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拉隔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3404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拉隔震装置,涉及隔震技术领域,该抗拉隔震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弹性支撑结构,设置在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之间;以及自适应抗拉机构,自适应抗拉机构包括第一滑移结构、第二滑移结构以及多个抗拉连接件,第一滑移结构沿弹性支撑结构的周向环设在第一连接结构上,第二滑移结构沿弹性支撑结构的周向环设在第二连接结构上,多个抗拉连接件可滑动地设置第一滑移结构和第二滑移结构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适应抗拉机构能够在震动情况下进行自适应无极调节,从而能够更好地抵抗震动的拉伸破坏力,避免弹性支撑结构受震动影响而被拉伸破坏。坏。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拉隔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隔震
,特别涉及一种抗拉隔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众多减震体系中,隔震体系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作为重要部件的隔震装置应具有以下特征:承载能力特征、恢复力特性、隔震特性、耗能特性,即建筑物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隔震装置应有足够的竖向承载能力支撑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保证建筑物在施工和正常使用状态下达到其基本要求。在水平地震作用下,隔震装置发生水平变形后也需要有足够的恢复力恢复原来形状,同时应具有足够的水平刚度,保证隔震结构在较小水平力(如微小震、风荷载、外部其它震动)作用下不发生较大变形,而在中震或大震作用下能起到隔震作用。
[0003]为了减少上部结构所受震力,通常在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结构,利用隔震结构以降低上部结构所受的震力。隔震结构一般包括橡胶隔震支座以及围绕橡胶隔震支座设置的抗拉结构,通过抗拉结构抵抗震动时的拉伸作用,从而防止橡胶隔震支座受拉伸作用而被撕裂破坏。但现有技术中的抗拉结构一般固定设置在橡胶隔震支座的周围,无法灵活地调节抗拉结构的位置,使得抗拉结构无法在任意方位上均产生良好的抗拉作用,这降低了抗拉结构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抗拉隔震装置,能够自适应调节抗拉结构的抗拉位置以起到更好的抗拉作用。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拉隔震装置,包括:
[0006]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
[0007]弹性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之间;以及
[0008]自适应抗拉机构,所述自适应抗拉机构包括第一滑移结构、第二滑移结构以及多个抗拉连接件,所述第一滑移结构沿所述弹性支撑结构的周向环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上,所述第二滑移结构沿所述弹性支撑结构的周向环设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上,多个所述抗拉连接件可滑动地设置所述第一滑移结构和所述第二滑移结构之间。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拉隔震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滑移结构和/或所述第二滑移结构中的多个弹性复位件,各所述弹性复位件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所述抗拉连接件之间。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复位件包括柔性弹簧,所述柔性弹簧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移结构和/或所述第二滑移结构中,并与相邻的所述抗拉连接件相接。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移结构包括第一滑轨、以及设置在所
述第一滑轨的上端面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底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滑轨的第一环形通道,所述抗拉连接件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环形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中;
[0012]所述第二滑移结构包括第二滑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的下端面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底设有贯穿所述第二滑轨的第二环形通道,所述抗拉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环形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中。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拉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抗拉连接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抗拉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拉连接件为拉索或拉杆中的一者或两者的组合。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移结构还包括罩设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的第一罩体,所述第一滑块置于所述第一罩体内;所述第二滑移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的第二罩体,所述第二滑块置于所述第二罩体内。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槽的横截面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滑块呈球形设置;所述第二滑槽的横截面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二滑块呈球形设置。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埋板,所述第一预埋板连接上部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二预埋板,所述第二预埋板连接下部结构。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移结构嵌设在所述上部结构内并与所述第一预埋板相接,所述抗拉连接件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预埋板与所述第一滑移结构可滑动地相接;所述第二滑移结构嵌设在所述下部结构内并与所述第二预埋板相接,所述抗拉连接件的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二预埋板与所述第二滑移结构可滑动地相接。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之间的橡胶支座。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橡胶支座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之间设有支座上端板,所述橡胶支座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之间设有支座下端板。
[002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所述抗拉隔震装置使用时,利用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能够分别连接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在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之间设有弹性支撑结构,在震动作用下,弹性支撑结构能够发生形变以缓冲震动。当震动停止后,弹性支撑结构能够自动恢复原有形状。
[0023]进一步地,为了防止震动对弹性支撑结构产生拉伸层状撕裂破坏,本申请在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之间还设有自适应抗拉机构,自适应抗拉机构能够在震动情况下发生自适应调节,从而能够更好地抵抗震动的拉伸破坏力,避免弹性支撑结构受震动影响而被拉伸破坏。
[0024]具体的,第一滑移结构设置在第一连接结构上,第二滑移结构设置在第二连接结构上,多个抗拉连接件能够在第一滑移结构和第二滑移结构之间进行滑动。在震动作用下,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之间会产生震动位移。此时,多个抗拉连接件会在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震动位移作用下自动调节抗拉位置,进而将各抗拉连接件重新分配在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之间的纵向分离位置上,从而利用多个抗拉连接件能够抵抗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对弹
性支撑结构的拉伸作用力,避免弹性支撑结构受到拉伸破坏。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专利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专利技术。
[0027]图1为所述抗拉隔震装置的一种侧视剖视图;
[0028]图2为所述第一滑移结构的一种侧视剖视图;
[0029]图3为所述第二滑移结构的一种侧视剖视图;
[0030]图4为所述第一滑移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弹性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之间;以及自适应抗拉机构,所述自适应抗拉机构包括第一滑移结构、第二滑移结构以及多个抗拉连接件,所述第一滑移结构沿所述弹性支撑结构的周向环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上,所述第二滑移结构沿所述弹性支撑结构的周向环设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上,多个所述抗拉连接件可滑动地设置所述第一滑移结构和所述第二滑移结构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隔震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滑移结构和/或所述第二滑移结构中的多个弹性复位件,各所述弹性复位件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所述抗拉连接件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拉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包括柔性弹簧,所述柔性弹簧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移结构和/或所述第二滑移结构中,并与相邻的所述抗拉连接件相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移结构包括第一滑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的上端面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底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滑轨的第一环形通道,所述抗拉连接件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环形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第二滑移结构包括第二滑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的下端面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底设有贯穿所述第二滑轨的第二环形通道,所述抗拉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环形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拉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抗拉连接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地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思凤岳文彦孙小宸邢金泉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