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无线通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414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6
一种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无线通信系统。该终端具有控制单元,控制小区中的随机接入过程;以及发送单元,发送应用第一子载波间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和应用第二子载波间隔的UL数据信道,所述控制单元根据表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的第一信息来决定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根据表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第二信息来决定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息来决定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息来决定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07月14日且申请号为201780043991.3的、专利技术名称为“用户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0003]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被规范化(非专利文献1)。此外,以从LTE出发的进一步宽带域化和高速化为目的,还研究了LTE的后继系统(也称为例如LTE

A(LTE

Advanced)、FRA(Future Radio Access,未来无线接入)、4G、5G、5G+(plus)、NR(New RAT,新RAT)、LTE Rel.14、15~等)。
[0004]现有的LTE系统(例如LTE Rel.8

13)中,在无线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已建立UL同步的情况下,能够从用户终端发送UL数据。因此,现有的LTE系统中,支持用于建立UL同步的随机接入过程(也称为RACH过程:Random Access Channel Procedure(随机接入信道过程)、接入过程)。
[0005]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根据对于随机选择的前导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来自无线基站的应答(random access response,随机接入响应)而获取与UL的发送定时相关的信息(定时提前(TA:Timing Advance)),基于该TA而建立UL同步。
[0006]用户终端在建立UL同步后,接收来自无线基站的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UL许可)后,利用通过UL许可而分配的UL资源,发送UL数据。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非专利文献
[0009]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

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

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1]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NR等)中,要求在单一框架中容纳高速且大容量的通信(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 Band,扩展移动宽带)、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设备或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机器型通信)等的来自机器间通信(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对机器)设备的大量连接(massive MTC)、或低延迟且高可靠的通信(URLLC: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可靠且低延迟通信)等
多种多样的服务。
[0012]像这样,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预想混合存在对延迟削减的要求不同的多个服务。因此,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期望容纳参数集(numerology)不同的多个用户终端(也称为多参数集等)。在此,参数集是指频率方向和时间方向两者、或任一者中的通信参数(例如子载波间隔、带宽、码元长度、CP(Cyclic Prefix)长度、TTI长度、每个TTI的码元数、无线帧结构、滤波处理、窗口(windowing)处理等中的至少一种)。
[0013]在容纳参数集不同的多个用户终端的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成为问题的是如何控制随机接入过程。例如,如何设定用户终端所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结构尚未决定,期望设为适合于所利用的参数集的结构。
[0014]本专利技术鉴于所述情况而进行,目的之一在于,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能够适合地实施随机接入过程(例如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的用户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0015]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是与应用规定的参数集的小区通信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小区中的随机接入过程;以及,发送单元,其从支持多个子载波间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应用规定的子载波间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0017]专利技术效果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适合地实施随机接入过程(例如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示出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的一例的图。
[0020]图2是示出前导码格式的一例的图。
[0021]图3A和图3B是示出子载波间隔不同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例的图。
[0022]图4A

图4C是示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例的图。
[0023]图5是示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复用例的图。
[0024]图6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0025]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0026]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0027]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0028]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0029]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在现有的LTE系统(例如LTE Rel.8

13)中,支持用于建立UL同步的随机接入过程。随机接入过程中,包括竞争型随机接入(也称为CBRA: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等)和非竞争型随机接入(也称为Non

CBRA、无竞争随机接入(CFRA:Contention

Free Random Access)等)。
[0031]竞争型随机接入(CBRA)中,用户终端从各小区中规定的多个前导码(随机接入前导码、随机接入信道(也称为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
道)、RACH前导码等)中发送随机选择的前导码。此外,竞争型随机接入是用户终端主导的随机接入过程,能够在例如初始接入时、UL发送的开始或重新开始时等利用。
[0032]另一方面,非竞争型随机接入(Non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单元,控制小区中的随机接入过程;以及发送单元,发送应用第一子载波间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和应用第二子载波间隔的UL数据信道,所述控制单元根据表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的第一信息来决定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根据表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第二信息来决定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接收单元,该接收单元通过高层信令接收表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的第一信息和表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第二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反复发送应用所述规定的子载波间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支持: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1.25kHz且序列数为839个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5kHz且序列数为839个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基于规定条件,来选择与子载波间隔进行了关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利用预先被设定的带宽,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7.一种终端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小区中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步骤;以及发送应用第一子载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田和晃武田一树永田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