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4319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9
本申请涉及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包括屋顶本体以及设置于屋顶本体顶部的安装板,安装板远离屋顶本体的板面固定有若干太阳能板;屋顶本体的顶壁开设有用于容纳安装板的容纳槽,安装板的侧壁设有转动杆,转动杆与容纳槽之间设有转动架,转动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杆,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容纳槽的侧壁,转动杆设有用于驱使转动杆转动的转动组件,当转动架驱使安装板朝靠近容纳槽的一侧转动时,转动组件迫使安装板绕转动杆的中轴线转动并使安装板收纳于容纳槽内,转动架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有用于驱使转动架转动的驱动组件。本申请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能够降低人们在屋顶本体活动时,太阳能板对屋顶本体的空间占用率。太阳能板对屋顶本体的空间占用率。太阳能板对屋顶本体的空间占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市政建筑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绿色建筑是对节能、环保的建筑实践的需求和渴望,它通常强调资源可再生利用,包括环境、经济以及社会效益,减小环境负荷,优化系统。
[0003]随着城市经济和工业的发展,我国的用电量日益增加,人们日常生活的用电也越来越紧张,为减轻城市用电压力,人们选择在屋顶处安装太阳能板,太阳能板能够吸收部分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或热能,实现了资源再利用,建设绿色环保型的屋顶。
[0004]现有的太阳能板安装于屋顶的过程中,通常在屋顶表面焊接用于安装太阳能板的安装架,将太阳能板固定安装于或转动安装于安装架,从而实现太阳能板与屋顶之间的安装;然而,当人们需要在屋顶活动时,此类的安装方式中太阳能板和安装架均占用了屋顶的空间,造成人们的正常活动受限,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降低人们在屋顶本体活动时,太阳能板对屋顶本体的空间占用率,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包括屋顶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屋顶本体顶部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屋顶本体的板面固定有若干太阳能板;所述屋顶本体的顶壁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安装板的容纳槽,所述安装板的侧壁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所述容纳槽之间设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杆,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所述转动杆设有用于驱使所述转动杆转动的转动组件,当所述转动架驱使所述安装板朝靠近所述容纳槽的一侧转动时,所述转动组件迫使所述安装板绕所述转动杆的中轴线转动并使所述安装板收纳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转动架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设有用于驱使所述转动架转动的驱动组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转动架和转动杆的设置,太阳能板常态通过转动架和安装板架设于屋顶本体的顶部,通过转动架和驱动组件能够控制安装板的转动角度,使用者可根据阳光的角度变化调节太阳能板的转动角度,从而更好的吸收太阳能,提高太阳能板的工作效果;当需要收纳太阳能板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转动架朝靠近容纳槽的一侧转动,转动架转动过程中通过转动组件带动安装板绕转动杆转动,从而迫使安装板的板面能够进入容纳槽并收纳于容纳槽内,降低太阳能板在屋顶本体上表面的空间占用率,从而降低人们在屋顶本体活动时,太阳能板对屋顶本体的空间占用率。
[0008]可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齿轮、齿条以及拉杆,所述齿轮同轴固定于所述转动杆,所述齿条滑移安装于所述转动架且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之间啮合传动,所述拉杆一端铰接于所述齿条的侧壁,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当所述转动架转动至所述容纳
槽内时,所述拉杆迫使所述安装板绕所述转动杆转动至水平状态并收纳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太阳能板转动至所述安装板的底部。
[0009]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齿轮、齿条以及拉杆的设置,收纳太阳能板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转动架朝靠近容纳槽的一侧转动,拉杆能够拉动齿条滑动,迫使齿条与齿轮之间发生啮合传动,从而迫使转动杆转动并迫使安装板转动以进入容纳槽内,当安装板转动至容纳槽内后,太阳能板转动至安装板的底部,从而隐藏于安装板的底部,安装板为人们提供踩踏平台,降低人们在屋顶本体活动时,人们直接踩踏太阳能板而导致太阳能板发生损坏的可能性。
[0010]可选的,所述安装板的板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有所述太阳能板均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容纳槽的底壁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形状相适配,当所述安装板转动并收纳于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相对设置且所述容纳槽的底壁支撑于所述安装板的板面。
[0011]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设置,第一安装槽为太阳能板提供安装空间,当安装板收纳于容纳槽且外界人员踩踏安装板时,容纳槽的底壁支撑于安装板,降低太阳能板受人们踩踏而受力损坏的可能性,提高太阳能板的使用寿命。
[0012]可选的,所述屋顶本体的顶部分别设有用于收集雨水的收集槽和用于储存雨水的蓄水池,所述收集槽的底壁开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连通于所述蓄水池,所述蓄水池连接有用于对植被浇灌的喷洒组件。
