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的防撞柱,涉及防撞柱领域,包括呈圆盘状的空心底座,所述空心底座的上侧中部固定有中空套筒,所述中空套筒的内部填充有阻尼沙,所述中空套筒的外侧套接有高阻尼橡胶套,所述高阻尼橡胶套与中空套筒之间设置有缓冲吸能层,所述缓冲吸能层包括多个吸能组件和多个缓冲空心球,多个所述吸能组件呈环形阵列围绕在中空套筒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阻尼沙、中空套筒、缓冲吸能层和高阻尼橡胶套,能达到多重防撞减震吸能耗能效果,极大缓冲撞击产生巨大冲击力,有效地避免车辆与防撞柱撞击时对车辆及人员造成二次伤害,本防撞柱防撞能力强、抗变形能力大和稳定性高。和稳定性高。和稳定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稳定性的防撞柱
[0001]本技术涉及防撞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的防撞柱。
技术介绍
[0002]防撞柱又名防护柱、防护桩、警示桩,属于交通安全设备。分为固定式防护桩与活动式防护桩。防撞柱是利用土基、立柱、横梁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并迫使失控车辆改变方向,回复到正常的行驶方向,防止车辆冲出路外,以保护车辆和乘客,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0003]防撞柱是重要的交通安全设备,目前,现有的防撞柱结构强度大,但防撞柱自身的缓冲吸能效果差,车辆撞击后,防撞柱不能有效地缓冲和吸收消耗撞击产生的动能,容易对车辆及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高稳定性的防撞柱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的防撞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防撞柱自身的缓冲吸能效果差,车辆撞击后,防撞柱不能有效地缓冲和吸收消耗撞击产生的动能,容易对车辆及人员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稳定性的防撞柱,包括呈圆盘状的空心底座,所述空心底座的上侧中部固定有中空套筒,所述中空套筒的内部填充有阻尼沙,所述中空套筒的外侧套接有高阻尼橡胶套,所述高阻尼橡胶套与中空套筒之间设置有缓冲吸能层,所述缓冲吸能层包括多个吸能组件和多个缓冲空心球,多个所述吸能组件呈环形阵列围绕在中空套筒的外侧,多个所述缓冲空心球填充高阻尼橡胶套与中空套筒之间剩余的空隙,所述吸能组件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吸能钢板、第一支撑钢板、第二支撑钢板和第二吸能钢板,所述第一吸能钢板与第一支撑钢板之间等间距固定有第一吸能块,所述第一支撑钢板与第二支撑钢板之间等间距固定有阻尼缓冲弹簧,所述第二支撑钢板与第二吸能钢板之间等间距固定有第二吸能块,所述高阻尼橡胶套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空心底座的内部填充有清水,所述空心底座的底部边缘等间距固定有固定板。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吸能钢板包括多个第一直板部和多个第一弧形板部,多个所述第一直板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板部从上到下依次交错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部的弧峰与高阻尼橡胶套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一吸能块的一端与第一直板部连接,所述第一吸能块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钢板连接,第一吸能钢板受到撞击时,通过自能的形变能够进行吸能,从而降低撞击动能。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吸能钢板包括多个第二直板部和多个第二弧形板部,多个所述第二直板部与多个所述第二弧形板部从上到下依次交错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板部的弧峰与中空套筒的外壁相连接,所述第二吸能块的一端与第二直板部连接,所述第二吸能块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钢板的连接,第二吸能钢板受到撞击时,通过自能的形变能够进行吸能,从
而降低撞击动能。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吸能块和第二吸能块的内部均设置为六边形蜂窝状结构的聚氨酯蜂窝铝,重量轻,节省材料,在碰撞时可以内陷吸能但是又不会整体溃散,后续缓速回弹。
[0010]优选的,所述缓冲空心球采用高阻尼橡胶加工制成,缓冲效果好,自身可以吸收能量,具有较大的延性,能吸能耗能,受到撞击时能吸收和耗散部分动能。
[0011]优选的,所述中空套筒采用高阻尼橡胶加工制成,缓冲效果好,自身可以吸收能量,具有较大的延性,能吸能耗能,所述中空套筒的内部等间距镶嵌有竖直加强筋,对中空套筒进行支撑,增加了中空套筒的结构强度。
[0012]优选的,所述顶盖采用高阻尼橡胶加工制成,所述顶盖与中空套筒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顶盖遮盖中空套筒的顶端和高阻尼橡胶套的顶端,能够防止中空套筒内的阻尼沙泄漏,同时防止高阻尼橡胶套与中空套筒之间的缓冲空心球泄漏。
