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组件、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364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48
本申请涉及换热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换热组件、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该换热组件包括扁管、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第一翅片具有第一端面,第一端面开设有第一开口槽,第一翅片通过第一开口槽套接于扁管的一侧;第二翅片具有第二端面,第二端面开设有第二开口槽,第二翅片通过第二开口槽套接于扁管的另一侧;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相对设置,且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凹凸配合设置。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可通过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凹凸配合进行定位,提高了扁管与翅片组件的组装效率,且扁管的两侧可通过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排水,有利于冷凝水及时排除。冷凝水及时排除。冷凝水及时排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组件、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0001]本申请涉及换热相关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组件、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申请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0003]微通道换热器通常采用扁管配合翅片实现冷媒与外界空气的换热,相比于常规圆管管翅式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更紧凑更高效。扁管与翅片之间的组装方便性和稳定性,对于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备效率影响较大。微通道换热器的排水性能,对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影响较大,尤其是在蒸发工况下,换热器上容易出现冷凝水,冷凝水存留在扁管和翅片上,会增加换热器的风阻,降低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如何兼顾换热器的排水性能和换热器的组装方便性,对于换热器的性能提升以及制备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是使微通道换热器能够兼顾较好的排水性能和组装方便性。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换热组件,包括:扁管;第一翅片,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翅片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翅片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槽套接于所述扁管的一侧;第二翅片,具有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翅片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开口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翅片通过所述第二开口槽套接于所述扁管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凹凸配合设置。
[0005]根据本申请的换热组件,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共同作为扁管的翅片组件,可以兼顾翅片组件与扁管的装配方便性和排水性能。其中,第一翅片可通过第一开口槽从扁管的一侧组装至扁管上,第二翅片可通过第二开口槽从扁管的另一侧组装至扁管上,扁管与翅片组件的组装较为便利,且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可通过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凹凸配合进行定位,提高了扁管与翅片组件的组装效率,进而提高了微通道换热器的组装方便性和组装效率。第一翅片通过第一开口槽、第二翅片通过第二开口槽与扁管连接,这样,扁管的两侧可通过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排水,有利于扁管、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上的冷凝水及时排除,提高了换热组件的排水性能。
[0006]另外,根据本申请的换热组件,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扁管沿预设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第二翅片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预设方向与所述扁管的流通截面相垂直,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
述预设方向两两相交。
[000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扁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扁管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翅片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二翅片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开口槽,多个所述第一开口槽、多个所述第二开口槽和多个所述扁管一一对应设置。
[000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面在相邻两所述第一开口槽之间设置有凸出部,所述第二端面在相邻两所述第二开口槽之间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凹陷部配合使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凹凸配合设置。
[000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所述凸出部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逐渐靠近,以使所述凸出部渐缩。
[00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呈面向所述凹陷部凸出的弧形设置,所述凹陷部呈面向所述凸出部凹陷的弧形设置;或,所述凸出部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呈倾斜平面设置,所述凹陷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呈倾斜平面设置。
[00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翅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翅片沿预设方向彼此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翅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翅片沿所述预设方向彼此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第二翅片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预设方向与所述扁管的流通截面相垂直。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翅片的换热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翅片的换热面积;和/或,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第二翅片的片型不同。
