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冷库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冷库、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432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9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冷库的控制方法,冷库设有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第一制冷系统包括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蓄冷水箱和第一风机,第一蒸发器安装于第一蓄冷水箱内部,第二蒸发器相对于第一风机安装,第二制冷系统包括第三蒸发器、第四蒸发器、第二蓄冷水箱和第二风机,第三蒸发器安装于第二蓄冷水箱内部,第四蒸发器相对于第二风机安装;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冷库环境温度;根据冷库环境温度与冷库目标温度的温度差值,控制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的运行。本申请能够在存储初期快速降低库内温度,并在存储后期通过蓄冷保持库内低温,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用于冷库的控制装置及冷库、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介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冷库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冷库、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制冷
,例如涉及一种用于冷库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冷库、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冷库用于一些冷藏货物的存储。市面常见冷库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用于中长期储存,另一种用于中转暂时存储。前者通常采用风冷式翅片蒸发器作为制冷系统的组成部分,并安装于冷库内部,其制冷装置采用常通电模式。当制冷系统工作时,利用风机将库内空气流经蒸发器进行热交换,以达到降低库内温度的目的。而后者内置蓄冷水箱,作为制冷系统组成部分的蒸发器装配于蓄冷水箱内部,其首先对蓄冷液体进行冷却以存储冷量,再利用自然对流方式冷却库内空气,从而达到降低库内温度的目的。
[0003]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4]第一种冷库在断电后温度回升较快,因此当其处于电力不稳定地区或存放较贵重货物时难以投入应用,除非配置额外的发电系统,否则存在货物损坏的风险。第二种冷库降温速度较慢,尤其在夏天同时存入大量负载的情况下,可能难以在有限时间内将库内温度降至最佳储存温度。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兼顾快速降温和蓄冷保温的冷库方案。
[0005]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库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冷库、存储介质,能够在存储初期快速降低库内温度,并在存储后期通过蓄冷保持库内低温,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库设有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第一制冷系统包括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蓄冷水箱和第一风机,第一蒸发器安装于第一蓄冷水箱内部,第二蒸发器相对于第一风机安装,第二制冷系统包括第三蒸发器、第四蒸发器、第二蓄冷水箱和第二风机,第三蒸发器安装于第二蓄冷水箱内部,第四蒸发器相对于第二风机安装;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冷库环境温度;根据冷库环境温度与冷库目标温度的温度差值,控制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的运行。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上述的用于冷库的控制方法。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库包括:第一制冷系统,包括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蓄冷水箱和第一风机,第一蒸发器安装于第一蓄冷水箱内部,第二蒸发器相对于第一风机安装,第一蒸发器设于第一支路,第二蒸发器设于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设
置;第二制冷系统,包括第三蒸发器、第四蒸发器、第二蓄冷水箱和第二风机,第三蒸发器安装于第二蓄冷水箱内部,第四蒸发器相对于第二风机安装,第三蒸发器设于第三支路,第四蒸发器设于第四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并联设置;和,上述的用于冷库的控制装置,与第一制冷系统以及第二制冷系统电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运行时,执行上述的用于冷库的控制方法。
[001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冷库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冷库、存储介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13]本公开实施例中,冷库设有两套制冷系统,且每套制冷系统均同时配置有风冷式蒸发器和水冷式蒸发器。多个蒸发器可单独或组合制冷,以合理降低库内温度。通过检测冷库环境温度,并计算其与冷库目标温度的温度差值,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判断库内热负荷量。进一步地,基于热负荷量,通过控制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精确运行,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在存储初期快速降低库内温度,并在存储后期通过蓄冷保持库内低温,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
[0014]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15]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0016]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冷库的环境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冷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冷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冷库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冷库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冷库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冷库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0023]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冷库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00:第一制冷系统;101:第一蒸发器;102:第二蒸发器;103:第一蓄冷水箱;104:第一风机;105:第一支路;106:第二支路;107:第一节流阀;108:第二节流阀;109:第一冷凝器;110:第一压缩机;111:第一辅路;112:第一控制阀;113:第一储液罐;200:第二制冷系统;201:第三蒸发器;202:第四蒸发器;203:第二蓄冷水箱;204:第二风机;205:第三支路;206:第四支路;207:第三节流阀;208:第四节流阀;209:第二冷凝器;210:第二压缩机;211:第二辅路;212:第二控制阀;213:第二储液罐;300:用于冷库的控制装置;301:处理器;302:存储器;303:通信接口;304: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
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0027]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0028]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9]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0030]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冷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库设有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第一制冷系统包括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蓄冷水箱和第一风机,第一蒸发器安装于第一蓄冷水箱内部,第二蒸发器相对于第一风机安装,第二制冷系统包括第三蒸发器、第四蒸发器、第二蓄冷水箱和第二风机,第三蒸发器安装于第二蓄冷水箱内部,第四蒸发器相对于第二风机安装;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冷库环境温度;根据冷库环境温度与冷库目标温度的温度差值,控制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的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冷库环境温度与冷库目标温度的温度差值,控制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的运行,包括:在冷库环境温度与冷库目标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预设温差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制冷系统运行快速制冷模式,并,控制第二制冷系统运行快速制冷模式;或者,在冷库环境温度与冷库目标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差的情况下,根据第一蓄冷温度和第二蓄冷温度,控制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的运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蓄冷温度和第二蓄冷温度,控制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的运行,包括:在第一蓄冷温度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且第二蓄冷温度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制冷系统运行蓄冷制冷模式,并,控制第二制冷系统运行蓄冷制冷模式;或者,在第一蓄冷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或第二蓄冷温度大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蓄冷温度和第二蓄冷温度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的运行。4.根据权利要求所述3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蓄冷温度和第二蓄冷温度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的运行,包括:在第一蓄冷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蓄冷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制冷系统运行蓄冷制冷模式,并,控制第二制冷系统运行快速制冷模式;或者,在第一蓄冷温度小于第二蓄冷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制冷系统运行快速制冷模式,并,控制第二制冷系统运行蓄冷制冷模式。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菲刘占杰李红涛雷绵红吕尚武王文明王利鑫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