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光储一体机黑启动的系统供电电源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3917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户用光储一体机黑启动的系统供电电源,包括母线输入、电池输入、变压器、旁路模块和电压环路模块,母线输入绕组与电池输入绕组绕制在同一变压器的原边,上电后如果母线没有上电,则电池输入有效,由电池输入通过电压环路模块在变压器副边产生能量供控制器与半导体驱动使用,控制器带电后通过主功率隔离DCDC给母线进行充电;母线电压被充起后,通过旁路模块使电池输入支路失效,由母线输入通过电压环路模块为变压器的副边供电。由此,最大限度降低变压器和外围电路的成本与PCB面积;通过主从设计,可以降低不必要的功耗,降低逆变器内部温升;电池辅源无需考虑输出一个高压源,无需增加电流保护阈值,从而可有效进行输出短路保护。有效进行输出短路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光储一体机黑启动的系统供电电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储一体机
,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光储一体机黑启动的系统供电电源。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的发电占比会持续增加,且以后户用或商用的光储一体机需求会更多,所谓的储能一体机值指得是既可光伏发电又带有储能PCS功能。
[0003]针对单相光储一体机,所需电池多为48V电池,因此母线与电池需要隔离DCDC。而光储一体机就存在一种工况,即只有电池情况下需要给电网或负载供电,此种工况称之为“黑启动”。因此如何给隔离DCDC两端的驱动以及控制器供电就成为行业内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0004]针对这个问题,现有技术中有两种解决方案:
[0005]如图1所示,第一种是电池首先给低压辅源供电,低压辅源产生DCDC低压侧MOSFET所需的驱动电压,同时产生一个高压给高压侧辅源,接着高压侧辅源产生控制器与DCDC高压侧驱动所需的电压;随后控制系统开始工作,将BAT的能量通过变压器传输给母线再经过逆变传输给负载或电网;当母线U_bus正常工作会将低压辅源产生的高压顶掉从而无需电池输入耗电;
[0006]如图2所示,第二种是高压辅源产生一个低压电源与BAT电池进行互顶输入给低压辅源,由低压辅源产生DCDC高低压侧驱动与控制电源。
[0007]但是,这两种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0008]第一、由于变压器体积就决定了功率大小,因此两种方案的反激1都需要准备产生满载条件下的功率消耗,而这2个变压器在实际使用率很低,因此造成成本的提高;
[0009]第二、多出来的输出还需要配有二极管,RC滤波电路,滤波电容,增加了整机成本;尤其是在光储一体机行业,副边输出多的会达到4路以上,这样就需要增加多套副边电路;
[0010]第三、反激电源实际为BUCK

BOOST(升降压)电源,方案一在一个变压器既要实际降压输出,同时又要实现升压输出,而高压输出又需要带适当的高压电容,在反激1启动时,高压输出一路的电容会需储存很大的能量,因此在启动时极易造成反激一控制误认短路保护,而放开短路保护的灵敏度又会造成真实短路时无法保护;
[0011]第四、增加的变压器与电路都需要待机功耗,而现行的光储一体机都是IP65的设计,因此这些增加的待机功耗都会造成机器内部温升较高;
[0012]第五、两个变压器加上外围电路非常占PCB面积,与“高功率密度”的发展趋势不符。
[0013]基于此,需要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光储一体机黑启动的系统供电电源,包括母
线输入、电池输入、变压器、旁路模块和电压环路模块,母线输入绕组与电池输入绕组绕制在同一变压器的原边,上电后,如果母线输入没有上电,则电池输入有效,由所述电池输入通过电压环路模块在变压器的副边产生能量供控制器与半导体驱动使用,控制器带电后通过主功率隔离DCDC给母线进行充电;母线电压被充起后,通过旁路模块使电池输入失效,由母线输入通过电压环路模块开始为变压器的副边供电。
[0015]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光储一体机黑启动的系统供电电源中,所述母线输入有效时在最小工作电压条件下的启动时间短于所述电池输入有效时工作在最高电压条件下的启动时间。
[0016]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光储一体机黑启动的系统供电电源中,所述变压器的电池输入绕组的线径按安全载流量的1.5倍设计。
[0017]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光储一体机黑启动的系统供电电源中,所述旁路模块包括比较电路、回差电路、隔离电路和旁路电路,所述比较电路用于判断所述母线输入是否达到工作电压,在所述母线达到工作电压时通过所述隔离电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旁路电路使得所述电池输入无法正常工作。
[0018]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光储一体机黑启动的系统供电电源中,5.所述比较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与第一电压比较器U1,所述回差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三电阻R3和第六电阻R6,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七电阻R7、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一光电耦合器U2,所述旁路电路包括MOS管Q3、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
[0019]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母线正极,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输入辅源的母线PWM控制器的Vcc引脚,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U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U1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U2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U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U1的第三端、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母线负极;
[0020]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U2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所述MOS管Q3的栅极,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输入的电池PWM控制器的Vcc引脚,所述MOS管Q3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池输入的电池PWM控制器的控制引脚,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U2的第三端、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池输入的电池PWM控制器的GND引脚,所述MOS管Q3的源极连接电压环路模块。
[0021]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光储一体机黑启动的系统供电电源中,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变压器副边的所述电压环路模块,所述电压环路模块包括电压比较电路、多个限流电阻、第二光电耦合器U4、第三光电耦合器U5和滤波电路。
[0022]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光储一体机黑启动的系统供电电源中,7.所述电压比较电路包括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和第二电压比较器U6,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和第一电容C1;
[0023]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U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U4的第一端还连接于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U4的第二端还连接于第三光电耦合器U5的第一端,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五电阻R15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U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U5的第二端还连接于第二电压比较器U6的第二端和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和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
[0024]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第二电压比较器U6的第一端、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连接于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于第十电阻R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光储一体机黑启动的系统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母线输入、电池输入、变压器、旁路模块和电压环路模块,母线输入绕组与电池输入绕组绕制在同一变压器的原边,上电后,如果母线输入没有上电,则电池输入有效,由所述电池输入通过电压环路模块在变压器的副边产生能量供控制器与半导体驱动使用,控制器带电后通过主功率隔离DCDC给母线进行充电;母线电压被充起后,通过旁路模块使电池输入失效,由母线输入通过电压环路模块开始为变压器的副边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储一体机黑启动的系统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输入有效时在最小工作电压条件下的启动时间短于所述电池输入有效时工作在最高电压条件下的启动时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储一体机黑启动的系统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的电池输入绕组的线径按安全载流量的1.5倍设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储一体机黑启动的系统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模块包括比较电路、回差电路、隔离电路和旁路电路,所述比较电路用于判断所述母线输入是否达到工作电压,在所述母线达到工作电压时通过所述隔离电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旁路电路使得所述电池输入无法正常工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光储一体机黑启动的系统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与第一电压比较器(U1),所述回差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三电阻(R3)和第六电阻(R6),所述隔离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七电阻(R7)、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一光电耦合器(U2),所述旁路电路包括MOS管(Q3)、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母线正极,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输入辅源的母线PWM控制器的Vcc引脚,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U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U1)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U2)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U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U1)的第三端、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母线负极;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U2)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所述MOS管(Q3)的栅极,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输入的电池PWM控制器的Vcc引脚,所述MOS管(Q3)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池输入的电池PWM控制器的控制引脚,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U2)的第三端、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池输入的电池PWM控制器的GND引脚,所述MOS管(Q3)的源极连接电压环路模块。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佩刚杨元胜石磊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盛弘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