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卸料的钢板卷制成型机,包括左、右支撑框架、左、右液压升降机构、被动上辊轮、两个主动下辊轮,其技术要点是:两个主动下辊轮具有一一对应的下辊轮支撑座,下辊轮支撑座设有前、后两组托辊,托辊与主动下辊轮下表面紧密贴合,下辊轮支撑座底部设有多个X向轨道槽,两个下辊轮支撑座利用X向轨道槽支撑于水平导向板上,水平导向板上设有X向轨道,水平导向板两侧分别设有Y向轨道,左、右支撑框架滑动支撑于对应的Y向轨道上方,被动上辊轮由分体的左、右辊轮段扣合而成。本机解决了现有卷制成型机长期使用后主动下辊轮工作位置不稳定的问题,同时,一次成型容器的直筒段,使直筒段只需要一条焊缝,降低直筒段泄露隐患。泄露隐患。泄露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卸料的钢板卷制成型机
[0001]本技术涉及钢板卷制成型机,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卸料的钢板卷制成型机,适用于大型容器罐体的制作。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型容器罐体的直筒段通常采用钢板卷制成型机制作,具体是直钢板进入到卷制成型机的上、下辊轮之间,使直钢板被卷弯压制。
[0003]现有的钢板卷制成型机包括左、右支撑框架、设于左、右支撑框架顶部的左、右液压升降机构、连接于左、右液压升降机构下端之间的被动上辊轮、位于被动上辊轮前下方和后下方的两个主动下辊轮。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主动下辊轮在长期承受厚重钢板后,容易导致工作位置不稳定;2、为了便于卸料,通常只能将钢板卷弯压制成弧状的半直筒段,而后再将两个半直筒段焊接为一体,形成整个直筒段,但是两个半直筒段需要两次上料两次卷制,且最后形成的直筒段具有两条焊缝,增加了直筒段的泄露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可靠的便于卸料的钢板卷制成型机,解决现有卷制成型机长期使用后主动下辊轮工作位置不稳定的问题,同时,一次成型容器的直筒段,使直筒段只需要一条焊缝,降低直筒段泄露隐患。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便于卸料的钢板卷制成型机,包括左、右支撑框架、设于左、右支撑框架顶部的左、右液压升降机构、连接于左、右液压升降机构下端之间的被动上辊轮、位于被动上辊轮前下方和后下方的两个主动下辊轮,其技术要点是:两个主动下辊轮具有一一对应的下辊轮支撑座,所述下辊轮支撑座设有前、后两组托辊,同一下辊轮支撑座上的前、后两组托辊与对应的主动下辊轮下表面紧密贴合,所述下辊轮支撑座的底部设有相互平行的多个X向轨道槽,两个下辊轮支撑座利用X向轨道槽支撑于同一水平导向板上,所述水平导向板上设有与X向轨道槽配合的X向轨道,所述水平导向板两侧分别设有Y向轨道,左、右支撑框架分别滑动支撑于对应的Y向轨道上方,所述被动上辊轮由分体的左、右辊轮段扣合而成。
[0007]上述的便于卸料的钢板卷制成型机,所述左、右辊轮段的相对端利用凹凸结构插接在一起。
[0008]上述的便于卸料的钢板卷制成型机,所述左、右液压升降机构分别为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的缸杆下端分别固定有连接箱体,所述连接箱体中设有与左辊轮段或右辊轮段的辊轴连接的轴承座,所述辊轴穿过连接箱体后连接有配重箱。
[0009]上述的便于卸料的钢板卷制成型机,所述配重箱的底部设有Z向导向杆,所述升降油缸所在的左支撑框架或右支撑框架的下部设有与Z向导向杆配合的Z向导向套,以保证被动上辊轮稳定上行或下行。
[0010]上述的便于卸料的钢板卷制成型机,所述Z向导向杆上设有沿其高度方向布置的
升降刻度线,以帮助工作人员调整被动上辊轮的高度。
[0011]上述的便于卸料的钢板卷制成型机,同一下辊轮支撑座上的前、后两组托辊相对主动下辊轮的夹角为90度,前、后两组托辊分别由间隔布置的左、右两个托辊组成。
[0012]上述的便于卸料的钢板卷制成型机,两个下辊轮支撑座的相背端分别固定有推拉连接板,所述推拉连接板上设有用于与进给设备连接的固定孔,所述X向轨道的侧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进给刻度线,以帮助工作人员调整下辊轮支撑座在X向轨道上的位置。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两个主动下辊轮下方分别采用前、后两组托辊实现加强支撑,解决现有卷制成型机长期使用后主动下辊轮工作位置不稳定的问题,保证卷制成型精度。
