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4059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光模块。光模块包括电路板、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光电组件、光接口、光学连通所述光电组件和所述光接口的光纤、以及盘纤件,所述盘纤件包括:围出容纳腔的盘纤本体,其具有底壁以及自所述底壁沿所述电路板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盘纤壁,所述盘纤壁限定出所述容纳腔的四周边界;以及,止挡壁,其与所述底壁在所述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并且自所述盘纤壁向所述容纳腔内部凸伸,所述容纳腔具有形成在所述止挡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止挡空间;其中,所述光纤沿着所述盘纤壁盘绕延伸并被所述止挡壁限位于所述止挡空间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盘纤效率高,且光纤可以保持弯曲半径不随意变化。化。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通信元件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光模块,尤其是一种具有盘纤机构的光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光纤通信的核心环节之一是光、电信号的相互转换。光纤通信使用携带信息的光信号在光纤/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中传输,利用光在光纤/光波导中的无源传输特性可以实现低成本、低损耗的信息传输;而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使用的是电信号,为了在光纤/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与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之间建立信息连接,就需要实现电信号与光信号的相互转换。
[0003]光模块在光纤通信
中实现上述光、电信号的相互转换功能,光信号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是光模块的核心功能。光模块通过其内部电路板上的金手指实现与外部上位机之间的电连接,主要的电连接包括供电、I2C信号、数据信号以及接地等;光模块通过光接口实现与外部光纤的光连接,外部光纤的连接方式有多种,衍生出多种光纤连接器类型,如LC接口、SC接口、MPO接口等。
[0004]在光模块内部,光电组件是用于实现将电路板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以供光接口输出,和/或将光接口自外部光纤所接收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核心功能部件,光电组件和光接口之间常用光纤实现光学连通。
[0005]目前内部设置光纤的光模块产品中,一种光纤设置方式是直连式,也即光纤的长度基本上等于光电组件到光接口之间的距离,以使得光纤在光电组件到光接口之间呈直线状延伸,此种方式组装比较简单,但却存在光纤长度难以控制、在可靠性测试中光纤应力而断裂等问题。
[0006]另一种光纤设置方式是盘纤式,其光纤的长度远大于光电组件到光接口之间的距离,再通过盘绕的方式将光纤布置在光模块内部,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直连式所存在的光纤应力断裂的问题,但是却存在操作复杂、工时长、因难以保证光纤弯曲半径而影响光模块的功率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盘纤操作复杂、工时长、因难以保证光纤弯曲半径而影响光模块的功率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模块。
[0008]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光模块,包括电路板、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光电组件、光接口、光学连通所述光电组件和所述光接口的光纤、以及盘纤件,所述盘纤件包括:
[0009]围出容纳腔的盘纤本体,其具有底壁以及自所述底壁沿所述电路板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盘纤壁,所述盘纤壁限定出所述容纳腔的四周边界;以及,
[0010]止挡壁,其与所述底壁在所述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并且自所述盘纤壁
向所述容纳腔内部凸伸,所述容纳腔具有形成在所述止挡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止挡空间;
[0011]其中,所述光纤沿着所述盘纤壁盘绕延伸并被所述止挡壁限位于所述止挡空间中。
[0012]优选地,所述盘纤件包括在所述容纳腔的四周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止挡壁,所述盘纤件限定有形成在每个所述止挡壁处并供光纤进入或离开所述止挡空间的光纤安装通道,全部所述光纤安装通道均设置为背离所述底壁敞开或者均设置为背离所述盘纤壁敞开。
[0013]优选地,所述盘纤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腔中并与所述盘纤壁内外相对的引导壁,所述引导壁沿所述电路板的厚度方向延伸出所述底壁和所述止挡壁的二者其一,并与所述底壁和所述止挡壁的二者另一相间隔出所述光纤安装通道。
[0014]优选地,光模块还包括热沉;所述热沉具有在所述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光电组件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盘纤件位于所述第二表面所在侧;
[0015]所述热沉还具有导通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通孔,所述光纤通过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表面所在侧和所述第二表面所在侧之间穿设。
[0016]优选地,光模块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光纤外周的柔性保护套,所述柔性保护套至少位于所述光纤和所述通孔之间的相接位置处。
[0017]优选地,所述光电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光学器件;
