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山体修复模块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277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质山体修复模块及其制备方法,可用于山体的快速生态修复,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轻质山体修复模块,由模块骨架构成,模块骨架本体结构中开凿有种植孔;模块骨架由不饱和聚酯树脂、醋酸乙烯酯分散树脂、植物纤维、泥土颗粒、聚醋酸乙烯共聚乳液包覆木粉和过氧化苯甲酰复合制备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稳定性好、重量轻、安装运输方便、具有良好的吸水和保水性能,可降解性能优良,绿色环保,模块骨架材料中的植物纤维和乳液包覆木粉降解后能为种子根系的扩散提供营养及保水等环境,确保了植物的进一步生长需要。植物的进一步生长需要。植物的进一步生长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质山体修复模块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质山体修复模块及其制备方法,可用于山体的快速生态修复,属于生态修复


技术介绍

[0002]在采石开山、修建穿山公路等过程中,常常会造成部分山体环境恶化,在破损山体、陡坡岩石光面处往往有大量山石裸露,既影响美观,也不利于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甚至存在地灾隐患。因而,对破损山体、陡坡岩石光面进行绿化修复近年来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和园林绿化、交通建设等相关企业的高度关注,许多地方将其作为重点工程进行管理。为了达到山体修复的目的,传统采用的方法是客土喷播技术。所谓客土喷播,它是以团粒剂使客土形成团粒化结构,加筋纤维在其中起到类似植物根茎的网络加筋作用,从而造就有一定厚度的具有耐雨水、风侵蚀,牢固透气,与自然表土相类似或更优的多孔稳定土壤结构。但目前的客土喷播附着力较低,一般只适用于挂网客土喷播技术,即需要先在边坡上锚固金属网、钢筋网或高强塑料三维网中的一种,然后采用压缩空气喷枪将混合好的客土喷射到坡面上,再在其上喷射植被种子,通过植被发达的根系和网体的紧密结合,对坡面达到防护的目的。此方法挂网过程较为繁琐,喷播时需将喷播设备及喷播土等运至现场,在现场尚需电力供应等,操作较为繁琐,给现场施工带来不便。因而,专利技术新型生态修复技术十分必要。CN106703051A公开了一种坡面岩体快装生态模块及其制作方法、CN108739256A公开了一种快装型底部柔性可变的生态种植模块及其制备方法,公开的生态模块种植技术可有效克服传统的客土喷播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实现对不同山体陡坡岩石光面进行快速生态覆绿修复。但所公开的种植模块整体刚性较大,比较笨重,运输、安装不是十分方便,特别是现场安装时,由于笨重,必须借助机械装置才能将其运至较高的山坡处。为克服上述不足,专利技术一种轻质山体修复模块及其制备方法,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山体修复模块笨重,运输、安装不方便等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稳定性好的轻质山体修复模块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4]轻质山体修复模块,由模块骨架构成,模块骨架本体结构中开凿有种植孔;模块骨架由不饱和聚酯树脂、醋酸乙烯酯分散树脂、植物纤维、泥土颗粒、聚醋酸乙烯共聚乳液包覆木粉和过氧化苯甲酰复合制备而成。
[0005]所述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为邻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和间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一种。
[0006]所述的植物纤维为棕丝纤维、大麻纤维、亚麻纤维、苎麻纤维中的一种。
[0007]所述的聚醋酸乙烯共聚乳液包覆木粉,其平均粒径为20

100目。
[0008]所述的泥土颗粒,其平均粒径为1

7微米。
[0009]轻质山体修复模块,其制备步骤为:
[0010](1)按照质量比100∶20

30∶1

2∶0.2

0.6∶20

30.10

20.0.2

0.4∶60

80分别称取蒸馏水、聚乙烯醇、OP

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乙烯酯、过硫酸钾和木粉,将过硫酸钾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

3%的过硫酸钾水溶液;将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乙烯酯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单体,将聚乙烯醇和蒸馏水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升温至85

95℃,搅拌至聚乙烯醇完全溶解后,降温至50

56℃,加入OP

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1/4总量的混合单体,乳化20

40min后升温至72

76℃,加入三分之一总量的过硫酸钾水溶液,搅拌反应30

40min,加入木粉,继续搅拌反应10

20min,然后将剩余的混合单体和过硫酸钾水溶液缓慢滴加到反应容器中,3

5h滴加完毕,保温50

60min,再升温至80

90℃反应60

70min降温至45

55℃,烘干,分散,筛分,得到聚醋酸乙烯共聚乳液包覆木粉;
[0011](2)按照质量比100.120

130.200

260∶1

3∶5

7∶300

600分别称取一缩二乙二醇、衣康酸酐、乙醇、三乙胺、烯丙醇和醋酸乙烯酯,将衣康酸酐和乙醇搅拌均匀并溶解后,升温至50

60℃,加入一缩二乙二醇,反应4

8h,然后加入三乙胺和烯丙醇,搅匀后降温至20

30℃,继续反应3

7h,反应完成后,加入醋酸乙烯酯,搅拌均匀,得到醋酸乙烯酯分散树脂;
[0012](3)按照质量比100∶200

400∶600

800∶30

50∶100

200∶2

4分别称取不饱和聚酯树脂、醋酸乙烯酯分散树脂、植物纤维、泥土颗粒、聚醋酸乙烯共聚乳液包覆木粉和过氧化苯甲酰,将各组分混合均匀,放入模具中,然后在60

80℃、4

8MPa热压30

60min,冷却、脱模,得到模块骨架;
[0013](4)采用开孔器在模块骨架上开凿种植孔,得到轻质山体修复模块。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轻质山体修复模块稳定性好、重量轻、安装运输方便、具有良好的吸水和保水性能。
[0016](2)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轻质山体修复模块,由模块骨架构成,模块骨架本体结构中开凿有种植孔,模块骨架主要由植物纤维和乳液包覆木粉制备而成,可降解性能优良,绿色环保。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产品使用过程中,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种植孔中的植物正常生长,而模块骨架材料逐渐降解,最终在修复的山体上只保留了种植孔中的植物及其土壤环境,而降解后的植物纤维和乳液包覆木粉则为种子根系的扩散提供营养及保水等环境,确保了植物的进一步生长需要。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轻质山体修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1‑
模块骨架,2

种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轻质山体修复模块,其特征在于由模块骨架构成,模块骨架本体结构中开凿有种植孔;所述模块骨架由不饱和聚酯树脂、醋酸乙烯酯分散树脂、植物纤维、泥土颗粒、聚醋酸乙烯共聚乳液包覆木粉和过氧化苯甲酰复合制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山体修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为邻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和间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山体修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纤维为棕丝纤维、大麻纤维、亚麻纤维、苎麻纤维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山体修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醋酸乙烯共聚乳液包覆木粉,其平均粒径为20

100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山体修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泥土颗粒,其平均粒径为1

7微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山体修复模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步骤为:(1)按照质量比100∶20

30∶1

2∶0.2

0.6∶20

30∶10

20∶0.2

0.4∶60

80分别称取蒸馏水、聚乙烯醇、OP

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乙烯酯、过硫酸钾和木粉,将过硫酸钾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

3%的过硫酸钾水溶液;将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乙烯酯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单体,将聚乙烯醇和蒸馏水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升温至85

95℃,搅拌至聚乙烯醇完全溶解后,降温至50

56℃,加入OP

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1/4总量的混合单体,乳化20

40min后升温至72

76℃,加入三分之一总量的过硫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培金王君武汤洁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源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