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出极耳电池模组成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3121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头出极耳电池模组成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输送带、焊接机构及折叠机构,所述输送带上用于输送软包电芯;所述焊接机构用于对所述输送带上的依次排列的软包电芯进行焊接,以将相邻的两个软包电芯的极耳焊接固定;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上压力机、上压块、滑动座、下压力机、下压块及横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先对软包电芯的极耳进行焊接,再对焊接后极耳进行折弯,最后再对软包电芯进行成组固定。这种工艺方式的优势是省去极耳穿孔,极耳平整等费时费力的工艺,也提高焊接品质且有效的提高了电池模组成组的快速性,便捷性以及降低了成本和工艺难度并易于实现自动化。并易于实现自动化。并易于实现自动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头出极耳电池模组成组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模组组装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头出极耳电池模组成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目前市场上一些领域对电池系统的容量要求越来越高,单颗电芯的容量也随之越做越大,其中软包这种封装方式的单电芯做大之后,为了保证过流能力,其极耳的出极方式就从单侧变成了双侧。从而加大了电芯的成组工艺难度,也加大了自动化生产的难度。
[0003]传统的双头出极耳软包电池组合方式,如图1所示,无论是使用支架还是端侧板,都需要先对软包电芯进行成组固定,然后对极耳依次进行穿孔、折弯、压平和焊接的工序(具体如申请号为202020259453.7的中国技术专利)。这些工序一般绕不开人工操作,自动化实现难度高、成本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双头出极耳电池模组成组装置及方法,用以解决。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头出极耳电池模组成组装置,包括:
[0006]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用于输送软包电芯;
[0007]焊接机构,所述焊接机构用于对所述输送带上的依次排列的软包电芯进行焊接,以将相邻的两个软包电芯的极耳焊接固定;
[0008]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上压力机、上压块、滑动座、下压力机、下压块及横推件,所述上压力机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出料端的上方,所述上压力机与所述上压块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上压块上下移动,所述滑动座滑动设置于工作台上、并位于所述输送带的出料端的下方,所述下压力机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下压力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下压块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下压块上下移动,所述横推件与所述滑动座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滑动座横向移动。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焊接机构包括焊接夹具,所述焊接夹具包括垫板、第一升降驱动件、压紧件及第二升降驱动件,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与所述垫板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垫板上下移动,以使所述垫板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极耳的下端面抵接,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与所述压紧件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压紧件上下移动,以使所述压紧件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极耳的上端面抵接。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紧件包括固定相连的横板及竖板,所述横板上开设有焊接孔,所述横板用于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极耳的上端面抵接,所述竖板与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竖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供连接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头出极耳电池模组成组装置还包括上限位块,所述上限
位块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上方、并用于与所述输送带上的所述软包电芯的上端面抵接。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压力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上压力机分别布置于所述输送带的延伸方向的两侧,所述上压块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延伸方向上,两个所述上压力机的输出轴均与所述上压块固定连接。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压力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下压力机分别布置于所述输送带的延伸方向的两侧,所述下压块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延伸方向上,两个所述下压力机的输出轴均与所述下压块固定连接。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推件为横向推动气缸,所述横向推动气缸与所述滑动座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滑动座横向移动。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带为滚筒输送带。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双头出极耳电池模组成组方法,适用于所述的双头出极耳电池模组成组装置,包括:
[0018]S1、将软包电芯并列布置在输送带上,使相邻的两个软包电芯的极耳首尾依次抵接、再通过焊接机构对输送带上的依次排列的软包电芯进行焊接,以将相邻的两个软包电芯的极耳焊接固定;
[0019]S2、通过输送带带动焊接后的软包电芯向前移动,使最前端的软包电芯与第二个软包电芯的连接处到达上压块及下压块之间,上压块与下压块之间错开预设的水平距离且下压块位于前侧,通过上压力机带动上压块下降至与极耳抵接,再通过下压力机带动下压块上移,以使最前端的软包电芯向上翻折90
°
,之后上压块及下压块复位;
[0020]S3、通过输送带带动焊接后的软包电芯向前移动第一预设距离,再通过上压力机带动上压块下降至与极耳抵接,并通过下压力机带动下压块上移,以使最前端的软包电芯继续顺时针翻折90
°
,从而使最前端的软包电芯与第二个软包电芯叠合在一起,之后上压块及下压块复位;
[0021]S4、通过输送带带动焊接后的软包电芯向前移动第二预设距离,使第二个软包电芯与第三个软包电芯的连接处到达上压块及下压块之间,通过横推件推动滑动座及下压块向后移动,以使下压块位于上压块的前侧,且上压块与下压块之间错开预设的水平距离,通过下压力机带动下压块上升至与极耳抵接,再通过上压力机带动上压块下移,以使最前端叠合的两个软包电芯向下翻折90
°
,之后上压块及下压块复位;
[0022]S5、通过输送带带动焊接后的软包电芯向前移动第一预设距离,再通过下压力机带动下压块上升至与极耳抵接,再通过上压力机带动上压块下移,以使最前端叠合的两个软包电芯继续逆时针翻折90
°
,从而使第二个软包电芯与第三个软包电芯叠合在一起,之后上压块及下压块复位;
[0023]S6、重复步骤S2

