所述系统预测状态对应的多个所述系统状态聚类结果。
[003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聚类模块,还用于:
[0038]将各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分别作为临时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并分别确定各所述临时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对应的聚类向量;
[0039]确定所述聚类向量中每两个所述聚类向量之间的向量距离,并将各所述向量距离中最小的向量距离作为目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状态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通信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系统参数,根据各所述子系统的系统参数分别构建各所述子系统对应的子向量,并根据各所述子向量构建所述通信系统的系统状态向量,其中,所述系统参数包括运行参数和/或检测到的环境参数;分别确定所述系统状态向量和多个系统状态聚类结果之间的聚类距离,并根据各所述聚类距离,确定所述系统状态向量对应的目标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其中,所述系统状态聚类结果中包括至少一个历史系统状态向量,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为在历史系统状态预测中构建的系统状态向量;将所述目标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对应的系统预测状态,作为目标系统预测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通信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系统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各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及各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对应的所述系统预测状态;针对任一所述系统预测状态,对所述系统预测状态对应的各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进行层次聚类处理,得到所述系统预测状态对应的多个所述系统状态聚类结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系统预测状态对应的各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进行层次聚类处理,得到所述系统预测状态对应的多个所述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包括:将各所述历史系统状态向量分别作为临时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并分别确定各所述临时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对应的聚类向量;确定所述聚类向量中每两个所述聚类向量之间的向量距离,并将各所述向量距离中最小的向量距离作为目标向量距离;在所述目标向量距离大于向量距离阈值的情况下,将各所述临时系统状态聚类结果作为各所述系统状态聚类结果,或者;在所述目标向量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向量距离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向量距离对应的两个聚类向量所对应的所述临时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合并为一个临时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并跳转至分别确定各所述临时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对应的聚类向量的步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确定所述系统状态向量和多个系统状态聚类结果之间的聚类距离,包括:针对任一所述系统状态聚类结果对应的所述聚类向量,分别确定所述聚类向量的各子向量和所述系统状态向量的各所述子向量之间的子向量距离;根据各所述子向量距离,确定所述聚类向量和所述系统状态向量之间的向量距离,并将所述向量距离作为所述系统状态向量和所述系统状态聚类结果之间的聚类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通信系统中各子系统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巍巍,唐玉建,唐艺,董晗,石丽雅,杨悌,周磊,窦嵩玉,马利萌,王欣,刘蔚,赵晓波,侯聪,常恩彪,李子京,赵聆聆,华珂,张希波,尹瑛,孙建涛,柏华英,黄玉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一六二三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