[0013]优选的,所述空心底座的外壁上部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上端连接有进水盖,所述空心底座的外壁下部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安装有排水阀,通过进水管便于向空心底座内注入清水,增加空心底座的重量,使得空心底座放置稳定,打开排水管上的排水阀,便于将空心底座内的清水放出。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1、通过设置有阻尼沙、中空套筒、缓冲吸能层和高阻尼橡胶套,能达到多重防撞减震吸能耗能效果,极大缓冲撞击产生巨大冲击力,有效地避免车辆与防撞柱撞击时对车辆及人员造成二次伤害,本防撞柱防撞能力强、抗变形能力大和稳定性高;
[0016]2、通过缓冲吸能层由吸能组件和缓冲空心球组成,吸能组件由第一吸能钢板、第一吸能块、第一支撑钢板、阻尼缓冲弹簧、第二支撑钢板、第二吸能块和第二吸能钢板组成,本防撞柱受到撞击时,缓冲吸能层通过自身的形变能够有效地吸能和耗能,极大缓冲撞击产生巨大冲击力,提高了车体安全性能;
[0017]3、通过在空心底座的底部边缘等间距固定有固定板,便于本防撞柱的放置和固定,在空心底座的内部填充有清水,提高了空心底座的重量,提高了本防撞柱放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俯剖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正剖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吸能组件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吸能钢板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吸能钢板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的空心底座解剖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空心底座;2、中空套筒;3、阻尼沙;4、高阻尼橡胶套;5、缓冲吸能层;6、吸能组件;7、缓冲空心球;8、第一吸能钢板;9、第一支撑钢板;10、第二支撑钢板;11、第二吸能钢板;12、第一吸能块;13、阻尼缓冲弹簧;14、第二吸能块;15、顶盖;16、固定板;17、第一直板部;18、第一弧形板部;19、第二直板部;20、第二弧形板部;21、竖直加强筋;22、进水管;23、进水盖;24、排水管;25、排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9]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高稳定性的防撞柱,包括呈圆盘状的空心底座1,空心底座1的上侧中部固定有中空套筒2,中空套筒2的内部填充有阻尼沙3,中空套筒2的外侧套接有高阻尼橡胶套4,高阻尼橡胶套4与中空套筒2之间设置有缓冲吸能层5,缓冲吸能层5包括多个吸能组件6和多个缓冲空心球7,多个吸能组件6呈环形阵列围绕在中空套筒2的外侧,多个缓冲空心球7填充高阻尼橡胶套4与中空套筒2之间剩余的空隙,吸能组件6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吸能钢板8、第一支撑钢板9、第二支撑钢板10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的防撞柱,包括呈圆盘状的空心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底座(1)的上侧中部固定有中空套筒(2),所述中空套筒(2)的内部填充有阻尼沙(3),所述中空套筒(2)的外侧套接有高阻尼橡胶套(4),所述高阻尼橡胶套(4)与中空套筒(2)之间设置有缓冲吸能层(5),所述缓冲吸能层(5)包括多个吸能组件(6)和多个缓冲空心球(7),多个所述吸能组件(6)呈环形阵列围绕在中空套筒(2)的外侧,多个所述缓冲空心球(7)填充高阻尼橡胶套(4)与中空套筒(2)之间剩余的空隙,所述吸能组件(6)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吸能钢板(8)、第一支撑钢板(9)、第二支撑钢板(10)和第二吸能钢板(11),所述第一吸能钢板(8)与第一支撑钢板(9)之间等间距固定有第一吸能块(12),所述第一支撑钢板(9)与第二支撑钢板(10)之间等间距固定有阻尼缓冲弹簧(13),所述第二支撑钢板(10)与第二吸能钢板(11)之间等间距固定有第二吸能块(14),所述高阻尼橡胶套(4)的顶部设置有顶盖(15),所述空心底座(1)的内部填充有清水,所述空心底座(1)的底部边缘等间距固定有固定板(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钢板(8)包括多个第一直板部(17)和多个第一弧形板部(18),多个所述第一直板部(17)与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板部(18)从上到下依次交错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部(18)的弧峰与高阻尼橡胶套(4)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一吸能块(12)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兴,陈龙甲,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博远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