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爆珠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1642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爆珠制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层爆珠成型装置,包括;爆珠传输通道,爆珠传输通道的上端位于爆珠滴制滴头的出口的下方,芯液、中间层皮液和外层皮液于爆珠滴制滴头的出口处汇聚成型形成爆珠;冷却/加热固化组件,设于爆珠传输通道的上端部,冷却/加热固化组件通过流动的载体流动液将爆珠滴制滴头的出口处形成的爆珠与爆珠滴制滴头分离,并通过载体流动液的温度对爆珠的中间层皮液和/或外层皮液进行冷却/加热固化;光固化组件,设于爆珠传输通道的中部,光固化组件通过紫外线照射爆珠传输通道对爆珠的中间层皮液和/或外层皮液进行光固化。具备多种固化成型工艺并存,可实现一机多用,减少设备投入和占地面积。占地面积。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层爆珠成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爆珠制备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三层爆珠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爆珠的成型是制备爆珠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所制备的爆珠的质量。爆珠成型主要是指将从爆珠滴制滴头同芯挤出的液滴,滴入与之不相混溶的冷凝油或加热油中,在界面张力的作用下迅速收缩成球形,在收缩的过程中排出气泡,同时壁材(皮液)经冷凝或加热或紫外光固化成型而得到的具有液芯结构的双层湿胶囊,在成型的过程中湿胶囊逐渐圆整。在爆珠成型的过程中,液滴一方面受到重力和浮力的影响,同时还受壁材内聚力、壁材和冷凝液或加热液之间的粘附力的影响。影响爆珠成型的因素很多,比如爆珠滴制滴头结构、成型装置、壁材的粘度、温度、表面张力、冷凝液或加热液的流速及温度、冷凝液或加热液的粘度及密度、冷凝的方式(是否采取梯度冷却)、芯材的性质等。爆珠要顺利成型,成型装置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爆珠滴制时设备所用的滴头绝大多数都是双层滴头,双层滴头适用于双层爆珠的制备。但对于水溶性芯材(芯液),比较多的是采用多层壳囊结构来包覆它并保持它的液芯状态,包覆水溶性芯材的爆珠通常为三层结构。
[0003]三层爆珠的制备方式,一些采用二次成型法,即先制作出单层结构的爆珠,再在其外面附上第二层的非亲水性外壳。例如,公布号CN110419775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防渗漏水爆珠及其制备方法,先由定量泵通过滴丸装置同心圆滴头将第一光敏树脂胶皮层料液与水溶性物质芯液滴加到常温纯净水保护液里,形成防渗漏水爆珠前体,使用浓度为90%的乙醇水溶液洗涤、风干,然后将得到的防渗漏水爆珠前体放置在滚筒包衣锅里,采用喷雾器将第二聚丙烯酸树脂胶皮层料液喷洒在防渗漏水爆珠前体上,经干燥制成防渗漏水爆珠。又如公布号CN110973699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水爆珠及其制备方法,将芯材(水溶性香精、氯化钙和黄原胶的混合水溶液)滴入壁材(海藻酸钠和石蜡的混合物)溶液中,反应完毕后,将壁材溶液中的珠子过滤出,并投加到氯化钙冷水浴中,将氯化钙冷水浴后的珠子加入到脂肪胺中进行疏水改性,得到包括芯材、壁材和疏水改性材料三层结构的水爆珠。采用类似以上的二次成型法制作水爆珠,虽然对于设备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工艺环节复杂,人力劳动成本大,而且类似乙醇水溶液清洗的环节还存在生产安全隐患。
[0004]针对二次成型法的不足,现有一些三层爆珠一次滴制成型设备和工艺方法的相关研发和设计。例如公布号CN109965327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缝软胶囊滴丸装置及滴制成型方法,将壳液、中间液和芯液三层液体通过输送泵经输送管输送到滴头系统的外层、中层和芯层,由滴头系统将壳液、中间液和芯液一起均匀地滴入成型管中,然后通过冷却泵从冷却液箱中输送冷却液进入成型管中,冷却液带着无缝胶囊沿冷却软管流出,同时无缝胶囊在冷却液中冷却凝固变硬。该方案采用跟单层滴丸相同的成型工艺流程来制作具有三层结构的滴丸,这将面临着需要在一种冷却介质中将两种不同成型工艺的皮液(壳液、中间液)同时冷却成型,这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备多种固化成型工艺并存三层爆珠成型装置。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三层爆珠成型装置,包括;爆珠传输通道,爆珠传输通道的上端位于爆珠滴制滴头的出口的下方,芯液、中间层皮液和外层皮液于爆珠滴制滴头的出口处汇聚成型形成爆珠;冷却/加热固化组件,设于爆珠传输通道的上端部,冷却/加热固化组件通过流动的载体流动液将爆珠滴制滴头的出口处形成的爆珠与爆珠滴制滴头分离,并通过载体流动液的温度对爆珠的中间层皮液和/或外层皮液进行冷却/加热固化;光固化组件,设于爆珠传输通道的中部,光固化组件通过紫外线照射爆珠传输通道对爆珠的中间层皮液和/或外层皮液进行光固化。