[00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翅片为平片型翅片、波纹型翅片、桥片型翅片或百叶窗型翅片;所述第二翅片为平片型翅片、波纹型翅片、桥片型翅片或百叶窗型翅片。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扁管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均沿预设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所述第一翅片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槽套设于所述第一管部,所述第二翅片通过所述第二开口槽套设于所述第二管部;所述预设方向与所述扁管的流通截面相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预设方向相交。
[00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上均设置有介质流道;所述第一管部的所述介质流道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管部的所述介质流道的流通面积,和/或,所述第一管部的介质流道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二管部的介质流道的数量,和/或,所述第一管部的介质流道的流通截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管部的介质流道的流通截面的形状不同。
[00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部从靠近所述第二管部的一侧至远离所述第二管部的一侧,所述第一管部的厚度逐渐减小;和/或,所述第二管部从靠近所述第一管部的一侧至远离所述第一管部的一侧,所
述第二管部的厚度逐渐减小。
[00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部包括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从靠近所述第二管部的一侧至远离所述第二管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逐渐靠近设置,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壁面为弧形面或倾斜面和/或所述第二壁面为弧形面或倾斜面,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预设方向分别相交;和/或,所述第二管部包括第三壁面和第四壁面,所述第三壁面与所述第四壁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从靠近所述第一管部的一侧至远离所述第一管部的一侧,所述第三壁面与所述第四壁面逐渐靠近设置,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壁面为弧形面或倾斜面和/或所述第四壁面为弧形面或倾斜面。
[00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部内设置有第一筋板,所述第一筋板的两侧分别形成介质流道,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筋板弯曲设置,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一翅片胀接连接;所述第二管部内设置有第二筋板,所述第二筋板的两侧分别形成介质流道,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筋板呈直线设置,所述第二管部与所述第一翅片焊接或粘接连接。
[001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之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排水孔,和/或,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凸起。
[002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扁管的表面、所述第一翅片的表面和/或所述第二翅片的表面设置有亲水层。
[0021]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流组件;本申请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实施例提出的换热组件,所述扁管与所述集流组件连接。
[0022]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扁管(200);第一翅片(410),具有第一端面(414),所述第一端面(414)开设有第一开口槽(413),所述第一翅片(410)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槽(413)套接于所述扁管(200)的一侧;第二翅片(420),具有第二端面(424),所述第二端面(424)开设有第二开口槽(423),所述第二翅片(420)通过所述第二开口槽(423)套接于所述扁管(200)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端面(414)与所述第二端面(424)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端面(414)与所述第二端面(424)凹凸配合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200)沿预设方向(Z)延伸,所述第一翅片(410)与所述第二翅片(420)沿第一方向(X)排列,所述第一端面(414)和所述第二端面(424)分别沿第二方向(Y)延伸;所述预设方向(Z)与所述扁管(200)的流通截面相垂直,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方向(Y)和所述预设方向(Z)两两相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2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扁管(200)沿所述第二方向(Y)彼此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翅片(410)沿所述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开口槽(413),所述第二翅片(420)沿所述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开口槽(423),多个所述第一开口槽(413)、多个所述第二开口槽(423)和多个所述扁管(200)一一对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414)在相邻两所述第一开口槽(413)之间设置有凸出部(415),所述第二端面(424)在相邻两所述第二开口槽(423)之间设置有凹陷部(425),所述凸出部(415)与所述凹陷部(425)凹凸配合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端面(414)朝向所述第二端面(424)的方向,所述凸出部(415)在所述第二方向(Y)的两侧逐渐靠近,以使所述凸出部(415)渐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415)呈面向所述凹陷部(425)凸出的弧形设置,所述凹陷部(425)呈面向所述凸出部(415)凹陷的弧形设置;或,所述凸出部(415)在所述第二方向(Y)的两侧分别呈倾斜平面设置,所述凹陷部(425)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分别呈倾斜平面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4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翅片(410)沿预设方向(Z)彼此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翅片(4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翅片(420)沿所述预设方向(Z)彼此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翅片(410)与所述第二翅片(420)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预设方向(Z)与所述扁管(200)的流通截面相垂直。8.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410)的换热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翅片(420)的换热面积;和/或,所述第一翅片(410)与所述第二翅片(420)的片型不同。9.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410)为平片型翅片(401)、波纹型翅片(402)、桥片型翅片(403)或百叶窗型翅片(404);和/或,所述第二翅片(420)为平片型翅片(401)、波纹型翅片(402)、桥片型翅片(403)
或百叶窗型翅片(404)。10.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200)包括第一管部(21)和第二管部(22),所述第一管部(21)与所述第二管部(22)均沿预设方向(Z)延伸,且所述第一管部(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宝徐照凯孙西辉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