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叠片工艺的双张优化装置和模切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230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叠片工艺的双张优化装置和模切机,双张优化装置由一个用于传动的第二辊轮和一个密布有凸起的第一辊轮组成,极片通过外部牵引辊轮的牵引,从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间经过,使得极片在第一辊轮所密布的凸起的压力下,表面形成花纹。印有花纹的极片在到达叠片机前会正反方向颠倒,从而当极片进入叠片机时,叠片机真空抓手在上方吸附第一张极片的上表面,由于第一张极片下表面有花纹,与第二张极片光滑的正面不同,所以第一张极片与第二张极片之间的粘附力小,可有效解决叠片双张问题。决叠片双张问题。决叠片双张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叠片工艺的双张优化装置和模切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叠片工艺的双张优化装置和模切机。

技术介绍

[0002]叠片工艺是锂电池的电芯装配工序的最核心的环节,它通过将极片与隔膜交替堆叠在一起,最终完成多层叠片极芯的一种生产工艺,叠片工艺包括以下流程:搅拌、涂布、对辊、模切、叠片、焊接、顶封、注液、预化、抽气封口、成型、化成和测试。
[0003]但在现有技术中,在叠片环节时会出现双张问题,即在叠片机的真空抓手拿取极片时,由于极片之间的粘附力,出现拿取第一张极片时连带下一张极片的问题,产生抛片,此现象易造成正极片报废增加,且影响叠片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极片粘附所导致的抛片问题。
[0005]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叠片工艺的双张优化装置,包括固定架、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其中,固定架沿第一方向延伸,底部设有凹槽。第一辊轮沿第二方向延伸,并设于凹槽内。第二辊轮沿第二方向延伸,设于凹槽内,并沿第一方向位于第一辊轮的下方。第一辊轮表面设有沿第二方向和周向间隔排列的凸起,用于当极片沿第三方向经过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之间时,使得极片上表面压有凹痕,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0006]本技术提供的双张优化装置设于叠片环节之前,它由一个用于传动的第二辊轮和一个密布有凸起的第一辊轮组成,极片通过外部牵引辊轮的牵引,从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间经过,使得极片在第一辊轮所密布的凸起的压力下,表面形成花纹。印有花纹的极片在到达叠片机前会正反方向颠倒,从而当极片进入叠片机时,叠片机真空抓手在上方吸附第一张极片的上表面,由于第一张极片下表面有花纹,与第二张极片光滑的正面不同,所以第一张极片与第二张极片之间的粘附力小,不易出现粘连现象,可有效解决叠片双张问题。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双张优化装置还包括距离调节装置。距离调节装置设于固定架沿第一方向的上端,包括调节装置和控制杆,控制杆与第一辊轮沿第二方向的两端连接。调节装置一端与固定架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杆连接,用于通过调节装置驱动控制杆,进而带动第一辊轮沿第一方向移动,调整凹痕的深度。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装置通过控制杆来控制第一辊轮在第一方向升降的距离,进而调节凸起在极片上所压下的凹痕的深度。当第一辊轮相上移动时,其与第二辊轮的间距增大,凸起所下压的力度同时就会减小,继而凹痕的深度也会减弱;当第一辊轮相下移动时,其与第二辊轮的间距减小,凸起所下压的力度同时就会增强,继而凹痕的深度也会提高。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杆包括固定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主动杆。固定杆沿第二方向延伸,并设于调节装置沿第一方向的上方。第一连接杆沿第一方向延伸,一端与固定杆沿第二方向的一端连接,另一端穿过固定架,并与第一辊轮沿第二方向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杆沿第一方向延伸,一端与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穿过固定架,并与第一辊轮的另一端连接。主动杆沿第一方向延伸,一端与调节装置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连接。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穿过固定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辊轮的两端连接,固定杆同时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主动杆固定,而主动杆与调节装置连接,通过调节装置驱动主动杆沿第一方向移动,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移动,从而使得第一辊轮能够移动。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第一固定架为L形,包括长板和短板,长板沿第二方向延伸,短板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设于靠近第一连接杆一侧。第二固定架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设于靠近第二连接杆一侧,并与长板可拆卸连接。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架分为可拆卸的两部份,通过将第二固定架与第一固定架固定或分离,用于放置或拆卸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从而便于装置的保养维护。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短板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腰孔,第一腰孔与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辊轮的连接处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固定架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腰孔,第二腰孔与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辊轮的连接处的位置相对应,用于使第一辊轮能够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腰孔和第二腰孔对应设置在第一辊轮的两侧,从而限制第一辊轮在第一方向的移动距离。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底座、调压阀和节流阀。调节底座设于长板上端,并与主动杆连接。调压阀和节流阀设于调节底座沿第三方向的一侧,用于控制主动杆沿第一方向移动。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底座固定于长板之上,并与主动杆连接,通过调压阀与节流阀配合使用,来控制主动杆的升降。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压阀的调压范围为0.4Mpa~0.6Mpa,凹痕的深度为50um~100um。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同的调节阀的调节压力对应着凸起不同的下压力度,从而产生不同的凹痕深度。调节阀的调节压力越大,凸起的下压力度越小,所造成的凹痕深度值越小。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辊轮沿第一方向所设置的凸起的总长度小于极片的宽度。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辊轮上的总凸起宽度设置小于极片宽度,可有效避免因极片边缘鼓边、掉料所引起的安全风险。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起沿第一方向的投影为正六边形,其直径为2mm。第一辊轮上所设置的凸起的密度为每平方厘米设有10个凸起。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特定的凸起密度,可有效的制造极片上下表面花纹差异,正六边形设置的凸起在极片上表面所压出的图形也为正六边形,当极片压有凹痕的
一面与另一极片的无压痕一面接触时,可以有效的减少两片极片的接触面积,减小粘附力,从而避免抓取时,两张极片彼此粘连。
[0023]本技术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切机,包括牵引辊轮、切割模具和上述多个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双张优化装置。其中,牵引辊轮用于将极片运入模切机内,并依次经过双张优化装置和切割模具后,运出模切机。
[00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切流程在叠片流程之前,通过极片在模切流程时,先经过双张优化装置压有凹痕,然后再继续模切和叠片的流程。双张优化装置设于模切机内,极片经由牵引辊轮的牵引,经过双张优化装置,再经过模切机过辊进入切割模具,由切割模具完成制片,然后运出模切机,准备进入叠片流程。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叠片工艺的双张优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6]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7]图3为本技术一种模切机一实施例的极片处理后示意图,其中,图3的(a)为极片的正面,图3的(b)为极片的反面;
[0028]图中:
[0029]1‑
固定架;1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叠片工艺的双张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所述固定架沿第一方向延伸,底部设有凹槽;所述第一辊轮沿第二方向延伸,并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辊轮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于所述凹槽内,并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辊轮的下方;所述第一辊轮表面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和周向间隔排列的凸起,用于当极片沿第三方向经过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之间时,使得所述极片上表面压有凹痕,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叠片工艺的双张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距离调节装置;所述距离调节装置设于所述固定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上端,包括调节装置和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与所述第一辊轮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连接;所述调节装置一端与所述固定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杆连接,用于通过所述调节装置驱动所述控制杆,进而带动所述第一辊轮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调整所述凹痕的深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叠片工艺的双张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包括固定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主动杆;所述固定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设于所述调节装置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一端与所述固定杆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架,并与所述第一辊轮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一端与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架,并与所述第一辊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主动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一端与所述调节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叠片工艺的双张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为L形,包括长板和短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亦情利文戚思龙白宗贤张方法王向阳吴豪杰张祥
申请(专利权)人:星恒电源滁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