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涡流检测技术领域的一种全自动涡流检测装置,包括机架、控制模块、进料控制模块、工件输送模块、涡流检测模块和工件归类模块,所有模块均安装在机架上且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有移动终端;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工件归类模块包括丝杠和第二定位传感器,机架远离探头安装支撑座一侧连接有安装板,第二定位传感器与安装板连接,丝杠位于第二定位传感器下方,丝杠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丝杠另一端与机架转动配合,第一电机与机架固定连接,分类挡板套设在丝杠上,分类挡板两侧设有分类滑板。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对机械零部件无接触式自动检测,且具有高灵敏度、适用场合广、无污染及高效等优点。无污染及高效等优点。无污染及高效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涡流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涡流检测
,具体是一种全自动涡流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械零部件是机械运作的重要部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会存在缺陷,如裂纹、气孔、折叠等,这些微小的缺陷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遭难性的事故。机械零部件使用的安全,对于大批量的同类零部件的生产检验,进行涡流检测是非常直观与快捷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涡流检测过程中机械零部件数目多,投入的人力物力多,且人工检测过程繁琐,会导致因漏检缺检而使工件存在裂纹、气孔、折叠等未检测出缺陷。
[0003]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 107363730 A,公开了一种涡流检测装置及系统,属于化学抛光设备
,该涡流在线终点检测装置包括:抛光垫、涡流传感器和导线;涡流传感器设置在抛光垫内,导线与涡流传感器连接,且导线的外接端引出于抛光垫外部。该涡流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化学机械抛光设备中涡流在线终点检测系统检测距离长,造成的检测信号不理想,以及检测探头突出抛光台表面造成的检测传感器易损坏的问题。该涡流检测系统包括抛光台、信号采集处理模块、控制装置以及上述的涡流检测装置;抛光垫与抛光台连接,涡流传感器通过导线与信号采集处理模块连接,信号采集处理模块用以将检测信号传输至控制装置,进而更准确检测被测物体的薄膜厚度。
[0004]在实际使用时,对缺陷的检测有很多种方法,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有超声波检测技术、射线检测技术、热成像检测技术、磁粉技术和涡流检测技术等。超声波检测技术具有较快的扫描速度、良好的检测能力,但是该技术为接触式需要耦合剂,且超声波在复合材料中衰减较快。射线检测技术可以对待测工件进行成像可视化,其缺点在于检测效率低、成本高。热成像检测技术可以大面积检测,效率高,劣势在于不能检测较深的缺陷,且需要高灵敏度的仪器。磁粉技术为接触式检测,其速度快,对表面的缺陷较为敏感,但仅适用于铁磁性材料。所以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全自动涡流检测装置,不仅能够对机械零部件无接触式自动检测,且具有高灵敏度、适用场合广、无污染及高效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全自动涡流检测装置,不仅能够对机械零部件无接触式自动检测,且具有高灵敏度、适用场合广、无污染及高效等优点。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自动涡流检测装置,包括机架、控制模块、进料控制模块、工件输送模块、涡流检测模块和工件归类模块,上述所有模块均安装在机架上,进料控制模块、工件输送模块、涡流检测模块和工件归类模块均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有移动终端。
[0007]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机架底部一侧固定连接。
[0008]工件归类模块包括丝杠和第二定位传感器,机架远离探头安装支撑座一侧固定连
接有安装板,第二定位传感器与安装板固定连接,丝杠位于第二定位传感器下方,丝杠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丝杠另一端与机架转动配合,第一电机远离丝杠一侧与机架固定连接,丝杠上分别套设有丝杠螺母和分类挡板,分类挡板两侧均设有分类滑板。
[0009]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移动终端通过控制模块按照时间顺序,利用传感器信号和缺陷信号依次控制工件输送模块、进料控制模块、涡流检测模块、工件归类模块四个部分动作,从而实现自动检测。
[0010]当检测工件被检测完成且第二定位传感器感应到后,到达工件归类模块处处,控制模块通过涡流检测模块传输的缺陷信号,控制第一电机的正反转,从而带动丝杠上的分类挡板沿轴向方向进行前后运动,从而区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利用分类滑板分别对合格品和不合格品进行输送归类,分类挡板通过第二定位传感器的信号返回初始位置,实现了无接触式自动检测,且具有高灵敏度、适用场合广、无污染及高效等优点。
