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开门窗型材结构、断桥型材及外开门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341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门窗型材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外开门窗型材结构、断桥型材结构及外开门窗系统,该外开门窗型材结构包括:具有内框和外框的开扇边框组件;其中,内框具有内框型材主体、第一内框安装面和第一内框功能面;外框具有外框型材主体、第一外框安装面和第一外框功能面;第一内框安装面和第一外框安装面与建筑体和/或建筑体相连接的预装体相连接,第一内框功能面配置五金安装部,第一外框功能面配置为平滑面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五金安装部配置于外开门窗型材结构的室内侧,能够改善门窗设计的力学结构,降低产品的危险性,使五金脱离门窗排水通道,提高产品寿命,同时,能够提供极窄边框以及室外侧完全平面化的型材结构设计,提升产品美观。产品美观。产品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开门窗型材结构、断桥型材及外开门窗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门窗型材
,涉及一种新型的型材结构,尤其是一种外开型门窗型材结构、断桥型材结构及外开门窗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外开门窗是门窗开启方式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因其开启方向朝向建筑物的外部的特点而得名。外开门窗由于不占用室内空间,应用极为广泛。随着社会生活品质需求的整体提升,外开门窗从传统的外开形式演变出了可向一个或多个方向倾倒的多种或组合形式,以适应如室内微通风等更多个体的特定功能需求。
[0003]门窗型材是门窗的主体结构框架,对于外开门窗而言,通常包括与墙体连接的框体,门/窗扇(扇子)的外框和内框。其中,扇子的内框和外框通常是成对匹配使用的,内框用于安装玻璃、执手五金、滑撑/铰链五金等,外框用于与框体相连接,同时安装锁点/锚点、滑撑/铰链五金等。其中,锁点/锚点、滑撑/铰链、执手等在型材上的安装位置一般被称为型材的五金通道。在智能门窗系统中,传感器、动力、传动组件、智能系统布线等通常也会选择在五金通道中实现。
[0004]在门窗的使用过程中,门窗开合、锁点锚固、风压/撞击等作用于门窗时都会产生较大的垂直于门窗平面的切向受力。因此,型材的五金通道通常会设置一隆起的脊。一方面,脊可与五金等安装部件在所述切向上形成类似啮合/咬合的相互作用结构,以提供较强的切向受力支撑;另一方面,脊可用于五金安装的定位,便于现场施工和安装固定。在部分产品设计中,这种脊被演变为复杂的槽结构,如开口面向框体平面区域的C型槽。
[0005]此外,型材门窗系统产业已经过数十年的充分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化分工。其中,随着五金、型材、工程设计及工程安装等各分工环节的问题逐渐深化,相互之间的问题继承关系逐渐割裂,创新成果也被划归为相对独立的
表现之一是,用于外开门窗系统的五金滑撑的在设计之初并未太考虑型材的宽度(特别是对比断桥型材出现前后,对于节能标准的不同,型材的宽度差异较大),按传统方式设计的滑撑通常只能安装于型材的开启方向边缘(即型材的外边缘),该方式已经在行业内成为惯例。相对于五金(如滑撑),型材设计、终端产品设计等产业链上的关联方(特定分工环节)通常的选择是将五金作为自身设计的前提条件(而非问题),几乎所有该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在关联方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看来都不及改变产业链结构或跨过自身产业分工带来的系统化问题复杂,并且几乎所有的问题在本领域内也有足够的思考改进空间。因此,对于特定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分工完备的产业,其
一般应指其自身分工环节所在的领域,对于跨分工环节的技术,几乎均属于前提,也几乎无改进动机。
[0006]从门窗行业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外开门窗系统的五金通道几乎均设置在型材的外侧边缘(以适配现有五金结构为前提),被长期、广泛应用于门窗产品中。虽然,在理论上存在一些改变该设计的尝试,但由于同时伴随的系统性问题(通常是自身无法预见的跨分工环节的问题)导致这些尝试并未被市场广泛接纳。
[0007]因此,现有外开门窗系统具有如下技术问题:
[0008](1)五金安装于外开门窗系统的室外侧,窗扇的自重以及风压震动等带来的受力负载均落在室外侧边框上,由于断桥型材的隔热需求,其桥接结构为受力并不理想的非金属结构,室外侧边框的受力是自身与墙体的连接加上断桥型材的连接作用,但主要的力学贡献来自于其本身与墙体的连接结构,力学结构单一,窗扇具有坠落的可能,产品危险性高。
[0009](2)通常外开门窗系统的室外侧设有排水通道,当五金安装与室外侧时,窗体的进水必然流经五金,由于五金零件多、结构复杂,通常会出现五金长期泡水的情况,所形成的潮湿环境即滋生细菌,也影响清洁打扫。此外,长期的潮湿环境会导致如连接螺栓等关键连接件部位产生多金属电化学腐蚀现象,影响门窗的系统寿命。
[0010](3)通常五金安装的位置同时也是把手、锁点安装通道,是把手的传动件安装通道,当该通道位于外开门窗系统的室外侧时,则只能安装于室内侧的把手需要穿透整个型材进行传动,即存在较长的传动炳。较长的传动炳会恶化传动精度及可靠性,因此把手通常不能进行复杂的传动设计或者改变把手方向(如果确实需要改变则带来较高的成本和较为复杂的传动系统)。由于把手传动的限制,门窗开扇的边框宽度会为满足把手传动需求而处于较宽水平。无法实现外开门窗系统的极窄边框设计。
[0011](4)当五金安装位设置于室外侧时,为了降低结构对五金紧固螺栓的冲击强度,通常需要设置五金限位槽,以抵抗窗扇的自重及风压冲击导致的对螺栓的剪切受力。或者为了使外侧第一道密封胶条能形成封闭,也需要设置边框凸起,导致型材无法做到平面化。进而,非平面化的设计将导致型材长期积水(排水困难)、积灰,清洁难度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以上述技术背景为基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开门窗型材结构、包含所述型材结构创新成果的断桥型材设计方案,以及外开门窗系统的设计方案。
[0013]以下为基于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可选
技术实现思路
方案的一种:
[0014]外开门窗型材结构,包括:
[0015]具有内框和外框的开扇边框组件;
[0016]其中,外框配置于开扇开启方向侧,内框配置于外框的相对侧;
[0017]其中,内框具有内框型材主体、第一内框安装面和第一内框功能面;
[0018]其中,第一内框安装面为内框型材主体的内框第一表面,用于与建筑体相连接,和/或与建筑体相连接的预装体相连接;
[0019]其中,第一内框功能面为内框型材主体的内框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内框安装面与第一内框功能面相对设置,且配置有五金安装部;