S5,直至所有的软包电芯均叠合在一起。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先对软包电芯的极耳进行焊接,再对焊接后极耳进行折弯,最后再对软包电芯进行成组固定。这种工艺方式的优势是省去极耳穿孔,极耳平整等费时费力的工艺,也提高焊接品质且有效的提高了电池模组成组的快速性,便捷性以及降低了成本和工艺难度并易于实现自动化,同时省去PCB板等一些物料,从而达到稳定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此外,在折叠软包电芯时,采用先向上折叠再向下折叠的方式,便于软包电芯折叠的自动化实现。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现有的双头出极耳电池模组成组装置的成组方法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头出极耳电池模组成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步骤示意图;
[0027]图3是图2中步骤(a)的示意图;
[0028]图4是图3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5是图3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6是图2中步骤(b)的示意图;
[0031]图7是图2中步骤(c)的示意图;
[0032]图8是图2中步骤(d)的示意图;
[0033]图9是图2中步骤(e)的示意图;
[0034]图10是图2中步骤(f)的示意图;
[0035]图11是图2中的软包电芯的成组过程简图;
[0036]图12是图3中焊接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1

输送带、2

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头出极耳电池模组成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用于输送软包电芯;焊接机构,所述焊接机构用于对所述输送带上的依次排列的软包电芯进行焊接,以将相邻的两个软包电芯的极耳焊接固定;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上压力机、上压块、滑动座、下压力机、下压块及横推件,所述上压力机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出料端的上方,所述上压力机与所述上压块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上压块上下移动,所述滑动座滑动设置于工作台上、并位于所述输送带的出料端的下方,所述下压力机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下压力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下压块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下压块上下移动,所述横推件与所述滑动座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滑动座横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出极耳电池模组成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机构包括焊接夹具,所述焊接夹具包括垫板、第一升降驱动件、压紧件及第二升降驱动件,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与所述垫板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垫板上下移动,以使所述垫板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极耳的下端面抵接,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与所述压紧件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压紧件上下移动,以使所述压紧件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极耳的上端面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头出极耳电池模组成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包括固定相连的横板及竖板,所述横板上开设有焊接孔,所述横板用于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极耳的上端面抵接,所述竖板与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头出极耳电池模组成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供连接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出极耳电池模组成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限位块,所述上限位块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上方、并用于与所述输送带上的所述软包电芯的上端面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出极耳电池模组成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力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上压力机分别布置于所述输送带的延伸方向的两侧,所述上压块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延伸方向上,两个所述上压力机的输出轴均与所述上压块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出极耳电池模组成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力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下压力机分别布置于所述输送带的延伸方向的两侧,所述下压块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延伸方向上,两个所述下压力机的输出轴均与所述下压块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平黄良取侯龙建马天行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