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后插入钢筋笼技术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钢筋笼制作质量控制: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制作钢筋笼;S2、钢筋笼插入前质量控制:将振动装置安装在钢筋笼上;S3、成孔和混凝土灌注时质量控制:进行钻孔和灌注;S4、钢筋笼插入时质量控制:灌注完成后,立即将钢筋笼垂直插入混凝土;S5、施工完成后分析:施工完成后,进行分析、判断、确认和总结教训。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插入过程中进行实施监控和动态纠偏,使得钢筋笼位于中心位置,以保证灌注桩的强度、温度下和承载力满足需求,且施工成本交底;并且对施工完成后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施工技术和经济效益。以提高施工技术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后插入钢筋笼技术质量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钻孔灌注桩施工
,具体是一种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后插入钢筋笼技术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灌注桩受具体施工环境影响较小,所用混凝土流动性强、摩擦系数低、操作方便、可操作性强;与普通钻孔桩不同,此工法通过钻头活门向孔内连续高压泵注流态混凝土,至桩顶为止,然后插入钢筋笼而形成的桩体;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中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由于先进行混凝土灌注,再进行钢筋笼的设置,从而省去了泥浆护壁这一环节,不仅实现了成本缩减,还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施工效率与传统的泥浆护壁冲(钻)灌注桩相比,施工速率可提高4~5倍,因此在建设工程中运用越来越广泛。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筋灌注桩方法(授权公告号CN110644475A),该专利技术桩身质量容易保证,混凝土密实性好,强度高,土与周围土体接触紧密,加大了桩身的摩擦力;桩尖无虚土,防止断桩、缩径、塌孔等质量通病,但是其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动态纠偏,从而导致发现偏差时,纠偏困难较大,且不经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后插入钢筋笼技术质量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后插入钢筋笼技术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钢筋笼制作质量控制: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制作钢筋笼,并检查钢筋笼质量,其中,主筋焊接应按要求进行焊件强度试验,螺旋式箍筋应绑扎牢固并间隔点焊;钢筋笼底部应有加强构造,钢筋笼的下部主筋应向内侧收敛15~20℃;S2、钢筋笼插入前质量控制:在地面上沿着竖向方向,将钢管穿入钢筋笼内,并将钢管与振动装置连接在一起,同时将振动装置安装在钢筋笼的顶部;通过吊装设备将钢筋笼吊起,直立于孔口;S3、成孔和混凝土灌注时质量控制: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选择相应的长螺旋钻机和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通过长螺旋钻机进行钻孔;成孔后,启动混凝土输送泵,保持压力3~4MPa,将混凝土通过管路、钻杆压入到孔内,再将钻机的钻杆预提20cm后,将钻杆底部的活门打开,泵送混凝土20~30s再正旋转式拔钻杆,边泵送边缓慢提升钻杆,实现桩身混凝土浇注,并在浇注过程中确保泵送速率和钻杆提升速率相协调;S4、钢筋笼插入时质量控制:灌注完成后,立即将钢筋笼垂直插入混凝土中;钢筋笼需一次插入,连续下放,且不得停顿;在插入钢筋笼时,首先依靠钢筋笼自重缓慢插入,并且对钢筋笼的中心位置进行实施监控和动态纠偏;当依靠自重不能插入时,开启振动装置,使钢筋下沉到设计标高;到达设计标高后,断开振动装置与钢筋笼的连接,缓慢拔出钢管并
连续振动,以保证上部混凝土振捣密实;成桩后及时清理孔口,封护桩顶;S5、施工完成后分析:施工完成后,对施工质量进行评定,并从人员、机械、原料、方法、环境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确认和总结教训,并采用相应的质量对策,以提高施工技术和经济效益。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1步骤中钢筋笼的主筋间距允许偏差
±
10mm;箍筋间距允许偏差
±
20mm;钢筋长度允许偏差
±
50mm;桩位垂直侧壁允许偏差150mm,顺侧壁允许偏差100mm;孔深允许偏差0~300mm;钢筋笼直径允许偏差
±
