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侧极耳电芯组件、电池及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812704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同侧极耳电芯组件、电池及其装配方法;其中,同侧极耳电芯组件,包括电芯主体、正极集流盘和负极集流盘,电芯主体包括卷芯、终止胶和第一绝缘胶;正极集流盘包括正极连接部和正极尾柄,正极连接部与正极极耳固定连接,正极尾柄远离正极连接部的一端具有正极接点,正极尾柄上位于正极接点靠近正极连接部的一侧包裹有第二绝缘胶;负极集流盘包括负极连接部和负极尾柄,负极连接部与负极极耳固定连接,负极尾柄远离负极连接部的一端具有负极接点,负极尾柄上位于负极接点靠近负极连接部的一侧包裹有第三绝缘胶。本申请有效的避免了电池内的短接问题。免了电池内的短接问题。免了电池内的短接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侧极耳电芯组件、电池及其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侧极耳电芯组件、电池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锂离子电池应用日趋广泛,对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由于生产流程标准化,生产效率高,循环性能优异,一致性好,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传统的圆柱电池的装配方法通常是在卷芯的两端焊接正负集流盘,然后再放入钢壳,再在钢壳的封口端封入帽盖或封入防爆片。
[0003]但是,传统的圆柱电池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位于电芯的两端,而在一些设计中,为了进一步的减少空间的占用,会将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有电芯的同一端引出,此时极耳之间距离较近,再采用现有的装配方法,就容易导致钢壳内部容易发生短接,上述问题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使用同侧极耳电芯的电池在装配时内部容易发生短接的问题。
[0005]根据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同侧极耳电芯组件,包括:
[0006]电芯主体,所述电芯主体包括卷芯、终止胶和第一绝缘胶,所述卷芯具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设置于所述卷芯的同一端;所述终止胶包裹于所述卷芯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绝缘胶环绕设置于所述卷芯设置有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的一端,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位于所述第一绝缘胶的内侧;
[0007]正极集流盘,其包括正极连接部和正极尾柄,所述正极连接部与所述正极尾柄连接,所述正极连接部与所述正极极耳固定连接,所述正极尾柄远离所述正极连接部的一端具有正极接点,所述正极接点用于和电池外壳中的正极端子连接,所述正极尾柄上位于所述正极接点靠近所述正极连接部的一侧包裹有第二绝缘胶;
[0008]负极集流盘,其包括负极连接部和负极尾柄,所述负极连接部与所述负极尾柄连接,所述负极连接部与所述负极极耳固定连接,所述负极尾柄远离所述负极连接部的一端具有负极接点,所述负极接点用于和电池外壳中的负极端子连接,所述负极尾柄上位于所述负极接点靠近所述负极连接部的一侧包裹有第三绝缘胶。
[000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正极连接部与所述正极尾柄之间设置有第一折缝,所述正极尾柄能绕所述第一折缝转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正极连接部,所述第二绝缘胶设置于所述第一折缝和所述正极接点之间。
[00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负极连接部与所述负极尾柄之间设置有第二折缝,所述负极尾柄能绕所述第二折缝转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负极连接部,所述第三绝缘胶设置于所述第二折缝和所述负极接点之间。
[00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胶、所述第二绝缘胶和所述第三绝缘胶中
的一个或多个为基底为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四氟乙烯的绝缘胶。
[00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卷芯外侧包裹有1至4层所述第一绝缘胶。
[001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尾柄外侧包裹有层数为1至5层所述第二绝缘胶。
[00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负极尾柄外侧包裹有1至5层所述第三绝缘胶。
[001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单层所述第一绝缘胶的厚度为15至70μm,宽度为8至20mm;和/或
[0016]单层所述第二绝缘胶的厚度为15至70μm,宽度为8至20mm;和/或
[0017]单层所述第三绝缘胶的厚度为15至70μm,宽度为8至20mm。
[0018]根据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同侧极耳电芯组件;以及
[0019]电池外壳,所述电池外壳包括电池壳和电池盖,所述电池壳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电芯主体套设于所述电池壳内侧;所述电池盖具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所述正极接点与所述正极端子连接,所述负极接点与所述负极端子连接,所述电池盖盖合于所述开口上以将所述正极尾柄和所述负极尾柄压合在所述电池壳内。