[0018]所述通孔的数目设置为一个;所述光纤部分于所述盘纤件中盘绕布置,且其一端通过所述通孔穿至所述第一表面所在侧以光学耦合所述第一光学器件,其另一端对接于所述光接口;
[0019]或者,所述通孔的数目设置为两个;所述光纤部分于所述盘纤件中盘绕布置,且其一端通过一个所述通孔穿至所述第一表面所在侧以光学耦合所述第一光学器件,其另一端通过另一个所述通孔穿至所述第一表面所在侧以对接于所述光接口。
[0020]优选地,所述光电组件包括:
[0021]光发射组件,其和所述光接口之间通过所述光纤连通;以及/或者,
[0022]光接收组件,其和所述光接口之间通过所述光纤连通。
[0023]优选地,所述第一光学器件设置为耦合透镜,所述光纤的一端通过玻璃头耦合连接所述耦合透镜;
[0024]或者,所述第一光学器件设置为阵列波导光栅,所述光纤的一端经由玻璃头耦合粘贴在所述阵列波导光栅的出射端面上。
[0025]优选地,所述光发射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耦合透镜的入射光路中的准直透镜、Mux复用器、第一潜望镜、第二潜望镜的任意个;
[0026]或者,所述光发射组件包括位于所述阵列波导光栅之间光路中的准直透镜、隔离器;
[0027]或者,所述光发射组件包括位于所述阵列波导光栅之间光路中的第二光纤,所述第二光纤的一端通过第二玻璃头耦合粘贴在所述阵列波导光栅的入射端面上,所述第二玻璃头与所述玻璃头位于所述阵列波导光栅的同一侧并一体设置。
[0028]优选地,所述光接口位于所述电路板的前方;
[0029]所述盘纤本体的后端部分在所述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重叠于所述电路板;且所述盘纤本体的前端部分向前延伸出所述电路板。
[0030]优选地,所述盘纤本体的前端部分具有形成在所述底壁上以供光纤穿出所述容纳腔的贯通槽;
[0031]所述盘纤壁于所述容纳腔的四周设置呈封闭环形。
[0032]优选地,所述盘纤件通过螺纹件、粘接胶、卡扣的任一结构固定安装于所述热沉的第二表面上。
[0033]与常用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一方面可以利用光纤弯曲时自身张力而稳定贴合在盘纤壁内侧,无论光纤在盘纤件内是单圈盘绕还是多圈盘绕,都可以保证光纤的弯曲半径始终满足要求而不会随意变化,从而保证光模块的功率稳定性,另一方面,无需在盘纤过程中刻意矫正光纤的位置/弯曲半径,且方便光纤快速、简便地盘绕,提高盘纤效率、节省盘纤工时。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光模块的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图;
[0035]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光模块的结构分解图;
[0036]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光模块的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图;
[0037]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盘纤件的立体结构图;
[0038]图5是沿图4中1A

1A线的剖面视图;
[0039]图6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热沉的立体结构图;
[0040]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模块,包括电路板、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光电组件、光接口、光学连通所述光电组件和所述光接口的光纤、以及盘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纤件包括:围出容纳腔的盘纤本体,其具有底壁以及自所述底壁沿所述电路板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盘纤壁,所述盘纤壁限定出所述容纳腔的四周边界;以及,止挡壁,其与所述底壁在所述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并且自所述盘纤壁向所述容纳腔内部凸伸,所述容纳腔具有形成在所述止挡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止挡空间;其中,所述光纤沿着所述盘纤壁盘绕延伸并被所述止挡壁限位于所述止挡空间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纤件包括在所述容纳腔的四周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止挡壁,所述盘纤件限定有形成在每个所述止挡壁处并供光纤进入或离开所述止挡空间的光纤安装通道,全部所述光纤安装通道均设置为背离所述底壁敞开或者均设置为背离所述盘纤壁敞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纤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腔中并与所述盘纤壁内外相对的引导壁,所述引导壁沿所述电路板的厚度方向延伸出所述底壁和所述止挡壁的二者其一,并与所述底壁和所述止挡壁的二者另一相间隔出所述光纤安装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沉;所述热沉具有在所述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光电组件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盘纤件位于所述第二表面所在侧;所述热沉还具有导通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通孔,所述光纤通过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表面所在侧和所述第二表面所在侧之间穿设。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光纤外周的柔性保护套,所述柔性保护套至少位于所述光纤和所述通孔之间的相接位置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光学器件;所述通孔的数目设置为一个;所述光纤部分于所述盘纤件中盘绕布置,且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尹杨澜邓秀菱肖鹏张居林黄庆陈钢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旭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