10mm;主筋弯曲度小于1%;钢筋笼弯曲度小于1%。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1步骤中主筋配筋时,每个断面接头数不超过主筋数量的50%,且错开搭接,单面焊接的长度单面不小于10倍钢筋直径;双面焊接的长度单面不小于5倍钢筋直径;钢筋笼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采用吊运或钢筋笼输运专用车进行运输,严禁拖拽;根据吊装运输能力。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2步骤中钢筋笼吊装前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所述S4步骤中安放时对准孔位,并保证垂直、居中,其倾斜度不超过5%,扶笼时应有专人指挥,出现偏差及时进行调整。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3步骤中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得低于6h,坍落度控制在220mm~260mm之间;其中混凝土中的水泥选择强度大于P.O 32.5,同时,水泥还需要具备完整的检测报告和出厂文件;混凝土的砂石选用含泥量少于3%的中砂;混凝土的石子选择含泥量低于2%,粒径在5mm到16mm之间的碎石。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3步骤中在泵送混凝土时,长螺旋钻机的钻头始终保持在混凝土下1~1.2m,泵送混凝土的充盈系数在1.05~1.20之间,同时注意控制温度,冬季入孔温度大于5℃,夏季大于30℃需要进行降温,混凝土灌注至设计标高大于0.6m;其中,泵送速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泵送速率=桩截面积
×
充盈系数
×
提升速率上式中,泵送速率单位为m
³
/min,桩截面积单位为
㎡
,提升速率单位为m/min。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4步骤中为了保证钢筋笼下放至设计标高,在振捣装置的钢丝绳上设置的标记与在钻机塔架上的标记相对应,以控制主筋标高。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依次进行钢筋笼制作质量控制、钢筋笼插入前质量控制、成孔和混凝土灌注时质量控制、钢筋笼插入时质量控制以及施工完成后分析,且在钢筋笼制作、混凝土灌注施工以及钢筋笼插入施工三个环节加强控制,并且在插入过程中进行实施监控和动态纠偏,使得钢筋笼位于中心位置,以保证灌注桩的强度、温度下和承载力满足需求,且施工成本交底;并且对施工完成后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施工技术和经济效益。
实施方式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后插入钢筋笼技术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钢筋笼制作质量控制: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制作钢筋笼,并检查钢筋笼质量,其中,主筋焊接应按要求进行焊件强度试验,螺旋式箍筋应绑扎牢固并间隔点焊,以防
止变形;钢筋笼底部应有加强构造,保证振动力有效地传至钢筋笼底部,钢筋笼的下部主筋应向内侧收敛15~20℃,以防止在下钢筋笼时主筋插帮;S2、钢筋笼插入前质量控制:在地面上沿着竖向方向,将钢管穿入钢筋笼内,并将钢管与振动装置连接在一起,同时将振动装置安装在钢筋笼的顶部;通过吊装设备将钢筋笼吊起,直立于孔口;S3、成孔和混凝土灌注时质量控制: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选择相应的长螺旋钻机和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通过长螺旋钻机进行钻孔,长螺旋钻机的钻进速度应根据土层情况来确定:杂填土、粘性土、砂卵石层为 0.2~0.5m/min;素填土、粘性粉土、粉土、砂层为1.0~1.5m/min;成孔后,启动混凝土输送泵,保持压力3~4MPa,将混凝土通过管路、钻杆压入到孔内,再将钻机的钻杆预提20cm后,将钻杆底部的活门打开,泵送混凝土20~30s再正旋转式拔钻杆,边泵送边缓慢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后插入钢筋笼技术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钢筋笼制作质量控制: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制作钢筋笼,并检查钢筋笼质量,其中,主筋焊接应按要求进行焊件强度试验,螺旋式箍筋应绑扎牢固并间隔点焊;钢筋笼底部应有加强构造,钢筋笼的下部主筋应向内侧收敛15~20℃;S2、钢筋笼插入前质量控制:在地面上沿着竖向方向,将钢管穿入钢筋笼内,并将钢管与振动装置连接在一起,同时将振动装置安装在钢筋笼的顶部;通过吊装设备将钢筋笼吊起,直立于孔口;S3、成孔和混凝土灌注时质量控制: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选择相应的长螺旋钻机和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通过长螺旋钻机进行钻孔;成孔后,启动混凝土输送泵,保持压力3~4MPa,将混凝土通过管路、钻杆压入到孔内,再将钻机的钻杆预提20cm后,将钻杆底部的活门打开,泵送混凝土20~30s再正旋转式拔钻杆,边泵送边缓慢提升钻杆,实现桩身混凝土浇注,并在浇注过程中确保泵送速率和钻杆提升速率相协调;S4、钢筋笼插入时质量控制:灌注完成后,立即将钢筋笼垂直插入混凝土中;钢筋笼需一次插入,连续下放,且不得停顿;在插入钢筋笼时,首先依靠钢筋笼自重缓慢插入,并且对钢筋笼的中心位置进行实施监控和动态纠偏;当依靠自重不能插入时,开启振动装置,使钢筋下沉到设计标高;到达设计标高后,断开振动装置与钢筋笼的连接,缓慢拔出钢管并连续振动,以保证上部混凝土振捣密实;成桩后及时清理孔口,封护桩顶;S5、施工完成后分析:施工完成后,对施工质量进行评定,并从人员、机械、原料、方法、环境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确认和总结教训,并采用相应的质量对策,以提高施工技术和经济效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后插入钢筋笼技术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钢筋笼的主筋间距允许偏差
±
10mm;箍筋间距允许偏差
±
20mm;钢筋长度允许偏差
±
50mm;桩位垂直侧壁允许偏差150mm,顺侧壁允许偏差100mm;孔深允许偏差0~300mm;钢筋笼直径允许偏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冠庭,张艳华,石倩,程翔,
申请(专利权)人:瑞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