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R自由曲面光学显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762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56
一种AR自由曲面光学显示模组,其包括包括:图像感应芯片、第一成像系统、第二成像系统,所述图像感应芯片位于第一成像系统的像面位置,所述第二成像系统的像面位置与第一成像系统的物面位置重合,所述第一成像系统后端连接微显示屏模组。该光学显示模组通过微显示屏驱动两点,与第一成像系统、第二成像系统组成逆向投影光路系统,对微显示屏的图像形成光学放大40倍以上的图像巨幅尺寸,入眼亮度可达1000nits,成像后的图片可达到边缘清晰、高照度(大于3000ni/s)、均匀性的投影成像效果,具有良好的工艺性、极低的光机重量(小于8克),且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AR自由曲面光学显示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显示模组,具体涉及一种AR自由曲面光学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的日益进步,AR、MR、VR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商务办公不可或缺的工具。其中AR眼镜可使用户看到外界真实环境,并通过光学成像模组与微显示屏结合,使用于看到画像画面,可代替手机、电脑、电视机等常用家用电子消费产品,因此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0003]现如今,AR眼镜一般是采用激光全息显示技术或光波导技术实现图像的传送。其中激光全息显示技术是将数字内容与用户眼前的真实环境结合,所应用到的光学元件可集成于镜片中,但是由于其光线是穿过空气投射的,如此若投影仪被遮挡,用户眼前的投射图也会受到影响。而光波导技术由于其与眼镜集成为一体,因此其很好的解决了上述投影仪被遮挡的问题。然而光波导与激光全息显示均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无法兼顾小体积和大视场角,且由于两者并不能对图像放大,导致成像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AR自由曲面光学显示模组,其通过微显示屏驱动亮点,与第一成像系统、第二成像系统组成逆向投影光路系统,该逆向投影光路系统可实现边缘清晰、高照度、均匀性的投影成像效果,且通过第一成像系统、第二成像系统可实现较大光学放大倍率,进而提高了成像效果。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AR自由曲面光学显示模组,该光学显示模组采用二次成像放大的光路组合实现较大光学放大倍,其包括:图像感应芯片、第一成像系统、第二成像系统,所述图像感应芯片位于第一成像系统的像面位置,所述第二成像系统的像面位置与第一成像系统的物面位置重合;
[0006]所述第一成像系统包括:微显示屏、曲面全反射镜、由微显示屏至曲面全反射镜依次设置的透镜一、透镜二、透镜三、透镜四、透镜五,所述曲面全反射镜倾斜设于透镜五一侧;
[0007]所述曲面全反射镜具有正光焦度或无光焦度或负光焦度,所述透镜一具有正光焦度,所述透镜二具有负光焦度,所述透镜三具有正光焦度,所述透镜四具有正光焦度,所述透镜五具有负光焦度;
[0008]所述第二成像系统包括:半透半反射镜、曲面半透半反射镜,所述半透半反射镜设于曲面全反射镜下方,所述曲面半透半反射镜设于半透半反射镜一侧,且所述曲面半透半反射镜具有正光焦度。
[0009]特别的,所述微显示屏尺寸为:0.13寸、0.26寸、0.37寸、0.68寸、0.71寸、1英寸、APS

C、全画幅或中画幅尺寸图像传感器中的任意一种。
[0010]特别的,所述第一成像系统的成像光路为同轴光路或离轴光路,所述第二成像系
统的成像光路为离轴光路。
[0011]特别的,所述透镜一、透镜二、透镜三、透镜四、透镜五为玻璃球面透镜、玻璃非球面透镜、塑料球面透镜、塑料非球面透镜、自由曲面塑料透镜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曲面全反射镜为二次曲面反射镜、自由曲面反射镜、球面反射镜、平面反射镜中的任意一种。
[0012]特别的,所述透镜一、透镜四、透镜五为塑料非球面透镜,所述透镜二、透镜三为玻璃球面透镜。
[0013]特别的,所述透镜一的光焦度为5<F1<15,该透镜一为双凸面型、凸凹面型中的任意一种,当为凸凹面型时,其面焦点朝向微显示镜侧;
[0014]所述透镜二的光焦度为

15<F2<

3,该透镜二为凸凹面型、双凹面中的任意一种,当为凸凹面型时,其面焦点朝向透镜一侧;
[0015]所述透镜三的光焦度为5<F3<15,该透镜三为双凸面型、凸凹面型中的任意一种,当为凸凹面型时,其面焦点朝向透镜二侧;
[0016]所述透镜四的光焦度为0<F4<20,该透镜四为双凸面型;
[0017]所述透镜5的光焦度为

