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门禁面部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1552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化门禁面部识别装置,包括:升降机构,与升降机构固定连接的转动机构,以及与转动机构滑动连接的开合机构;开合机构包括:壳体,与壳体转动连接的若干链轮,以及与链轮固定连接的电机;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链条上固定连接有对开门,对开门与壳体滑动连接;转动机构包括:连接轴,与连接轴转动连接的若干转动球,以及分别与转动球固定连接的转动底板和控制板;升降机构包括:若干交叉轴,与交叉轴滑动连接的直槽体,以及与交叉轴固定连接的不完全齿轮;不完全齿轮上啮合有小齿轮;不完全齿轮与交叉轴的连接处转动连接于壳体上;以此解决不能适用于个子矮的人群的问题。群的问题。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门禁面部识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化门禁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门禁面部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智能门禁安全管理系统是新型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它集微机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措施为一体,它涉及电子,机械,光学,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等诸多新技术。它是解决重要部门出入口实现安全防范管理的有效措施。适用各种机要部门,如银行、宾馆、机房、军械库、机要室、办公间,智能化小区,工厂等。
[0003]现有技术中CN215264896U公开了可视化人脸识别门禁锁,该设备通过第一电机实现摄像头转动,可以采集到的高低不同位置的人物信息。
[0004]但是上述设备中,面部识别设备是固定倾斜向上,无法调整角度和高度,但对于有些个子矮小的人,根本无法触碰到扫描区的范围。
[0005]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智能化门禁面部识别装置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化门禁面部识别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适用于个子矮的人群的问题。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化门禁面部识别装置,包括:升降机构,与升降机构固定连接的转动机构,以及与转动机构滑动连接的开合机构;
[0008]开合机构包括:壳体,与壳体转动连接的若干链轮,以及与链轮固定连接的电机;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链条上固定连接有对开门,对开门与壳体滑动连接;
[0009]转动机构包括:连接轴,与连接轴转动连接的若干转动球,以及分别与转动球固定连接的转动底板和控制板;转动底板与壳体滑动连接;
[0010]升降机构包括:若干交叉轴,与交叉轴滑动连接的直槽体,以及与交叉轴固定连接的不完全齿轮;不完全齿轮上啮合有小齿轮,小齿轮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柄;不完全齿轮与交叉轴的连接处转动连接于壳体上。
[0011]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链条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不同的对开门固定连接。
[0012]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壳体上设置有感应件。
[0013]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控制板上设置有面部识别模块,感应模块,以及延迟模块。
[0014]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转动球呈半球形设置,转动球内侧凹槽处均匀开设有卡槽。
[0015]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连接轴两端的端点与转动球转动连接,连接轴上开设有自锁槽。
[0016]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自锁槽内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一端设有卡球,
卡球与自锁槽滑动连接,卡球与卡槽配合。
[0017]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小齿轮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柄,小齿轮与壳体转动连接。
[0018]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设置于上方的直槽体与壳体滑动连接,设置于下方的直槽体与壳体固定连接。
[0019]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设置于上方的直槽体与转动底板固定连接,交叉轴之间转动连接。
[0020]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化门禁面部识别装置,本装置设置了开合机构、转动机构以及升降机构,设备通过开合机构控制设备的启动,升降机构和转动机构调整角度,相较于现有设备,本装置可以调整不同高度和角度,适应了不同高度的人群。
[0022](2)本技术通过感应模块感应到有人在设备面前站立,则电机启动带动开合机构运动,然后则可以调整不同高度和角度,进行人脸扫描,避免了设备只要已有人经过就会启动的情况,以此节约了电量,避免了误扫。
[0023](3)本技术通过转动转动柄,从而带动交叉轴转动,使得之槽体带动控制板升高,之后调节连接轴,转动不同角度,以此满足不同身高的人群,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开合机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转动机构示意图;
[0028]图中:
[0029]1、升降机构;10、交叉轴;11、直槽体;12、不完全齿轮;13、小齿轮;14、转动柄;
[0030]2、转动机构;20、连接轴;21、转动球;22、转动底板;23、控制板;24、弹簧;25、卡球;
[0031]3、开合机构;30、壳体;31、链轮;32、对开门;33、链条;34、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2]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3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智能化门禁面部识别装置,包括:升降机构1,与升降机构1固定连接的转动机构2,以及与转动机构2滑动连接的开合机构3;
[0034]开合机构3包括:壳体30,与壳体30转动连接的若干链轮31,以及与链轮31固定连接的电机34;链轮31之间通过链条33连接,链条33上固定连接有对开门32,对开门32与壳体30滑动连接;
[0035]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链条33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不同的对开门32固定连接。
[0036]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壳体30上设置有感应件。
[0037]需要说明的是,感应件感应到有人停留超过三秒,然后电机34转动,由于电机34与链轮31固定连接,从而带动链轮31转动,由于链轮31通过链条33连接,从而带动其他链轮31转动,则此时链条33围成环状,由于位于环状链条33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对开门32,从而链轮31转动时,带动对开门32反向运动,使得对开门32打开。
[0038]转动机构2包括:连接轴20,与连接轴20转动连接的若干转动球21,以及分别与转动球21固定连接的转动底板22和控制板23;转动底板22与壳体30滑动连接;
[0039]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控制板23上设置有面部识别模块,感应模块,以及延迟模块。
[0040]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转动球21呈半球形设置,转动球21内侧凹槽处均匀开设有卡槽。
[0041]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连接轴20两端的端点与转动球21转动连接,连接轴20上开设有自锁槽。
[0042]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自锁槽内固定连接有弹簧24,弹簧24的一端设有卡球25,卡球25与自锁槽滑动连接,卡球25与卡槽配合。
[0043]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转动底板22与上方的直槽体11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直槽体11向上的时候带动转动底板22向上,从而带动控制板23向上,当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可上下调整控制板23角度,由于控制板23与转动球21固定连接,从而带动转动球21转动,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门禁面部识别装置,包括:升降机构,与升降机构固定连接的转动机构,以及与所述转动机构滑动连接的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的若干链轮,以及与所述链轮固定连接的电机;所述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所述链条上固定连接有对开门,所述对开门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连接轴,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的若干转动球,以及分别与所述转动球固定连接的转动底板和控制板;所述转动底板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若干交叉轴,与所述交叉轴滑动连接的直槽体,以及与所述交叉轴固定连接的不完全齿轮;所述不完全齿轮上啮合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柄;所述不完全齿轮与所述交叉轴的连接处转动连接于壳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门禁面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对开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门禁面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感应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门禁面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青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