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氦检移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1502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氦检移载装置,包括一个双动子移载模组、两个可移动的用于装载电池的腔体机构和分别固定在所述双动子直线模组两端的两个腔盖机构,双动子移载模组能交替驱动两个腔体机构分别移动到双动子移载模组中部的下上料工位供下料再上料,和分别移动到双动子移载模组两头的氦检工位的各自对应的腔盖机构的正下方,与腔盖机构盖合构成密封仓,供电池氦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氦检移载装置能交替驱动两个腔体机构分别供进行下上料和分别供进行氦检,可使下上料和氦检交替地同时进行,可成倍提高氦检效率。可成倍提高氦检效率。可成倍提高氦检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氦检移载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池制造设备
,尤其涉及电池气密性检测用的一种双氦检移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下游市场对锂电池提质降本的需求升级,电池厂对锂电设备性能要求、性价比要求亦在不断提升。锂电池性能正向着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低成本方向发展,行业技术从原材料到工艺到设备都在持续进行产品与技术迭代。需要设备制造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进行设备迭代,朝“三高三多”(高寿命、高可靠、高质量、多规格、多产能、多功能)方向提升设备技术水平。
[0003]方形铝壳原电池顶盖焊接后和密封钉焊接后均需气密性检测。业界采用氦气作为示踪气体,将电池密封在密封仓内,对密封仓抽真空使成为真空仓,形成电池内外气压差使氦气从电池内往外渗漏,用氦质谱仪来检测氦气漏率。顶盖焊接后在真空仓内往电池内充入氦气形成电池内外气压差来检漏称为前氦检,密封钉焊接后在真空仓内用电池内预先封存的氦气来检漏称为后氦检。通过氦检剔除气密性不合格品(简称NG),留下合格品(简称OK),进而避免使用过程中电池中的电解液的挥发损失和水分进入电池中,从而保证电容量的恒定和电池的使用安全。保证电池密封质量至关重要,高质量高检测效率的氦检设备至关重要。
[0004]需要一种打开密封仓供下上料和闭合密封仓供氦检用,且可供下上料和可供氦检同时进行的移载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氦检移载装置,其可以同时移动两组电池以供氦气检测,提高氦检效率。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氦检移载装置,用于供电池下上料和氦检交替地同时进行,其包括一个双动子移载模组、两个可移动的用于装载电池的腔体机构和分别固定在所述双动子直线模组两端的两个位于腔盖机构,两个所述腔体机构分别固定在所述双动子移载模组的两个输出端,所述双动子移载模组能交替驱动两个所述腔体机构分别移动到双动子移载模组中部的下上料工位供下料再上料,和分别移动到双动子移载模组两头的氦检工位的各自对应的所述腔盖机构的正下方,供与所述腔盖机构盖合后构成密封仓供氦检用。
[0007]进一步的,所述双动子移载模组包括双动子直线模组和滑组,所述双动子直线模组和所述滑组的滑轨固定在外部机台上,且所述滑组的滑轨方向与所述双动子直线模组的运动方向一致,两个所述腔体机构分别固定在所述双动子直线模组的两个输出端和所述滑组的不同滑块上,两个所述腔盖机构分别固定在所述双动子直线模组的两端,可居两个所述腔体机构之上且可对正两个所述腔体机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腔体机构包括腔体底座、腔体升降驱动件、腔体、密封圈、电池载具、料感、导柱、滑套,所述腔体又包括腔体底板、腔体桶和腔体室,所述腔体桶顶面开设密封槽,所述腔体底座固定在所述双动子直线模组的输出端和所述滑组的滑块上,所述腔体升降驱动件和所述导柱竖向固定在所述腔体底座上,所述滑套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导柱外,所述腔体固定在所述滑套上,所述密封圈固定在所述腔体的密封槽内,所述腔体内具有开口朝上的所述腔体室,所述电池载具固定在所述腔体的所述腔体室内,所述电池载具设有电池穴位供定位容纳电池,所述料感固定在所述导柱顶上;所述腔体升降驱动件能驱动所述腔体升降,以闭合或打开所述密封仓。
[0009]进一步的,所述腔盖机构包括腔盖支架、腔盖体、腔体机构容纳空间,所述腔盖支架包括支架底板、支架立柱和支架顶板,所述支架底板固定在外部机台上,所述支架立柱竖直固定在所述支架底板上,所述支架顶板固定在所述支架立柱顶上;所述腔盖体包括腔盖桶和腔盖室,所述腔盖桶固定在所述支架顶板下,所述腔体机构容纳空间位于腔盖桶下方,可容纳所述腔体机构,所述腔盖桶内具有开口朝下的所述腔盖室,所述腔盖室可与所述腔体室闭合形成所述密封仓供氦检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双氦检移载装置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行程开关和行程开关感应片,所述行程开关固定在所述腔盖机构的所述腔盖支架的所述支架底板上,所述行程开关感应片固定在所述腔体机构的所述腔体底座的外侧上,当所述行程开关感应片运动至预设位置时能触发所述行程开关控制所述腔体机构停在与所述腔盖机构正对的预设位置。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本技术提供的双氦检移载装置包括一个双动子移载模组、两个可移动的用于装载电池的腔体机构和分别固定在所述双动子直线模组两端的两个腔盖机构,双动子移载模组能交替驱动两个腔体机构分别移动到双动子移载模组中部的下上料工位供下料再上料,和分别移动到双动子移载模组两头的氦检工位的各自对应的腔盖机构的正下方,与腔盖机构盖合构成密封仓,供电池氦检。本技术的双氦检移载装置能交替驱动两个腔体机构分别供进行下上料和分别供进行氦检,可使下上料和氦检交替地同时进行,可成倍提高氦检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氦检移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氦检移载装置的腔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识说明:
[0016]10