[0008]优选地,冷却/加热固化组件包括外套于爆珠传输通道的固定座、外套于爆珠传输通道且下端连接固定座上端的固化成型槽以及外套于固化成型槽的溢流槽,固定座、固化成型槽和爆珠传输通道之间形成下端封闭且上端敞开的固化成型腔,溢流槽与固化成型槽之间形成下端封闭且上端敞开的溢流腔,爆珠传输通道的上端面和溢流槽的上端面均低于固化成型槽的上端面,固定座上设有载体流动液入口,溢流槽上设有载体流动液溢流出口。
[0009]优选地,固化成型槽与爆珠传输通道之间从下至上依次套设有多孔稳流板和蜂窝稳流块。
[0010]优选地,多孔稳流板支撑在间隔环上,间隔环套设于爆珠传输通道上并位于固定座内,爆珠传输通道上在蜂窝稳流块的上、下两端侧套设有固定环,固定环将蜂窝稳流块与多孔稳流板压紧固定。
[0011]优选地,固定座上设有用于监测载体流动液入口处的载体流动液温度的温度探头。
[0012]优选地,光固化组件包括内部中空的仓体和设于仓体内部的紫外线灯,爆珠传输通道上下贯穿于仓体内部,紫外线灯布置在爆珠传输通道的外周侧。
[0013]优选地,仓体包括竖直设置的背板、与背板相对连接的仓盖、连接背板和仓盖的上端的顶板以及连接背板和仓盖的下端的底板,顶板通过支座连接冷却/加热固化组件的下端。
[0014]优选地,还包括用于驱动爆珠传输通道、冷却/加热固化组件和光固化组件同步升降的升降组件。
[0015]优选地,升降组件包括伺服电机和直线模组,直线模组受伺服电机驱动做直线运动并带动爆珠传输通道、冷却/加热固化组件和光固化组件同步升降。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显著的进步:
[0017]本技术的三层爆珠成型装置配有冷却/加热固化组件和光固化组件,能够实现采用冷却固化工艺、加热固化工艺、光固化工艺、冷却固化工艺与光固化工艺组合、加热固化工艺与光固化工艺组合中的任意一种成型方式对爆珠皮液进行固化成型,具备多种固化成型工艺并存,可以满足不同芯液材质和不同皮液材质的爆珠生产,实现一机多用,从而有效减少设备投入和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三层爆珠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三层爆珠成型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中沿A

A向的剖视示意图。
[0021]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2]1爆珠传输通道
[0023]2固定座
[0024]2a载体流动液入口
[0025]3固化成型槽
[0026]3a固化成型腔
[0027]4溢流槽
[0028]4a溢流腔
[0029]4b载体流动液溢流出口
[0030]5多孔稳流板
[0031]6蜂窝稳流块
[0032]7间隔环
[0033]8固定环
[0034]9温度探头
[0035]10仓体
[0036]10a背板
[0037]10b仓盖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层爆珠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爆珠传输通道(1),所述爆珠传输通道(1)的上端位于爆珠滴制滴头的出口的下方,芯液、中间层皮液和外层皮液于所述爆珠滴制滴头的出口处汇聚成型形成爆珠;冷却/加热固化组件,设于所述爆珠传输通道(1)的上端部,所述冷却/加热固化组件通过流动的载体流动液将所述爆珠滴制滴头的出口处形成的爆珠与所述爆珠滴制滴头分离,并通过所述载体流动液的温度对所述爆珠的中间层皮液和/或外层皮液进行冷却/加热固化;光固化组件,设于所述爆珠传输通道(1)的中部,所述光固化组件通过紫外线照射所述爆珠传输通道(1)对所述爆珠的中间层皮液和/或外层皮液进行光固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爆珠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加热固化组件包括外套于所述爆珠传输通道(1)的固定座(2)、外套于所述爆珠传输通道(1)且下端连接所述固定座(2)上端的固化成型槽(3)以及外套于所述固化成型槽(3)的溢流槽(4),所述固定座(2)、所述固化成型槽(3)和所述爆珠传输通道(1)之间形成下端封闭且上端敞开的固化成型腔(3a),所述溢流槽(4)与所述固化成型槽(3)之间形成下端封闭且上端敞开的溢流腔(4a),所述爆珠传输通道(1)的上端面和所述溢流槽(4)的上端面均低于所述固化成型槽(3)的上端面,所述固定座(2)上设有载体流动液入口(2a),所述溢流槽(4)上设有载体流动液溢流出口(4b)。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层爆珠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成型槽(3)与所述爆珠传输通道(1)之间从下至上依次套设有多孔稳流板(5)和蜂窝稳流块(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层爆珠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昌荣顾文博黄伟张乾印黔黔虞桂君钱蕾杨程周进杰金盈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