[0015]2、采用本机可以对钢板一次卷制为待焊接的类直筒段,而当类直筒段卷制完成后,已不便于由主动下辊轮上卸下,本申请为解决该问题,将主动下辊轮设计为分体的左、右辊轮段结构,先采用吊装机具连接类直筒段,而后使左、右辊轮段在左、右支撑框架的带动下分离开一段距离,即可取下类直筒段工件。上述设计,一方面简化了直筒段工件的成型工序,另一方面直筒段工件只需要焊接一条焊缝,降低了直筒段的泄露隐患。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右视图。
[0018]图中:1.升降油缸、2.被动上辊轮、201.左辊轮段、202.右辊轮段、3.主动下辊轮、4.托辊、5.推拉连接板、6.X向轨道、7.进给刻度线、8.下辊轮支撑座、9.水平导向板、10.Z向导向杆、11.Z向导向套、12.左支撑框架、13.右支撑框架、14.连接箱体、15.配重箱、16.固定孔、17.Y向轨道。
实施方式
[0019]根据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20]如图1、图2所示,该便于卸料的钢板卷制成型机,包括左、右支撑框架12、13、设于左、右支撑框架12、13顶部的左、右液压升降机构、连接于左、右液压升降机构下端之间的被动上辊轮2、位于被动上辊轮2前下方和后下方的两个主动下辊轮3。
[0021]其中,两个主动下辊轮3具有一一对应的下辊轮支撑座8,所述下辊轮支撑座8设有前、后两组托辊4,同一下辊轮支撑座8上的前、后两组托辊4与对应的主动下辊轮3下表面紧密贴合。所述下辊轮支撑座8的底部设有相互平行的多个X向轨道槽,两个下辊轮支撑座8利用X向轨道槽支撑于同一水平导向板9上,所述水平导向板9上设有与X向轨道槽配合的X向轨道6。所述水平导向板9两侧分别设有Y向轨道17,左、右支撑框架12、13分别滑动支撑于对应的Y向轨道17上方,调整间距后定位。
[0022]所述被动上辊轮2由分体的左、右辊轮段201、202扣合而成。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右辊轮段201、202的相对端利用凹凸结构插接在一起。
[0023]所述左、右液压升降机构分别为升降油缸1,所述左、右支撑框架12、13分别为L形支撑框架,所述升降油缸1倒置于L形支撑框架的直立段顶部。升降油缸1的缸杆下端分别固定有连接箱体14,所述连接箱体14中设有与左辊轮段201或右辊轮段202的辊轴连接的轴承
座,所述辊轴穿过连接箱体14后连接有配重箱15。所述配重箱15的底部设有Z向导向杆10,所述升降油缸1所在的左支撑框架12或右支撑框架13的下部水平段设有与Z向导向杆10配合的Z向导向套11,以保证被动上辊轮2稳定上行或下行。所述Z向导向杆10上设有沿其高度方向布置的升降刻度线,以帮助工作人员调整被动上辊轮2的高度。
[0024]同一下辊轮支撑座8上的前、后两组托辊4相对主动下辊轮3的夹角为90度,前、后两组托辊4分别由间隔布置的左、右两个托辊4组成。两个下辊轮支撑座8的相背端分别固定有推拉连接板5,所述推拉连接板5上设有用于与进给设备连接的固定孔16,所述X向轨道6的侧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进给刻度线7,以帮助工作人员调整下辊轮支撑座8在X向轨道6上的位置。
[0025]工作原理:
[0026]根据目标工件的设定厚度和设定弧度,预先调整被动上辊轮2的高度和两个主动下辊轮3的间距。将待卷制钢板前端导入被动上辊轮2和主动下辊轮3的间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卸料的钢板卷制成型机,包括左、右支撑框架、设于左、右支撑框架顶部的左、右液压升降机构、连接于左、右液压升降机构下端之间的被动上辊轮、位于被动上辊轮前下方和后下方的两个主动下辊轮,其特征在于:两个主动下辊轮具有一一对应的下辊轮支撑座,所述下辊轮支撑座设有前、后两组托辊,同一下辊轮支撑座上的前、后两组托辊与对应的主动下辊轮下表面紧密贴合,所述下辊轮支撑座的底部设有相互平行的多个X向轨道槽,两个下辊轮支撑座利用X向轨道槽支撑于同一水平导向板上,所述水平导向板上设有与X向轨道槽配合的X向轨道,所述水平导向板两侧分别设有Y向轨道,左、右支撑框架分别滑动支撑于对应的Y向轨道上方,所述被动上辊轮由分体的左、右辊轮段扣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卸料的钢板卷制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辊轮段的相对端利用凹凸结构插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卸料的钢板卷制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液压升降机构分别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义,张志权,张连友,郝文鑫,张志勇,罗军,罗智丰,陈炳秀,高明阳,纪厚添,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钢制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