30<F5<0,该透镜五为凸凹面型、双凹面型中的任意一种,当为凸凹面型时,其面焦点朝向透镜四侧。
[0018]特别的,所述曲面半透半反射镜为自由曲面半透过半反射镜、二次曲面半透过半反射镜、球面曲面半透过半反射镜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半透半反射镜为斜45
°
半透半反射平面镜、半透过半反射二次曲面镜、半透过半反射球面曲面镜中的任意一种。
[0019]特别的,所述曲面半透半反射镜的光角度为15<F曲<30。
[0020]特别的,所述透镜一、透镜四、透镜五的表面形状均满足下列方程:
[0021][0022]其中Z为曲面与曲面顶点在光轴方向的距离,c为曲面顶点的曲率,K为二次曲面系数,h为光轴到曲面的距离,B.C.D.E.F.G.H.分别为四阶,六阶,十阶,十二阶,十四阶,十六阶曲面系数。
[0023]特别的,所述第一成像系统的光学放大倍率为1<θ1<10,共轭距离<18mm,适用谱线范围为435nm~650nm;
[0024]所述第二成像系统的光学放大倍率为50<θ2<200,光程距离<45mm,使用谱线范围为435nm~650nm,系统焦距为10<f<30,光线入瞳直径不大于8mm。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AR自由曲面光学显示模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1、第一成像系统、第二成像系统均采用透镜等组成,通过两次成像放大光路,实现较大光学放大倍率,提高了成像效果,具有重量轻、成本低、易于量产的优点;
[0027]2、通过两次成像对高频率光信号的傅里叶频谱变换,使得空间投屏的入眼分辨率达到1080P(1920*1080),最高可以到达2K分辨率(2560*1920),图片成像效果更好,用户体验感更佳;
[0028]3、采用0.26寸微显示屏即可实现大于三米投屏达到的80寸以上的视野效果,降低成本的同时减小了产品的重量,具有易于量产的优点;
[0029]4、微显示屏、第一成像系统、第二成像系统组成逆向投影光路系统,可还实现边缘
清晰、高照度(大于3000ni/s)、均匀性投影成像效果;
[0030]综上所述,该光学显示模组具有投影成像效果好、体验效果佳、成本低、重量轻、易于量产、市场前景良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一种AR自由曲面光学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一种AR自由曲面光学显示模组中第一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技术一种AR自由曲面光学显示模组中第二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系统光学光谱色散图;
[0035]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线追迹畸变变形图;
[0036]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分辨率MTF图,
[0037]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模拟像分辨率效果图。
[0038]附图中,1第一成像系统、11微显示屏、12曲面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R自由曲面光学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显示模组采用二次成像放大的光路组合实现光学放大倍数,其包括:图像感应芯片、第一成像系统(1)、第二成像系统(2),所述图像感应芯片位于第一成像系统(1)的像面位置,所述第二成像系统(2)的像面位置与第一成像系统(1)的物面位置重合;所述第一成像系统(1)包括:微显示屏(11)、曲面全反射镜(12)、由微显示屏(11)至曲面全反射镜(12)依次设置的透镜一(13)、透镜二(14)、透镜三(15)、透镜四(16)、透镜五(17),所述曲面全反射镜(12)倾斜设于透镜五(17)一侧;所述曲面全反射镜(12)具有正光焦度或无光焦度或负光焦度,所述透镜一(13)具有正光焦度,所述透镜二(14)具有负光焦度,所述透镜三(15)具有正光焦度,所述透镜四(16)具有正光焦度,所述透镜五(17)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成像系统(2)包括:半透半反射镜(21)、曲面半透半反射镜(22),所述半透半反射镜(21)设于曲面全反射镜(12)下方,所述曲面半透半反射镜(22)设于半透半反射镜(21)一侧,且所述曲面半透半反射镜(22)具有正光焦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R自由曲面光学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显示屏(11)尺寸为:0.13寸、0.26寸、0.37寸、0.68寸、0.71寸、1英寸、APS

C、全画幅或中画幅尺寸图像传感器中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R自由曲面光学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像系统(1)的成像光路为同轴光路或离轴光路,所述第二成像系统(2)的成像光路为离轴光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R自由曲面光学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一(13)、透镜二(14)、透镜三(15)、透镜四(16)、透镜五(17)为玻璃球面透镜、玻璃非球面透镜、塑料球面透镜、塑料非球面透镜、自由曲面塑料透镜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曲面全反射镜(12)为二次曲面反射镜、自由曲面反射镜、球面反射镜、平面反射镜中的任意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AR自由曲面光学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一(13)、透镜四(16)、透镜五(17)为塑料非球面透镜,所述透镜二(14)、透镜三(15)为玻璃球面透镜。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朵海云秦卜涛
申请(专利权)人:麦耘陕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