腔体机构、11

腔体底座、12

腔体升降驱动件、13

腔体、131

腔体底板、132

腔体桶、1321

密封槽、133

腔体室、14

密封圈、15

电池载具、151

电池穴位、16

料感、17

导柱、18

滑套、19

行程开关感应片;
[0017]20

腔盖机构、21

腔盖支架、211

支架底板、212

支架立柱、213

支架顶板、22

腔盖体、221

腔盖桶、222

腔盖室、23

腔体机构容纳空间、24

行程开关;
[0018]30

双动子移载模组、31

双动子直线模组、32

滑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密封仓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氦检移载装置,用于供电池下上料和氦检交替地同时进行,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双动子移载模组、两个可移动的用于装载电池的腔体机构和分别固定在所述双动子移载模组两端的两个腔盖机构,两个所述腔体机构分别固定在所述双动子移载模组的两个输出端,所述双动子移载模组能交替驱动两个所述腔体机构分别移动到双动子移载模组中部的下上料工位供下料再上料,和分别移动到双动子移载模组两头的氦检工位的各自对应的所述腔盖机构的正下方,供与所述腔盖机构盖合后构成密封仓供氦检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氦检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动子移载模组包括双动子直线模组和滑组,所述双动子直线模组和所述滑组的滑轨固定在外部机台上,且所述滑组的滑轨方向与所述双动子直线模组的运动方向一致,两个所述腔体机构分别固定在所述双动子直线模组的两个输出端和所述滑组的不同滑块上,两个所述腔盖机构分别固定在所述双动子直线模组的两端,可居两个所述腔体机构之上且可对正两个所述腔体机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氦检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机构包括腔体底座、腔体升降驱动件、腔体、密封圈、电池载具、料感、导柱、滑套,所述腔体又包括腔体底板、腔体桶和腔体室,所述腔体桶顶面开设密封槽,所述腔体底座固定在所述双动子直线模组的输出端和所述滑组的滑块上,所述腔体升降驱动件和所述导柱竖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豆豆邓乔兵董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誉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