[0020]其中,外框具有外框型材主体、第一外框安装面和第一外框功能面;
[0021]其中,第一外框安装面为外框型材主体的外框第一表面,用于与建筑体相连接,和/或与建筑体相连接的预装体相连接;
[0022]其中,第一外框功能面为外框型材主体的外框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外框安装面与第一外框功能面相对设置,且配置为平滑面结构。
[0023]所述的外开门窗型材结构可选实施方案的一种,所述内框具有:
[0024]第二内框功能面;
[0025]其中,第二内框功能面为内框型材主体的内框第三表面,所述内框第三表面配置于内框型材主体上与外框的相对侧;
[0026]所述第二内框功能面配置为饰面。
[0027]所述的外开门窗型材结构可选实施方案的一种,
[0028]所述内框具有饰面体连接部;
[0029]其中,饰面体连接部配置于内框型材主体的内框第三表面,所述内框第三表面配置于内框型材主体上与外框的相对侧;
[0030]其中,饰面体连接部用于连接饰面体。
[0031]所述的外开门窗型材结构可选实施方案的一种,所述饰面或饰面体具有饰面延伸部;
[0032]其中,饰面延伸部配置于内框第三表面平面内向内框第二表面方向延伸的区域;
[0033]其中,饰面延伸部配置有第一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外开门窗型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框和外框的开扇边框组件;其中,外框配置于开扇开启方向侧,内框配置于外框的相对侧;其中,内框具有内框型材主体、第一内框安装面和第一内框功能面;其中,第一内框安装面为内框型材主体的内框第一表面,用于与建筑体相连接,和/或与建筑体相连接的预装体相连接;其中,第一内框功能面为内框型材主体的内框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内框安装面与第一内框功能面相对设置,且配置有五金安装部;其中,外框具有外框型材主体、第一外框安装面和第一外框功能面;其中,第一外框安装面为外框型材主体的外框第一表面,用于与建筑体相连接,和/或与建筑体相连接的预装体相连接;其中,第一外框功能面为外框型材主体的外框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外框安装面与第一外框功能面相对设置,且配置为平滑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开门窗型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具有:第二内框功能面;其中,第二内框功能面为内框型材主体的内框第三表面,所述内框第三表面配置于内框型材主体上与外框的相对侧;所述第二内框功能面配置为饰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开门窗型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具有饰面体连接部;其中,饰面体连接部配置于内框型材主体的内框第三表面,所述内框第三表面配置于内框型材主体上与外框的相对侧;其中,饰面体连接部用于连接饰面体。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外开门窗型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饰面或饰面体具有饰面延伸部;其中,饰面延伸部配置于内框第三表面平面内向内框第二表面方向延伸的区域;其中,饰面延伸部配置有第一密封连接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开门窗型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结构具有饰面体;所述饰面体配置为在所述饰面体连接部与内框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

5之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外开门窗型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坡底、坡顶和坡连接面的中封坡面;所述中封坡面配置于型材结构的内框第二表面侧;其中,中封坡面配置为连接内框第二表面和外框第二表面;其中,坡底与外框第二表面相连接;其中,坡顶与内框第二表面相连接;其中,坡连接面为连接所述坡底和坡顶的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开门窗型材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内框功能面与第一外框功能面配置为相平行;
其中,第一内框功能面与所述中封坡面的坡顶配置为同一高度;其中,第一外框功能面与所述中封坡面的坡底配置为同一高度。8.根据权利要求1

7之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外开门窗型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框功能面配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配置为一个限位单元,和/或多个限位单元的组合;其中,所述限位单元配置为第一内框功能面上的凹陷位、凸起位、孔洞,或其中两个或多个的组合。9.根据权利要求6

8之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外开门窗型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坡连接面上配置有,第二密封连接部。10.根据权利要求6

8之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外开门窗型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坡连接面具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表面形状配置为密封胶条作用时形成面抵接均衡受力。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外开门窗型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面配置为凹曲面、凸曲面、波浪曲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12.根据权利要求1

7之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外开门窗型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广义限位部;其中,广义限位部具有可与五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仪岳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名人居门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