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梁结构、车架总成及纵梁结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4020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车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纵梁结构、车架总成及纵梁结构制造方法。该纵梁结构包括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该第一结构件包括依次衔接的第一盒形部和第一槽形部,该第一槽形部在Z方向上衔接于该第一盒形部的上方;该第二结构件包括第二盒形部,该第一盒形部扣合连接于该第二盒形部,形成纵梁空腔。该纵梁结构能够保证自身抗弯和抗扭能力,且有利于实现轻量化目标,改善车辆装配工艺性。改善车辆装配工艺性。改善车辆装配工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纵梁结构、车架总成及纵梁结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架
,尤其涉及一种纵梁结构、车架总成及纵梁结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车架是跨接在汽车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是汽车的基体。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和后桥支承在车轮上。车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因此车架的性能会直接影响整车可靠性。车辆在行驶时,会对车架产生多种型式的交变载荷,车架会产生扭曲变形趋势和纵向平面内的弯曲变形趋势,为保证车架上各零部件位置的相对准确,车架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适当的刚度。
[0003]商用车的车架纵梁是关键承载部件,一般采用槽形截面结构;对于一些载重大且行驶工况恶劣的车辆,车架对抗弯和抗扭能力的要求更高,一般多采用盒形截面结构。上述槽形截面结构纵梁和盒形截面结构纵梁的重量均较大,无法满足车辆轻量化的需求。
[0004]因此,亟需一种纵梁结构、车架总成及纵梁结构制造方法,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纵梁结构,该纵梁结构能够保证自身抗弯和抗扭能力,且有利于实现轻量化目标,改善车辆装配工艺性。
[0006]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纵梁结构,包括:
[0008]第一结构件,所述第一结构件包括依次衔接的第一盒形部和第一槽形部,所述第一槽形部在Z方向上衔接于所述第一盒形部的上方;
[0009]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二结构件包括第二盒形部,所述第一盒形部扣合连接于所述第二盒形部,形成纵梁空腔。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纵梁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槽形部包括呈角度依次衔接的第一上翼板和第一上腹板;所述第一盒形部包括呈角度依次衔接的第一中腹板、第一下腹板和第一下翼板,所述第一中腹板衔接于所述第一上腹板,所述第一下翼板与所述第一中腹板位于所述第一下腹板的同侧;所述第二盒形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下翼板和所述第一中腹板。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纵梁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盒形部包括呈角度依次衔接的第二中腹板和第二下腹板,所述第二中腹板远离所述第二下腹板的侧棱固连于所述第一上腹板与所述第一中腹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一下翼板远离所述第一下腹板的侧棱固连于所述第二下腹板的侧部。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纵梁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盒形部还包括第二下翼板,所
述第二下翼板衔接于所述第二下腹板,所述第二下翼板与所述第二中腹板位于所述第二下腹板的同侧,所述第二中腹板远离所述第二下腹板的侧棱固连于所述第一上腹板与所述第一中腹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二下翼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下翼板。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纵梁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结构件还包括第二槽形部,所述第二槽形部包括呈角度依次衔接的第二上翼板和第二上腹板,所述第二上腹板在Z方向上衔接于所述第二中腹板的上方,所述第二上翼板平行并连接于所述第一上翼板的下方,所述第二上腹板平行并连接于所述第一上腹板。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纵梁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结构件还包括第二上连接板,所述第二上连接板在Z方向上衔接于所述第二中腹板的上方,所述第二上连接板平行并连接于所述第一上腹板。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纵梁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下翼板搭设并连接于所述第一下翼板的上方。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纵梁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纵梁结构还包括撑杆,所述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下腹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下腹板。