[0011]进一步,工件输送模块包括传送带、辊轴和第二电机,辊轴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电机与机架固定连接,辊轴另一端贯穿机架且插设在传送带一端,传送带与辊轴传动配合。
[0012]有益效果:将检测工件放置在传送带表面,控制模块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辊轴,辊轴带动传送带,传送带带动上方的检测工件,当检测工件到传送带尽头时,掉落到进料控制模块。
[0013]进一步,进料控制模块包括电动推杆、第一定位传感器和输送轨道,输送轨道位于传送带输出端下方,机架顶部与电动推杆固定连接,输送轨道位于电动推杆远离机架一端下方,输送轨道远离传送带一侧设有第一定位传感器。
[0014]有益效果:当检测工件被运输到进料控制模块后,检测工件落入输送轨道上,第一定位传感器感应到检测工件的位置,将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电动推杆将检测工件沿输送隧道推送至涡流检测模块下方。
[0015]进一步,输送轨道和第一定位传感器之间设有工件定位挡板,工件定位挡板与输送轨道和第一定位传感器均为固定连接。
[0016]有益效果:一方面当检测工件从传送带上掉落时,工件定位挡板可以对检测工件进行阻挡,避免检测工件掉落到外侧,另一方面是,当电动推杆推动检测工件时,工件定位挡板对检测工件起到限位和阻挡的作用,避免在推动过程中,检测工件从输送轨道上滑落。
[0017]进一步,涡流检测模块包括涡流检测探头和探头安装支撑座,探头安装支撑座与机架固定连接,涡流检测探头安装在探头安装支撑座上,涡流检测探头信号连接有涡流分析软件。
[0018]有益效果:当检测工件从进料控制模块输送至涡流检测模块后,检测工件在电动推杆的作用下匀速通过探头安装支撑座上的涡流检测探头时,涡流检测探头对检测工件进行检测,探查检测工件是否存在缺陷,涡流分析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涡流分析软件将分析的数据传输至控制模块。
[0019]进一步,输送轨道上的检测工件和涡流检测探头相距0.5mm,且涡流检测探头与检测工件垂直。
[0020]有益效果:考虑到检测工件表面粗糙度,防止检测工件撞击涡流检测探头,因此输送轨道上的检测工件和探头相距0.5mm属于非接触式检测,其次为确保检测的准确性,需要
保证涡流检测探头与检测工件垂直,因此,在检测前后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探头的位置。
[0021]进一步,分类滑板将机架底部远离控制器一侧分为不合格品区和合格品区。
[0022]有益效果:当检测工件被工件归类模块划分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后,检测工件沿着分类滑板,将合格品输送到合格品区,将不合格品输送到不合格品区,对检测工件做出明显的分类放置,避免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混淆。
[0023]进一步,移动终端设有组态控制界面系统,组态控制界面系统采用组态王软件编制,包含检测信号显示、控制信号输出显示、工件运动过程、数据统计信息,组态控制界面系统设置有手动控制按钮和自动检测按钮。
[0024]有益效果:通过移动终端自动控制数据的采集、分析、显示等功能,在显示屏的组态控制界面上显示出来,实现远程控制和直观数据显示,具有手动控制按钮,避免进行自动控制时出现机器故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涡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控制模块、进料控制模块、工件输送模块、涡流检测模块和工件归类模块,上诉所有模块均安装在机架上,进料控制模块、工件输送模块、涡流检测模块和工件归类模块均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有移动终端;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机架底部一侧固定连接;工件归类模块包括丝杠和第二定位传感器,机架远离探头安装支撑座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第二定位传感器与安装板固定连接,丝杠位于第二定位传感器下方,丝杠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丝杠另一端与机架转动配合,第一电机远离丝杠一侧与机架固定连接,丝杠上分别套设有丝杠螺母和分类挡板,分类挡板两侧均设有分类滑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涡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件输送模块包括传送带、辊轴和第二电机,辊轴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电机与机架固定连接,辊轴另一端贯穿机架且插设在传送带一端,传送带与辊轴传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涡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料控制模块包括电动推杆、第一定位传感器和输送轨道,输送轨道位于传送带输出端下方,机架顶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云岳,黄宗晓,周丽琴,岑崇来,韦娟,林叶,彭伟华,黄汉,罗秀清,甘小桃,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