[0013]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收集槽和蓄水池的设置,下雨天时,雨水能够通过收集于收集槽,并通过排水槽储存于蓄水池,当屋顶本体的植被需要浇灌时,启动喷洒组件将雨水从蓄水池抽出并用于浇灌植被,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减轻城市的生活用水压力。
[0014]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壁固定有清洗管,所述清洗管的周壁设有多个朝所述太阳能板喷水的清洗孔,所述蓄水池内安装有第一抽水泵,所述清洗管的进水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抽水泵的出水端;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滑移安装有刷条,当所述太阳能板收纳于所述容纳槽时,所述刷条抵接于所述太阳能板的板面,所述刷条设有用于驱使所述刷条滑移以对所述太阳能板进行清洗的滑动组件。
[0015]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清洗管和刷条的设置,当太阳能板收纳于容纳槽后,启动第一抽水泵向清洗管供水,雨水能够喷洒于太阳能板的板面,接着通过滑动组件带动刷条滑移,刷条能够刷除附着于太阳能板表面的灰尘,提高太阳能板表面的清洁度。
[0016]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壁开设有连通于所述蓄水池的排水孔,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壁由远离所述排水孔的一侧向靠近所述排水孔的一侧逐渐向下倾斜。
[0017]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排水孔的设置,当清洗管的雨水对太阳能板进行清洗过程中,雨水对太阳能板清洗完毕后能够通过排水孔重新流向蓄水池,以循环利用水资源;第二安装槽倾斜的底壁能够引导雨水进入排水孔,降低雨水滞留于第二安装槽内的可能性。
[0018]可选的,所述蓄水池侧壁固定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使所述蓄水池形成净水区和污水区,所述第一抽水泵位于所述净水区,所述排水槽连通于所述净水区,所述排水孔连通于所述污水区,所述污水区内安装有第二抽水泵,所述第二抽水泵与所述收集槽之间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水槽设有用于过滤异物的过滤组件。
[0019]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净水区和污水区的设置,收集槽收集的雨水通过排水槽进入净水区,清洗太阳能板时,将净水区的雨水用于喷洒于太阳能板,雨水冲刷太阳能板后,雨水和太阳能板表面的灰尘通过排水孔进入污水区,接着启动第二抽水泵将污水区的污水输送至收集槽,进入收集槽的污水经过排水槽进入净水区时通过过滤组件过滤,从而能够过滤雨水中的灰尘,从而使净水区内的雨水保持一定的清洁度,以便于下次对太阳能板的清洗作业。
[0020]可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排水槽槽口的收集盒以及安装于所述收集盒内的过滤板,所述收集盒的底壁和所述过滤板的板面均开设有多个过滤孔,所述过滤板的过滤孔孔径大于所述收集盒的过滤孔孔径。
[0021]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收集盒和过滤板的设置,雨水通过排水槽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屋顶本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屋顶本体(1)顶部的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远离所述屋顶本体(1)的板面固定有若干太阳能板(21);所述屋顶本体(1)的顶壁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安装板(2)的容纳槽(11),所述安装板(2)的侧壁设有转动杆(22),所述转动杆(22)与所述容纳槽(11)之间设有转动架(3),所述转动架(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杆(22),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槽(11)的侧壁,所述转动杆(22)设有用于驱使所述转动杆(22)转动的转动组件(4),当所述转动架(3)驱使所述安装板(2)朝靠近所述容纳槽(11)的一侧转动时,所述转动组件(4)迫使所述安装板(2)绕所述转动杆(22)的中轴线转动并使所述安装板(2)收纳于所述容纳槽(11)内,所述转动架(3)远离所述安装板(2)的一端设有用于驱使所述转动架(3)转动的驱动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4)包括齿轮(41)、齿条(42)以及拉杆(43),所述齿轮(41)同轴固定于所述转动杆(22),所述齿条(42)滑移安装于所述转动架(3)且所述齿条(42)与所述齿轮(41)之间啮合传动,所述拉杆(43)一端铰接于所述齿条(42)的侧壁,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容纳槽(11)的侧壁,当所述转动架(3)转动至所述容纳槽(11)内时,所述拉杆(43)迫使所述安装板(2)绕所述转动杆(22)转动至水平状态并收纳于所述容纳槽(11)内,且所述太阳能板(21)转动至所述安装板(2)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的板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3),所有所述太阳能板(21)均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3)内;所述容纳槽(11)的底壁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2),所述第一安装槽(23)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安装槽(12)的形状相适配,当所述安装板(2)转动并收纳于所述容纳槽(11)内时,所述第一安装槽(23)和所述第二安装槽(12)相对设置且所述容纳槽(11)的底壁支撑于所述安装板(2)的板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本体(1)的顶部分别设有用于收集雨水的收集槽(13)和用于储存雨水的蓄水池(14),所述收集槽(13)的底壁开设有排水槽(15),所述排水槽(15)连通于所述蓄水池(14),所述蓄水池(14)连接有用于对植被浇灌的喷洒组件(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槽(12)的底壁固定有清洗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竞渊陈臻恒吴启辉潘美虹叶盛俊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