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2666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1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括:基板,其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第一外涂层,其覆盖薄膜晶体管,位于基板上方,并且包括在第一外涂层的表面处的多个微透镜;第二外涂层,其位于第一外涂层上并且具有平坦表面;以及发光二极管,其位于第二外涂层上,其中,高折射颗粒分散在第二外涂层中。高折射颗粒分散在第二外涂层中。高折射颗粒分散在第二外涂层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12月23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

2021

0185951号的优先权权益,其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0003]本公开内容涉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并且具体地涉及提高光提取效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技术介绍

[0004]近年来,随着社会进入全面信息时代,对处理和显示大量信息的信息显示器的兴趣增加,并且随着对使用便携式信息媒体的需求增加,各种重量轻且薄的平面显示器被开发出来,并受到了关注。
[0005]在各种平面显示器中,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从有机发光层发射的光的很大一部分在穿过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各种部件并发射至显示器外部的过程中丢失。发射至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外部的光占有机发光层中产生的光的约20%。
[0006]由于从有机发光层发射的光的量随着施加至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流的量而增加,所以可以通过向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施加更多的电流来增加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亮度。然而,这增加了功耗并且也降低了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寿命。
[0007]为了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光提取效率,公开了将微透镜阵列(MLA)附接至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基板外部或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外涂层处形成微透镜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因此,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
[0009]本公开内容的一个优点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即使在将微透镜阵列引入至基板外部或在显示器内部形成微透镜时,也可以将捕获在元件内部的光提取至外部,并且因此可以提高光提取效率并增加寿命。
[0010]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优点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可以防止或至少减少彩虹不匀(或彩虹斑)的发生,彩虹不匀(或彩虹斑)可能降低可见度并导致眼睛疲劳。
[0011]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优点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可以通过使由于高反射率引起的黑色可见度的降低最小化来提高对比度。
[0012]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优点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可以实现具有优异颜色灵敏度的图像。
[0013]本公开内容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以下描述中阐明并且将部分地根据该描述而变得明显,或者可以通过本公开内容的实践来获悉。本公开内容的这些和其他优点将通过
书面的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14]为了实现这些优点和其他优点,并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目的,如本文所体现和广泛描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括:基板,其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第一外涂层,其覆盖薄膜晶体管,位于基板上方,并且包括在第一外涂层的表面处的多个微透镜;第二外涂层,其位于第一外涂层上并且具有平坦表面;以及发光二极管,其位于第二外涂层上,其中,高折射颗粒分散在第二外涂层中。
[0015]应当理解的是,前述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二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所要求保护的公开内容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6]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公开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内容的原理。在附图中:
[0017]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多个子像素的平面图;
[0018]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一个子像素的截面图;
[0019]图3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微透镜的放大图片;
[0020]图4是示出根据设置有微透镜的第一外涂层上的第二外涂层的存在或不存在测量光提取效率和寿命的实验结果的图;
[0021]图5A是测量一般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彩虹不匀的图片;
[0022]图5B是测量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彩虹不匀的图片;
[0023]图6是沿线V

V

截取的截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子像素;
[0024]图7是示出光被高折射颗粒散射的状态的示意图;
[0025]图8是示出测量彩虹不匀和黑色可见度的实验结果的图;
[0026]图9A至图9F是模拟高折射颗粒对蓝光的米氏散射效应的图;
[0027]图10A至图10F是模拟高折射颗粒对绿光的米氏散射效应的图;以及
[0028]图11A至图11F是模拟高折射颗粒对红光的米氏散射效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来说明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
[0030]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多个子像素的平面图,以及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一个子像素的截面图。在本公开内容中,以底部发射型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为例进行描述。
[0031]图3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微透镜的放大图片。
[0032]图5A是测量一般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彩虹不匀的图片,以及图5B是测量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彩虹不匀的图片。
[0033]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100可以包括基板120、开关薄膜晶体管Tsw、驱动薄膜晶体管Tdr、和感测薄膜晶体管Tse、存储电容器Cst和发光二极管E。
[0034]具体地,基板120可以包括显示区域DA和设置在显示区域DA周围的焊盘区域PA。显示区域DA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R

SP、W

SP、B

SP和G

SP,所述多个子像素R

SP、W

SP、B

SP和G

SP可以各自包括发射区域EA和电路区域CA。
[0035]多个子像素R

SP(例如第一子像素)、G

SP(例如第二子像素)、B

SP(例如第三子像素)和W

SP(例如第四子像素)可以分别发射红光(例如第一颜色)、绿光(例如第二颜色)、蓝光(例如第三颜色)和白光(例如第四颜色)。
[0036]图2的子像素SP可以是图1的多个子像素R

SP、W

SP、B

SP和G

SP中的任一个。
[0037]光阻挡层102和第一电容器电极(未示出)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DA的子像素R

SP、W

SP、B

SP和G...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括:基板,其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第一外涂层,其覆盖薄膜晶体管,位于所述基板上方,并且包括在所述第一外涂层的表面处的多个微透镜;第二外涂层,其位于所述第一外涂层上并且具有平坦表面;以及发光二极管,其位于所述第二外涂层上,其中,高折射颗粒分散在所述第二外涂层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高折射颗粒具有响应于从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的波长而发生米氏散射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高折射颗粒对于所述红色子像素、所述绿色子像素和所述蓝色子像素具有不同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被定位成对应于所述红色子像素的红色高折射颗粒具有比分别被定位成对应于所述绿色子像素和所述蓝色子像素的绿色高折射颗粒和蓝色高折射颗粒的直径大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被定位成对应于所述红色子像素的红色高折射颗粒具有比被定位成对应于所述绿色子像素的绿色高折射颗粒的直径大的直径,以及其中,所述绿色高折射颗粒具有比被定位成对应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蓝色高折射颗粒的直径大的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红色高折射颗粒具有3μm至4μm的直径,所述绿色高折射颗粒具有2.5μm至3μm的直径,并且所述蓝色高折射颗粒具有2μm至3μm的直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还包括在所述基板上方的白色子像素,其中,被定位成对应于所述白色子像素的白色高折射颗粒具有与被定位成对应于所述红色子像素的红色高折射颗粒相同的直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外涂层和所述高折射颗粒具有不同的折射率。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高折射颗粒具有为从所述红色子像素、所述绿色子像素和所述蓝色子像素中的每一个发射的光的波长的1/10的直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高折射颗粒包括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硅树脂、酚醛清漆树脂、二氧化硅、铝氧化物、钛氧化物以及锆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外涂层具有比所述第二外涂层的折射率低的折射率。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外涂层具有1.43至1.57的折射率,并且所述第二外涂层具有1.57至1.8的折射率。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今奎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