[0020]根据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述电池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21]设置所述终止胶,将终止胶缠绕于在所述卷芯的外侧周面上;
[0022]设置第一绝缘胶,将所述第一绝缘胶沿所述卷芯的周向缠绕在所述卷芯设置有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的一端,使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均被包绕于所述第一绝缘胶内侧;
[0023]将所述正极集流盘的所述正极连接部与所述正极极耳焊接,在所述正极尾柄缠绕第二绝缘胶,并在所述正极尾柄上预留出所述正极接点;
[0024]将所述负极集流盘的所述负极连接部与所述负极极耳焊接,在所述负极尾柄缠绕第三绝缘胶并,在所述负极接点上预留出所述负极接点;
[0025]将缠绕有所述终止胶和所述第一绝缘胶的所述卷芯插设于所述电池壳内,使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朝向所述电池壳设置有所述开口的一端;
[0026]将所述正极接点与所述电池盖的所述正极端子进行焊接,将所述负极接点与所述电池盖的所述负极端子进行焊接,而后将所述电池盖盖合在所述开口上并固定封口,完成装配
[0027]据上述实施例的提供的同侧极耳电芯组件和电池,本申请通过对正极尾柄和负极尾柄进行了包胶处理,有效的避免了电池装配过程中以及装配完成后电池内部正、负极的短接问题。
[0028]根据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配方法,该装配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解决了采用同侧极耳电芯组件的电池的装配问题,也避免了组装过程中以及后续测试过程中电池的内部短路问题。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同侧极耳电芯组件的整体示意图;
[0030]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电池的整体示意图;
[0031]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电池装配过程中各阶段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卷芯11、第一绝缘胶12、终止胶13、正极极耳14、负极极耳15、正极集流盘2、正极连接部21、正极尾柄22、正极接点221、第二绝缘胶222、第一折缝23、负极集流盘3、负极连接部31、负极尾柄32、负极接点321、第三绝缘胶322、第二折缝33、电池外壳4、电池壳41、电池盖42、正极端子421、负极端子422。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0034]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侧极耳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主体,所述电芯主体包括卷芯、终止胶和第一绝缘胶,所述卷芯具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设置于所述卷芯的同一端;所述终止胶包裹于所述卷芯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绝缘胶环绕设置于所述卷芯设置有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的一端,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位于所述第一绝缘胶的内侧;正极集流盘,其包括正极连接部和正极尾柄,所述正极连接部与所述正极尾柄连接,所述正极连接部与所述正极极耳固定连接,所述正极尾柄远离所述正极连接部的一端具有正极接点,所述正极接点用于和电池外壳中的正极端子连接,所述正极尾柄上位于所述正极接点靠近所述正极连接部的一侧包裹有第二绝缘胶;负极集流盘,其包括负极连接部和负极尾柄,所述负极连接部与所述负极尾柄连接,所述负极连接部与所述负极极耳固定连接,所述负极尾柄远离所述负极连接部的一端具有负极接点,所述负极接点用于和电池外壳中的负极端子连接,所述负极尾柄上位于所述负极接点靠近所述负极连接部的一侧包裹有第三绝缘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侧极耳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连接部与所述正极尾柄之间设置有第一折缝,所述正极尾柄能绕所述第一折缝转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正极连接部,所述第二绝缘胶设置于所述第一折缝和所述正极接点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侧极耳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连接部与所述负极尾柄之间设置有第二折缝,所述负极尾柄能绕所述第二折缝转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负极连接部,所述第三绝缘胶设置于所述第二折缝和所述负极接点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侧极耳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胶、所述第二绝缘胶和所述第三绝缘胶中的一个或多个为基底为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四氟乙烯的绝缘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侧极耳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芯外侧包裹有1至4层所述第一绝缘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侧极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门丽娟谢鸿锋邱沫赵南南巫国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