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向阻尼器及电动尾门机械撑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3748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轴向阻尼器及电动尾门机械撑杆,轴向阻尼器包括:套筒、压缩弹簧、第一限位件和阻尼单元,阻尼单元包括:内压件和外压件,该装置通过压缩弹簧的预设压力,使得外压件的第二延伸部的内周面压迫内压件的第一延伸部的外周面,进而使得内压件的第一延伸部会向内收紧,对活塞杆的外周面产生摩擦力,以消耗活塞杆相对于缸套滑动运动时产生的能量,该装置能够通过调节压缩弹簧的预设压力来调节预设阻尼的大小,并且由于在第一延伸部上开设有间隙,使得第一延伸部与活塞杆出现磨损时,压缩弹簧产生的压力会导致内压件相对外压件进一步滑动,以补充内压件被磨损的部分,保证阻尼效果的稳定。保证阻尼效果的稳定。保证阻尼效果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向阻尼器及电动尾门机械撑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轴向阻尼器及电动尾门机械撑杆。

技术介绍

[0002]阻尼器,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主要有液体阻尼器、气体阻尼器和电磁阻尼器三类。
[0003]汽车电动尾门撑杆系统包含电动撑杆和机械撑杆,一般的,电动撑杆中有电机、减速箱装置以及阻尼装置,可以为电动撑杆提供阻力产生阻尼效果;而机械撑杆中没有电机以及减速箱装置,在实际应用中,机械撑杆的阻尼需要以电动撑杆为基准匹配,才能使电动撑杆与机械撑杆的运动同步;避免尾门在开合过程中,产生运动速度不同步、行程变化不一致所导致的尾门变形等问题。
[0004]但是由于目前的电动尾门的撑杆机械杆中,主要是采用压缩气体作为阻尼或者采用无阻尼结构去实现同步功能,受密封程度、温度、湿度、气压等不同工况的影响,导致出现机械杆伸缩行程变化不够线性、阻尼效果不稳定、阻尼衰减大、且阻尼力度大小预设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向阻尼器及电动尾门机械撑杆,其不仅便于预设阻尼大小,并且阻尼效果稳定,能够保证机械撑杆的伸缩行程变化呈线性。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轴向阻尼器,包括:套筒和设于所述套筒内部的压缩弹簧、第一限位件和阻尼单元;
[0007]所述套筒的内部设有沿所述套筒的内周面向内延伸的凸沿;
[0008]所述第一限位件安装在所述套筒上,且与所述凸沿间隔设置;
[0009]所述压缩弹簧设于所述凸沿和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
[0010]所述阻尼单元设于所述压缩弹簧和所述凸沿之间或所述压缩弹簧和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所述阻尼单元包括内压件和外压件;
[0011]所述内压件包括第一抵接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呈筒状,所述第一延伸部设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一端,且沿所述第一抵接部的外周面倾斜向内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有缝隙,所述缝隙沿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贯穿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背离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一端;
[0012]所述外压件包括第二抵接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抵接部呈筒状,所述第二延伸部设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一端,且沿所述第二抵接部的内周面倾斜向外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套设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且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一延伸部能够相向滑动,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或所述第二抵接部,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凸沿或第一限位件。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轴套,所述轴套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套筒的内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轴套螺纹连接于所述套筒,且所述轴套上背离所述凸沿的一端突出于所述套筒,通过调节所述轴套与所述套筒的螺纹连接关系,即可对压缩弹簧的预设压力进行调节,进而调节预设阻尼大小。
[0014]优选的,包括多个所述阻尼单元,多个所述阻尼单元设于所述压缩弹簧与所述凸沿之间和/或所述压缩弹簧与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通过调节所述阻尼单元的数量即可对阻尼大小进行调整。
[0015]优选的,还包括顶筒,所述顶筒设于所述套筒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凸沿与所述压缩弹簧之间,通过裁切所述顶筒至不同长度,以替补不同数量所述阻尼单元的空间差异,进而保证所述轴向阻尼器的总长不变,增强所述轴向阻尼器的所述套筒的普适性,无需针对不同规格设置不同长度的所述套筒。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多条所述缝隙,且多条所述缝隙沿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周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条所述缝隙,增强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收缩范围,进而匹配不同程度的磨损。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抵接部背离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端还设有沿所述第一抵接部的外周面向外延伸的凸台,以增强所述压缩弹簧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时的接触面积,避免出现所述压缩弹簧脱落的情况。
[0018]优选的,所述外压件还包括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设于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背离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一端,且沿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外周面向所述套筒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延伸部套在所述第一抵接部上,且所述第三延伸部和所述第一抵接部能够相对滑动,以增强所述外压件与所述内压件的配合关系,并且避免所述外压件与所述内压件相互脱离。
[0019]为了实现同样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动尾门机械撑杆,包括:缸套、活塞杆、第二限位件和如前项所述的轴向阻尼器,所述轴向阻尼器安装在所述缸套的一端,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阻尼单元至所述缸套中,所述活塞杆滑动连接于所述内压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设于所述活塞杆上位于所述缸套中的一端,用于限制所述活塞杆从所述缸套中滑出。
[0020]优选的,所述缸套和所述套筒为一体成型结构,以保证所述缸套和所述套筒的连接强度。
[00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轴向阻尼器及电动尾门机械撑杆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通过压缩弹簧的预设压力,使得内压件与外压件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的趋势,外压件的第二延伸部的内周面会压迫内压件的第一延伸部的外周面,进而使得内压件的第一延伸部会向内收紧,对活塞杆的外周面产生摩擦力,以消耗活塞杆相对于缸套滑动运动时产生的能量,该装置能够通过调节压缩弹簧的预设压力即可调节预设阻尼的大小,并且由于在第一延伸部上开设有间隙,使得第一延伸部与活塞杆出现磨损时,压缩弹簧产生的压力会导致内压件相对外压件进一步滑动,以补充内压件被磨损的部分,进而保证了阻尼效果的稳定,使得机械撑杆的伸缩行程变化能够呈线性变化。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所述轴向阻尼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所述内压件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所述外压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所述电动尾门机械撑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轴向阻尼器;11、套筒;111、凸沿;12、压缩弹簧;13、轴套;14、阻尼单元;141、内压件;1411、第一抵接部;14111、凸台;1412、第一延伸部;14121、缝隙;142、外压件;1421、第二抵接部;1422、第二延伸部;1423、第三延伸部;15、顶筒;2、缸套;3、活塞杆;4、第二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8]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向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和设于所述套筒内部的压缩弹簧、第一限位件和阻尼单元;所述套筒的内部设有沿所述套筒的内周面向内延伸的凸沿;所述第一限位件安装在所述套筒上,且与所述凸沿间隔设置;所述压缩弹簧设于所述凸沿和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所述阻尼单元设于所述压缩弹簧和所述凸沿之间或所述压缩弹簧和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所述阻尼单元包括内压件和外压件;所述内压件包括第一抵接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呈筒状,所述第一延伸部设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一端,且沿所述第一抵接部的外周面倾斜向内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有缝隙,所述缝隙沿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贯穿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背离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一端;所述外压件包括第二抵接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抵接部呈筒状,所述第二延伸部设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一端,且沿所述第二抵接部的内周面倾斜向外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套设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且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一延伸部能够相向滑动,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或所述第二抵接部,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凸沿或所述第一限位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轴套,所述轴套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套筒的内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轴套螺纹连接于所述套筒,且所述轴套上背离所述凸沿的一端突出于所述套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伟成陈建就龙帅陈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