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纵梁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撑杆为多个,多个所述撑杆沿Z方向间隔布置,均夹设于所述第一下腹板和所述第二下腹板之间。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总成,所述车架总成包括车架前横梁、车架后横梁和多个车架中横梁,还包括两个如上述方案任一项所述的纵梁结构,两个所述纵梁结构相互平行并沿Y方向间隔布置,所述车架前横梁和所述车架后横梁平行于Y方向设置,并间隔布置于两个所述纵梁结构沿X方向的两端,多个所述车架中横梁沿X方向间隔布置于两个所述纵梁结构之间,并位于所述车架前横梁和所述车架后横梁之间。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纵梁结构制造方法,所述纵梁结构制造方法能够用于制造如上述方案任一项所述的纵梁结构,所述纵梁结构制造方法包括:
[0020]步骤S1、对原始板料进行辊压,形成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件;
[0021]步骤S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件,形成纵梁结构;
[0022]步骤S3、矫正所述纵梁结构的直线度。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纵梁结构包括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该第一结构件包括依次衔接的第一盒形部和第一槽形部,该第一槽形部在Z方向上衔接于该第一盒形部的上方;该第二结构件包括第二盒形部,该第一盒形部扣合连接于该第二盒形部,形成纵梁空腔。也就是说,第一槽形部能够形成槽形截面,为车辆预留较大的布置空间,便于车辆管束、线束等零件的理顺布置,有助于改善车辆装配工艺性。第一盒形部和第二盒形部扣合形成纵梁空腔,即形成盒形截面,有利于提升纵梁结构的抗弯和抗扭能力,同时实现轻量化。
附图说明
[0025]图1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b是图1a中结构标记为A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2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纵梁结构的截面图;
[0028]图2b是图2a中结构标记为B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纵梁结构的截面图;
[0030]图4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纵梁结构的截面图;
[0031]图4b是图4a中结构标记为C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纵梁结构的截面图;
[0033]图6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纵梁结构的截面图;
[0034]图6b是图6a中结构标记为D的局部放大图。
[0035]图中:
[0036]1、纵梁结构;
[0037]10、车架前横梁;20、车架后横梁;30、车架中横梁;连接杆架40;
[0038]100、第一结构件;110、第一上翼板;120、第一上腹板;130、第一中腹板;140、第一下腹板;150、第一下翼板;
[0039]200、第二结构件;210、第二中腹板;220、第二下腹板;230、第二下翼板;240、第二上翼板;250、第二上腹板;260、第二上连接板;
[0040]300、纵梁空腔;
[0041]400、撑杆;410、凸台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结构件(100),所述第一结构件(100)包括依次衔接的第一盒形部和第一槽形部,所述第一槽形部在Z方向上衔接于所述第一盒形部的上方;第二结构件(200),所述第二结构件(200)包括第二盒形部,所述第一盒形部扣合连接于所述第二盒形部,形成纵梁空腔(3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形部包括呈角度依次衔接的第一上翼板(110)和第一上腹板(120);所述第一盒形部包括呈角度依次衔接的第一中腹板(130)、第一下腹板(140)和第一下翼板(150),所述第一中腹板(130)衔接于所述第一上腹板(120),所述第一下翼板(150)与所述第一中腹板(130)位于所述第一下腹板(140)的同侧;所述第二盒形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下翼板(150)和所述第一中腹板(1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盒形部包括呈角度依次衔接的第二中腹板(210)和第二下腹板(220),所述第二中腹板(210)远离所述第二下腹板(220)的侧棱固连于所述第一上腹板(120)与所述第一中腹板(130)的连接处,所述第一下翼板(150)远离所述第一下腹板(140)的侧棱固连于所述第二下腹板(220)的侧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盒形部还包括第二下翼板(230),所述第二下翼板(230)衔接于所述第二下腹板(220),所述第二下翼板(230)与所述第二中腹板(210)位于所述第二下腹板(220)的同侧,所述第二下翼板(230)连接于所述第一下翼板(15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件(200)还包括第二槽形部,所述第二槽形部包括呈角度依次衔接的第二上翼板(240)和第二上腹板(250),所述第二上腹板(250)在Z方向上衔接于所述第二中腹板(210)的上方,所述第二上翼板(240)平行并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洋赵明招张磊向琅王桢于佳男郑楚夕李科伟张彦周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